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县创建特色亮点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李志强 徐文佳

瑞金:创新“瑞金模式”,打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红都样板”

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也是全国革命文物大县。自入选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单位以来,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精心谋划、周密部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运用示范案例等6项国家级、11项省级殊荣,创造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的“瑞金模式”。

探索建立革命文物保护新制度

出台《瑞金市革命文物守护人制度实施方案》,设立市、乡镇、村(社区)三级革命文物守护人和保护管理责任人,实现革命文物保护守护人体系全覆盖,并将村(社区)革命文物守护人纳入公益性岗位,对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作出较大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做好革命文物守护人公示说明。实现了每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守护人巡查、责任人管理,形成了“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行业监管、社会参与”的革命文物保护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革命文物管理新体制

出台《瑞金市文化旅游发展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实行“纪念馆+公司”管理机制,实现公益性和经营性事项分开运营。具体情况是由市政府委托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对市文旅集团公司进行管理;纪念馆负责对全市国有红色景区管理经营进行统筹协调,具体承担革命旧址本体保护利用职责,而经营性事项统一由市文旅集团公司全权负责,将革命旧址景区门票收入的40%用于保障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剩余60%由市文旅集团公司用于革命景区日常管理和产品开发,自负盈亏。通过改革,有效构建“政出一门,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了既总体统筹协调、又相对独立运行的革命文物管理体制机制。

探索建立“革命文物+社会参与”保护新路径

充分利用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倡导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来瑞金“追根溯源”,持续开展“革命文物认护”活动,54个中央和国家部委局在瑞金找到“前身”,30所小学和纪念馆签订革命旧址认护协议;叶坪镇松坪村村民理事会捐资9万元认护叶坪中共合龙区委区政府旧址,江西省佳惠宝实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捐资7万元认护革命旧址,重庆大学通过技术认护对红井纪念碑进行研究性保护修缮等。通过社会力量的加入,有效解决了部分革命旧址的保护管理资金、技术等问题,逐步构建革命文物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探索形成革命文物示范县创建工作新经验

出台《瑞金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方案(2022—2024)》,将《瑞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控,引领创建工作全面高效开展。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了协调解决创建问题和定期督查调度工作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革命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整合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乡村、红色名村等资金用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在市文广新旅局加挂市文物局牌子,增设文物管理股,核增行政编制2名;“连人带编”划转2人至纪念馆,充实了革命文物人才队伍。

铜鼓:守护“铜鼓红”,传承红色基因谱新篇

铜鼓是秋收起义策源地、爆发地,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也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全苏区”县。近年来,铜鼓深入实施“文旅兴县”发展战略,以“革命文物+”为抓手,积极做好“红绿融合”“红古结合”文章,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光彩。2022年获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单位以来,统筹协调全县力量,落实落细示范县创建各项目标任务,创建成效突出。在2022年全省文物工作会和2023年首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智汇论坛上,铜鼓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分别做经验交流发言。

整体连片保护与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

坚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将革命文物作为建设红色名村、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一批“教育基地”“民宿”“村史馆”不断涌现,实现文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2022年,排埠镇永庆村投入720万元修缮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回师铜鼓旧址、革命烈士墓等,打造“燈星台”红色公园、“红三团”餐饮、“铜锣排”网红基地等新红色地标。前来“燈星台”红色公园踏寻伟人足迹、聆听革命故事的团队和游客络绎不绝,永庆村一跃成为综合性红色乡村旅游“打卡地”,带动周边从事土特产销售、农家乐的农户多达50家,人均增收2000余元,开创了“以红带旅、以旅富民”的生动局面。

