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博物馆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县级市),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自2021年新馆开放以来,博物馆场馆设施得到完善,在宣传教育方面有了质的提升,凭借专业和创新,2023年新媒体播放量破700万,成功“出圈”。
宣传——讲述观众语言
博物馆宣传是向观众自荐、提升其公众形象的首要途径。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樟树市博物馆借势利用新媒体宣传手段,努力提升知名度,2022年开始利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推出《文物之声》栏目。讲解员以一分钟时间,讲述一件馆藏文物。该栏目持续一年,由于视频画面不够丰富、讲解词风格不适合短视频,且线上同类视频较多,缺乏唯一性的文物,较难引流。2023年汲取经验打磨后重新升级改版为“趣读文物”小剧场,结合讲解员讲述与故事剧场,通过视频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文物所在的年代、作用、特点等。在视频中采用手作道具、自拟剧本、结合典故、还原现场等内容,使《趣读文物》栏目在国内众多文物讲解视频中异军突起,2023年该栏目发布20条内容,抖音播放量达142.9万次。
博物馆宣传语言要及时根据观众适配度进行调整。实地到博物馆参观是观众主动选择的结果,这类观众具有一定主观能动性,带有一定目的来参观。博物馆陈展的展览语言、讲解语言,更适合在线下场馆、陈展空间的配合下使用。而线上宣传推广,是博物馆邀请观众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力量,这类观众属于被动接受型。馆方推广的方式、内容、语言,要以观众需求和接受度为核心。“趣读文物”栏目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博物馆的宣传充满乐趣,从而扭转观众对博物馆专业难懂、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
模式——满足多元化需求
近年来,樟树市博物馆不仅开拓了丰富的线上宣传,还设计开发了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社教活动。通过创新社教活动形式,促进博物馆社教多元化、品牌化。樟树市博物馆针对文物赏析类活动,设置了“巧手画馆藏”“答题闯关”“密室逃脱”等活动,根据观众的不同年龄,设置不同的游戏环节。将“密室逃脱”与博物馆结合,加入NPC互动、背景音乐、定制题目等元素,让观众组队进行闯关。这些社教活动打破了观众的固有认知,逐渐成为博物馆品牌类社教活动之一,2023年共举办6场,参与人数达1300余人。
按照授课类活动,可分为传统节假日小课堂、历史课堂、红色课堂、樟博讲堂以及“文物手办”直播等。这些活动大多采用“课堂+手工”模式,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课程,设计不同手工内容。有用陶泥复刻文物感受文物制造过程的,还有根据临清木帮的历史,用粘土重现临清木帮水上生活的等等。
樟树市内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仍有考古发掘项目正在进行,针对考古爱好者,博物馆开发了考古研学、文物修复、专家讲座及“清江访谈”直播等系列活动,增强考古爱好者对博物馆的粘性。
理念——注入社教灵魂
教育是博物馆三大职能之一,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博物馆作为“非正式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博物馆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要开发设计高质量的社教活动,更应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在课程和活动设计中融入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博物馆既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身心全面发展。
樟树市博物馆通过调查研究,在社教活动设计中融入了博物馆教育理念。在亲子活动中,设置了父母子女间互相夸赞、拥抱等环节,进一步增进亲子关系。在“巧手画馆藏”亲子活动中,设置的自由填充环节,要求孩子根据自己对文物的理解发挥想象力,在原文物的基础上加入自我设计元素,画出心中独一无二的文物肖像。通过这类活动,希望家长能够不干预孩子的想象力、不评判其行为,让他们插上自由的翅膀、肆意涂鸦,保留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在文物修复活动中,设置陌生人合作环节,提高孩子的沟通协作能力。
在新媒体的助力下,樟树市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研观众喜好,通过针对性开发宣传教育,迅速积累人气,在新媒体领域成功“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