“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2020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旨在“建立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学习效果”。在此背景之下,开展馆校合作,使博物馆资源课程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对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平台——构建学校主管部门、博物馆主管部门、学校和博物馆等单位于一体的教育联盟体系。
推进馆校深度合作,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确保双方合作长效运行的平台。一方面,博物馆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但缺乏一些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学校有大量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只是缺乏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在此背景下,两者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顶层设计出发,部门协调落实,构建起集学校主管部门、博物馆主管部门、学校和博物馆等单位于一体的教育联盟体系。该联盟由政府主导、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协作联动,统一进行师资培训、教学资源统筹和管理及评价考核,真正使馆校合作走深走实,确保博物馆提供的文物资源质优量足,充分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可由学校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做好区域学校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资源的发展规划、教育方案、经费保障、部门协作等;博物馆主管单位负责做好区域博物馆构建学校所需教育教学的资源数据库和区域博物馆联动等。学校具体负责制订各学科所需的博物馆资源明细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以及各相关学科教师与博物馆教育人员学习培训、换岗教学等;博物馆需根据学校提出的教育教学明细表的知识点,不断深入研究文物,将文物背后的故事挖掘整理出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而实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良性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支队伍——打造集学校教师、博物馆教育人员、业内专家学者、志愿者于一体的人才队伍。
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要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者队伍。中小学教师接受过系统的教学教法培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样的教学技能,而博物馆从业人员对文物藏品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具有深厚的文博专业知识。因此,在馆校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既可以进行双方教育人员短暂的互换岗位教学,互通有无,熟悉各自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双方教育人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还要邀请业内专家和学者担任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顾问,其中也包括一些教育教学和文博专业专家,从两者深度融合的角度指导、协同学校和博物馆共同开发设计校本课程、课时安排、教学方式方法,为学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助推馆校合作取得实效。此外,为了让馆校合作取得更好的成效,还要吸纳更多热爱文教和文博事业、文化素养高、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公众,尤其是退休干部及大中小学教师以及在校大学生等,使其成为馆校合作的志愿者,通过专业学习、选拔培训等正式上岗后,协助学校教师和博物馆教育人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可持续开展馆校合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批资源——建设一批可供学校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线下和线上资源库。
学校深入开展博物馆资源教育教学活动,首先要有丰富的资源,这不仅需要博物馆不断加大文物的研究力度,还要结合学校提供的教学知识点对馆藏文物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与学校相关学科教师共同设计教学课件和教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区域内博物馆馆藏文物,合作策划线下“文物精品与学生面对面”“文物背后的故事讲座”“精品文物展览进校园”“小小策展人”等活动,并将其打造成为博物馆文物资源的社会教育活动品牌,在各学校巡回展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文物数字化成果,构建“博物馆文物资源精品库”“网上博物馆”“云博物馆”等资源数据库,尤其要不断充实大量与学校教学知识相关的文物,让学生在学校也能近距离与文物面对面对话,形成广阔丰富的教育文博资源库,使馆校课程内容多元化,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实现学科育人与实践育人。
一套机制——建立学校与博物馆共同开发课程教学大纲、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同组织课程教学评价,形成馆校共建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互助联动系列机制。
将博物馆资源课程化,双方教育人员就要共同开发课程教学大纲、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和组织课程教学评价。博物馆教育人员既要从多个视角选取每段历史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特别是选取那些能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文物;又要与时代相结合展开重点探究,把文物研究、学习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相结合。此外,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博物馆或把数字文物资源直接导入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文物进行对话和交流。这样沉浸和实践式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提升其学科素养。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教学活动是学校与博物馆双方教育人员共同努力才得以实现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仅限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还扩大了视野,加深了对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统一的认知,做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只有让学生学深悟透、真学深学,未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与挑战,真正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