整体活化利用与红色研学实践相结合

铜鼓县成立江西省首家县域研学公司,依托革命旧址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以秋收起义、湘鄂赣革命为主线,以伟人足迹、红色故事、红色文物、红色名村等为载体,在传统红色旅游基础上,创新开发红色沙盘课、“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闯关徒步知识竞赛等红色研学项目。2022年铜鼓克服疫情困扰,接待各类研学团队300多批,其中千人研学团队40个,实现研学产业综合收入4000余万元,研学人数和综合收入相较往年翻了两番。2023年共接待研学团队300多批,月度最大域外研学引流超过5万人次,参加研学的青少年达40多万人次。

党建引领与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

铜鼓县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方面的作用,通过基层党建引领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相结合,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纳入党性教育、基层治理,与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基地建设互融互促。通过抓党建促发展,铜鼓县县域现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处、国家国防教育示范教育基地1处、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1处,全县25处革命旧址已建设成为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井冈山:借智引智,固本兴新,开创融合发展之路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历史给井冈山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自2022年8月入选示范县创建单位以来,井冈山按照示范县创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对革命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全面提高政治站位,借智引智,固本兴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井冈山特色的革命文物融合发展之路。

构建全链条文物保护管理体系 压实保护责任

2023年7月,井冈山在全市设立两级责任单位和四级责任人,定期检查通报,包干实绩与年底考核工作挂钩。国保单位则由吉安市人民政府下发“六个一”包保制文件,构建起全覆盖、全链条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即一个市级监管部门,一名乡镇(场)主体责任人,一个属地责任保护单位,一名乡镇(场)监管责任人,一名直接责任人,一名现场巡查员。“六个一”包保制加强了属地政府对文物的安全保护职能,切实把文物的安全落在实处,织牢织密了文物保护安全网,为革命文物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提升传承高度

2022年以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与江西师范大学争创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承办了井冈山管理局和江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纪念井冈山会师95周年学术研讨会”和“社会力量助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座谈会”,积极探讨了“革命博物馆、大学院校与现代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研究中心2个课题分别获得202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立项,6个课题获省级立项。系列研究成果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增强了价值阐释力,提升了红色基因传承的高度。

聚焦“大思政课”基地铸魂育人功能 讲好井冈故事

井冈山立足本土红色文化,立足青少年教育,实施“育苗计划”,把青少年“请进”博物馆、革命旧居旧址,通过展陈历史、红色文物进行社会教育,与学校“对接”,为青少年研学、思政教育搭建平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主动加入馆校合作联盟,积极参与联盟内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设计,打造以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线上精品思政课程。“4+1+N新时代高校与红色场馆铸魂育人的创新实践”“基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扫描文物大空间沉浸式展示系统”等4个项目入选2024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1个案例获国家文物局、教育部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有效讲好了井冈故事。

于都:打响长征文化品牌,做好“红色旅游+”文章

于都是二万五千里长征集结出发地,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红色底蕴深厚,革命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于都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于都时的殷殷嘱托,提高站位,守正创新,大力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革命文物保护体制机制

于都县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文物管理机构级别,于都县博物馆升格为副处级单位,新增人员编制36个;新成立了正科级的红色资源保护中心;扩编充实党校、党史、文旅等单位人员力量;将基层文物保护员纳入公益性岗位,有效加强了队伍建设。于都县整合各乡(镇)、宣传部、组织部、文旅等单位资源,合力打造了18个红色名村、30个红培教学点、4个红色旅游景区、3个大思政课基地、41个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都县通过向上争资、民间集资、社会捐资以及县财政配套资金等多种渠道筹措1.9亿元文物保护资金,完成了72处革命旧址的保护修缮和利用,构建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大格局机制。

促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按照“红色引领、融合发展、旅游兴旺”思路,做好“红色旅游+”文章,推动长征文化与时尚之都、富硒产业、体育融合“四大品牌”融合发展,打造了红军小镇、富硒小镇、兰花小镇等特色文旅小镇,形成了红色游带动购物游、乡村游、赛事游、红培研学游、工业游等大旅游格局。为率先创建工业遗产旅游基地,于都县融合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力量共同发力,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通过规划引领、宣传引导、规范管理、厚植红色元素四方面举措,对旧址进行了历史挖掘、陈列布展,场景复原、环境整治等,目前的中华钨矿公司旧址面貌焕然一新,游客络绎不绝,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取得了显著成效,年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

