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一方红色热土,巴蜀大地遍布着红军长征、川陕苏区、伟人将帅、抗日救亡、川藏公路建设、三线建设、抗震救灾、脱贫攻坚等珍贵的红色记忆,分布着形态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近年来,四川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传承弘扬革命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以革命老区红色底色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画卷。
革命老区苍溪县位于秦巴山麓之南,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9月,在反“六路围攻”中,徐向前、李先念率部在距县城102公里的黄猫垭镇高台村取得著名的黄猫垭战斗胜利。在黄猫垭战斗核心区约3.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至今保存有战斗指挥部、战壕、战地医院等22处遗址,构成从战斗指挥、围歼到胜利祝捷的全过程遗迹链。2022年以来,四川文物系统将该区域作为川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重点项目实施,黄猫垭战斗遗址群革命文物保存状况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已经成为人们追忆革命历史、感受田园风光的热门“打卡”地。
创新机制,在协同推进上凝心聚力
为有效整合资源,切实形成合力,举各级各部门之力是打好黄猫垭战斗遗址群整体保护利用“大会战”的关键。为此,四川省级文物部门落实《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要求,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联合文化和旅游、交通运输部门及环境规划、文物保护等技术单位,会同广元市和苍溪县有关部门搭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专班强力推动,并督促地方履行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此外,坚持连片保护、整体展示、融合发展思路,反复会商,精心制定《黄猫垭战斗遗址群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明确整合交通、发改、农业农村、文旅文物等项目资金,重点实施文物修缮展示、场馆升级改造、周边环境整治、改善道路体系、完善景区配套等16项具体任务,做到统一谋划、一体推进、联动实施。
深化阐释,在系统研究上严实着力
把深化研究阐释作为黄猫垭战斗遗址群保护利用的重要基础,组织省内党史、军史、档案、地方志权威专家,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等研究机构人员共同开展史实研究。重点围绕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黄猫垭战斗过程及其影响等主题,深入开展相关实物、文献、史料、档案、口述史的搜集整理和价值挖掘,并组织专业力量对前沿指挥所、红军大院、战壕遗址、红军标语等开展考古调查,进一步梳理历史细节、还原历史原貌。在此过程中,先后开展9轮展陈大纲专家论证,始终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严把史实关,在充分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杜绝内容凭空拼凑、扩展、无据夸大、拔高或矮化。做到以史实为根据,见史见事。
科学规划,在保护展示上精准发力
坚持科学保护,加强总体规划,制定《文物修缮保护设计方案》《战歌嘹亮——黄猫垭战斗史实陈列方案》《环境风貌提升方案》,统筹本体和周边保护、单点和集群保护,既最大限度保存文物的真实历史风貌及环境的地区特色,又努力丰富以文物为主体的革命文化展示体系,重点实施黄猫垭战斗前沿指挥所修缮、黄猫垭战斗纪念馆改展、战壕遗址复原、烈士陵园改造等项目。在文物修缮上,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实现文物本体修旧如旧,并充分考虑与文物关联的村落格局、地形地貌、植被水体等人文及自然环境,对周边民房和自然环境进行风貌改造,完善标识体系、建设配套设施。在陈列布展上,聚焦主题,注重“小而精”,分5个篇章详细介绍黄猫垭战斗的光辉史实,通过展示150余件(套)文物,采取图片、文字、场景相结合等方式,融入声光电媒等现代技术,大力还原历史场景,凝结革命精神,有效增强革命历史的真实感和融入感,让展陈更具吸引力感染力。
活化利用,在融合发展上持续用力
按照宜融则融原则,实施“革命文物+乡村振兴”,促进“红色韵”与“乡村味”融合发展。通过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红色元素嵌入高台村村庄建设,让革命文物与山水风光、田园风情、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建成全省首条红色乡村示范路——苍溪县黄猫垭高台村红色美丽村庄道路,串联交通大动脉,辐射周边桃花岛、枇杷产业园、老君寨、蟠龙寨等乡村旅游景点。释放融合叠加效应,建成可游、可观、可学的革命主题教育、绿色生态旅游、红色美丽乡村研学实践体验等精品线路,获得“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天府旅游名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等殊荣,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绿”融合为高台村带动就业、群众增收走出一条新路子,今年以来,当地已接待观众和游客突破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
下一步,四川将积极拓宽渠道、加大投入,联合多部门启动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提升行动,实施革命场馆“百馆”提升和革命老区革命文物保护专项计划,持续让革命文物资源在深化革命文化传播,赋能乡村振兴上发挥优势、释放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