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艺术与剪纸艺术的结合——《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文创产品研发实践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刘丽

山东济宁汉画像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素有“天下汉碑半济宁”“济宁汉画甲天下”之盛誉。济宁市博物馆藏《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是孔子和老子的一次会面,更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一次相融,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为传承和弘扬汉画像石文化,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力度,让文物“活”起来,济宁市博物馆组织实施了“济宁汉画像石元素的文创产品设计应用研究”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创新汉画像石文化的传播途径及载体形式,原创了《孔子见老子》剪纸纹样,在此基础上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以创新的载体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实施:馆校联合,“平台+资金+团队”保障推进

该项目的目标,一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背后的文化故事、思想内涵,传递中华文化开放包容、天下一统的文化价值观。二是通过艺术创新展现汉画像石价值与魅力。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搭建馆校合作平台。济宁市博物馆有丰富的汉画像石馆藏资源,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有较强的科研创新实力。为优势互补,济宁市博物馆与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强强联手,共同搭建平台。为汉画像石纹样的剪纸创作、剪纸纹样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汉画像石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等提供了基础馆藏文物、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储备与保障,促进了创新成果的开发、合作和共享。

筹集项目开发资金。济宁市博物馆与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以横向课题开发、社会服务的形式共同出资用于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各类剪纸纹样的原创开发、文创产品研发、国内外文化推广。双方通过资金投入的支持、馆藏资源的资料优势,学校教师技术资源的专长,共同推动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创新性剪纸及衍生品的开发与推广。

组建项目研发专业团队。合作双方共同组建起由汉画像石理论研究学者、专家,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师、行业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组成的项目研发团队,确保项目研发的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

扎实开展实地调研与理论研究。自2020年3月开始,项目组研发团队就深入济宁各汉画像石遗址、博物馆调研,搜集整理汉画像石文化、历史资料,拜访汉画像石研究专家,深挖汉画像石文化,梳理汉画像石历史故事,凝练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文化传播主线,撰写研究报告,为后续剪纸创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创新:“汉画像石”+“剪纸”,完美结合

汉画像石大多以文物实景、仿品、拓片的形式传承与保护,很多汉画像石图像模糊或者不全,非专业人员很难准确识别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要素。汉画像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急需要有更加平面化、视觉化、质朴、夸张的视觉元素,以更加清晰、信息化的视觉传达力传承与传播。目前行业剪纸艺人及非遗传承人大多拘泥于花鸟、动物的传统纹样的传承,对历史文化挖掘较少,原创性作品缺乏。而当“剪纸”遇上“汉画像石”,两个问题随即迎刃而解。

创新点之一:以原创剪纸的创新载体形式再现了汉画像石所诠释的汉文化。我们以剪纸纹样创新的载体形式,复原了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的场景,以铭记和传承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展现中华文化包容性和大一统的文化价值观;以剪纸夸张、质朴的手法,诠释汉人石刻气魄的深沉与雄大。

创新点之二:以原创剪纸平面语言的艺术手法、剪纸纹样衍生品作为传播途径,再现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重大历史文化题材。这些文创衍生品在原创剪纸纹样基础上,采用概括、夸张、添加的手法,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创新了城市雕塑、陶瓷日用品等文化传播途径,传承汉画像石的榜题、题记文化,雕刻技艺。经过概括、扩张的艺术表现,强化了对受众的视觉冲击力,拓展、延伸了现代快速生活节奏下的汉画像石文化传播途径及渠道。

image.png

image.png

创新点之三:创新馆藏文物的传播途径,诠释与传承汉画像石文化的美学内涵。以剪纸的视觉形式传达汉画像石的审美特点。以剪纸技艺中阴剪与阳剪相互穿插的视觉效果,刻画阴阳相遇,崇尚生命绵延之美;用剪纸形象环境添加的手法,刻画汉文化升仙长生,追求精神永恒之美;用剪纸传统审美要求“求大”“求全”“求满”为标准,刻画汉画像石“人神一体”,向往自然和谐之美。传达中国传统美学中重视天、地、神、人诸界和谐的审美观。

以上创新实践过程中,需注意的两点是:一是应遵循汉画像石的雕刻技艺风格、民间剪纸形象粗犷、奔放、质朴、夸张的表现特点。二是强化视觉传达力,注重信息性、识别性的表达效果。在表现汉画像石雕刻技艺风格基础上,添加剪纸的传统语言:月牙纹、花瓣纹、锯齿纹等表现手法,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亲和力。

应用:成果丰硕,形成可复制的工作经验

该项目原创了汉画像石文化的剪纸纹样,填补了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剪纸纹样创作的空白。目前已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一项,原创作品已被济宁市博物馆收藏。此外,以剪纸原创纹样为基础,二次设计开发了汉画像石剪纸纹样的城市雕塑、软装、壁挂、生活日用品等系列文创产品,并应用于文化交流、展览和各类社科普及活动中,延伸了汉画像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空间,形成了“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馆藏文物创新保护与传承方案”。

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相继宣传报道,在擦亮汉画像石传统文化名片的同时,高校专家、学者、汉画像石文化爱好者慕名探寻、学习,提升了济宁地域文化的知名度。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实现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原创剪纸作品走进了国内各类展馆展览、交流,2020年作品被日本大使馆、海外孔子学院收藏。二是各类文创衍生品的开发与设计,拓展了传统文化、文物的传播途径,创新的载体形式解读了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的文化精髓,传播了中华文化包容与发展的价值观。

经济效益也颇有成效。一是紧跟时代发展需求、顺应市场导向,成果及时高效地进行了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应用,实现了市场转化,助推了传统文化经济效益的转化。二是剪纸系列文创衍生品的应用,助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文化、教育及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55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