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正式对外开放 在保护工程中清理发现80余件石刻造像和建筑构件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甘婷婷

本报讯  4月10日,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加固维修保护工程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在此次保护工程中共考古发现精美石刻造像和建筑构件80余件。

据了解,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加固维修保护工程于2023年9月启动,今年4月3日完工并通过四方验收。工程期间,龙门石窟研究院考古人员为配合保护工程,对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内的填充物进行考古清理,发现较多出土精美文物。

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由石块、青砖垒砌而成,宽约1.3米,其中临窟内的一侧为青砖单砖垒砌,窟外部分为不规则石块与青砖单砖垒砌,石块在下半部,上部为砖。在墙的内部填土中,发现有遗物填充,经逐层清理出土有砖、陶质遗物100余件,其中编号的石造像残件80余件、门砧石1对、陶质脊兽残件数件。以洞窟窟门为界,门南侧夹墙中出土遗物56件,北侧夹墙中出土遗物28件,经考古工作人员初步观察多数造像残件可以拼对修复。经清理,这些遗物逐层摆放,垒砌于墙内。

此次出土遗物以石刻造像为主,有佛头、菩萨像残件、头部残件、花纹残件、莲座残件、造像脚部残件和1对门砧石(门墩)等。其中一件圆雕佛头,出土于前壁西南角近南墙的地表面下40厘米处,上部为坚硬的料礓石堆积,头像保存完整,高38、宽22、厚19厘米。佛头头顶有高肉髻,肉髻和发髻表面饰品字形水涡纹,头两侧和后部发纹雕刻波浪状起伏,面相丰满圆润,长眉细目,眼睑微启,直鼻,鼻尖稍残,双唇饱满,曲线柔和,神态恬静祥和,下颌圆润,颌下有内凹弧线,整个头像雕刻精美,具有鲜明的龙门盛唐造像风格,考古人员判断时代为7世纪晚期至8世纪初。

另外出土的几件造像残件,均为圆雕像,体量较大,其中1尊佛像残件高76、宽55、厚28厘米;1件菩萨半身像高55、宽39、厚22厘米;1件菩萨脚及莲座残件高45、宽54、厚34厘米,均为头部以下的身体部分。还有一些造像为擂鼓台南洞墙壁上坍塌的结跏趺坐像残件,个别还残留有彩绘痕迹。门墩石长54、宽29、高31.5厘米,中部有槽孔。

“根据洞窟在早期的坍塌、前壁和窟顶前部垒砌的青砖、前壁内的出土物和2008年擂鼓台区窟前遗址考古发掘,以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的古代地震史等推断,前壁墙内填埋造像应该在明代中晚期,其目的主要是修复加固洞窟前壁的时候填充于墙内,节省砖石等用料。”参与此次考古清理的龙门石窟研究院历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伟介绍,出土造像来源,可能为石窟中塌落的残块和该区域在唐宋时期建造香山寺别院并留存、散落的部分圆雕造像,这从擂鼓台区窟前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不同时期遗物1900件可见一斑。“而出土的完整佛头,填埋较深,上部有山石料礓等堆积,非夹墙内出土,推断为晚唐至宋时期即已塌落掩埋于此。”

据介绍,此次配合保护工程的考古清理,是龙门石窟考古工作中一次石刻造像的集中出土,也是首次在古代对龙门石窟保护维修工程的墙体内发现较多造像。“本次发现数量多、体量较大,而且造像精美,对研究龙门石窟唐代造像艺术、擂鼓台区的历史沿革、古代维修加固历史和经济社会状况,以及深化石窟保护研究等具有重要价值。”路伟说。 (甘婷婷)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27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