全力打造长征文化品牌

以革命文物为核心,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突出长征主题,打响长征品牌。坚持项目为王。完成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八大渡口遗址遗迹项目、红军标语旧址等项目的修缮和环境提升;建成了于都长征学院、长征大剧院、长征历史步道、红军小镇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打造的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成为全国红色旅游新名片。强化活动引流。突出长征主题,持续开展重走长征路、横渡于都河、长征纪念月、新长征杯全国体育赛事等品牌活动,游客量不断增大,长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加强赓续传承。发动市民组建了长征源合唱团、长征源宣讲团、长征源演艺团和小红星讲解团等4支公益队伍,以唱、说、演、讲等方式赴全国各地开展红色文化交流,讲好于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突出活化利用。深挖草鞋、马灯、红色家书等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开发了“雩嘟嘟”“新长征”“初心志”等系列深受游客喜爱的红色文创产品。

安源:创新“五化联动”,探索活化路径

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卓越贡献,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在安源留下的珍贵遗址和遗迹,构成了安源独有而丰富的红色资源。创建示范县以来,安源区坚持因地制宜、整体连片保护,积极创新、多元整合利用的理念,在实践中创新“五化联动”,通过强化保障、变化成蝶、以文化人、资源转化、活化利用,有效增强和提升了革命文物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传承保护与城市更新双管齐下

坚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一盘棋”,在棚户区改造、环境整治、城景提升等方面,优先考虑和谋划革命文物的整体保护和融合利用,将革命文物作为打造和点亮“安源红”品牌的名片。投资16亿元,将原先“城区、镇区、矿区、景区”交织的杂乱地带,整合成以“红色百年、工矿百年、市井百年”为主题的分区型城市旅游景区。安源老街提升改造、黄兴桥改扩建、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及半边街区域提升改造、盛公祠周边环境整治……如今安源景区面貌焕然一新,革命文物旧址得到高水平保护。

预防性保护与数字保护双向发力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革命文物资源普查与修复、管理工作,加大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等场馆的馆藏革命文物预防性保护力度,推进其保存环境达标建设,近三年通过项目申报争取700多万元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专项经费,从环境检测、环境控制、照明改造、无酸囊匣、微环境调控、地面改造等方面进行环境提升改造,确保一级文物全部存放于恒温文物储藏柜,二级文物全部存放于恒湿文物储藏柜。实施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工程,开展馆藏珍贵革命文物、一般革命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逐步实现代表性文物数字化保护全覆盖。推出符合时代需求、高质量的云展览,拓展线上文物展示和互动体验,打造“永不落幕的革命文物博物馆”。运用AR、VR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利用场景,提升革命文物资源可视化、沉浸式和互动性。

红色旅游与红培研学双轮驱动

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坚持以文旅互动、业态融合为抓手,多举措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创新“红色+”旅游新业态,让红色旅游不断绽放时代光彩。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诞生地安源区安源村,秉承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通过整体规划、连片保护,修缮改造毛主席来安源住所,打造出一条“安源村史馆—《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取景点—饮马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现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业态融合。2023年,安源村游客量超3万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5万元。同时,安源区创新开发文创产品,推出“安源红矿灯系列”“毛主席去安源”系列纯铜镀金纪念章等一系列红色文创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下一步,江西省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进一步督促示范县及其创建单位加大革命文物本级财政投入,完善革命文物“四有”工作,加强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化呈现,探索解决低级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不充分、革命文物史料研究挖掘不够等薄弱问题,把江西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坚决守护好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树立新时代江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县域新标杆,奋力谱写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的江西篇章。

李志强 徐文佳/撰文 江西省文物局/供稿 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课题研究成果 图片由各示范县/提供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0.17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