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上海市政府部市合作项目、全国首座新闻出版行业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与已开馆65年的上海韬奋纪念馆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运行模式,隶属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和出版业的发源地和中心,也是党的出版的发源地,群星闪耀,大家辈出,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旨在以丰厚的馆藏和多元的展示方式,传达“新闻出版业是形塑中国社会历史变革的推动力量”,通过新闻出版的丰富形式和多面维度,让观众感知新闻出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传承新闻出版人的精神。韬奋故居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韬奋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红色旅游基地、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市学生实践基地等,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基本陈列入围2023年度上海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以及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两馆聚合发展,名人故居与现代化博物馆的叠加,充分做到了“见人、见事、见物、见精神”。
多馆叙事 全面展现新闻出版内涵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分为一个主题馆和五个分馆,常设展涵盖新闻出版通史、少儿出版、声像出版、艺术设计、印刷技术、数字出版等内容。
主题馆由“变革转型:近代中国出版业”“革故鼎新:现代中国出版业”“砥砺奋进:当代中国出版业”三个部分组成,采用新闻出版史、百年党史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结合编年与专题叙事,完整讲述了自清末“西学东渐”到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国近现代新闻出版事业艰难而曲折的繁荣发展之路,展示了近现代以来新闻出版与国运的深刻关联以及新闻出版人在巨变时代中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
“铅火光电”印刷技术馆以社会变革中的印刷技术发展为主线,通过新式印刷技术的传入与变革、新中国印刷业与印刷技术的发展、现代印刷媒体技术向数字媒体转化三方面,展现了中国出版印刷技术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的转型过程,也彰显出“印刷无处不在,印刷无限可能”的设计主题。
“回眸璀璨”儿童出版馆以“好奇和探索”为主题,分为“童书回眸”和“璀璨星河”两部分,展示了中国童书从19世纪末产生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童书出版事业。通过经典儿童读物中的童话形象和丰富的互动展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回顾了中国童书走过的百年历程,以及根植在儿童心灵中的长久记忆。
“方寸匠心”艺术设计馆围绕中国近现代书籍设计,通过“汉字与出版”“从图画到图案”“激扬五十年”“获誉海内外”四部分,以大量设计作品结合动态多媒体的形式,全方位展现了中国现代出版物设计形式多样、风格多元的面貌。
“穿越时空”数字出版馆以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主线,从传统出版媒介的数字化转型、内容与形式的新媒体创新发展、网络游戏出版行业三方面展开,通过将技术与艺术、展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多形式地呈现了数字出版的蓬勃发展。
“时代之声”音像出版馆包括“悠悠百年 世纪回望”“春华秋实 时代之声”两部分,结合精选的实体唱片和音频媒介,展示了二十世纪中国唱片工业起步至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唱片业、上海音像出版业在上海的发展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为了丰富展馆内容,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近年来两馆还在常设展基础上推出高质量主题大展,每年举办原创展览超12场,包括2021年“党的出版一百年——真理传播在上海”、2022年“坚强的文化堡垒——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纪念展”、2023年“科技之美——《科学画报》图说科技90年主题展”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临时展览,受到观众和业界好评,临展总人数超百万。
重磅珍品 赓续历史文脉
建于1958年的韬奋纪念馆是上海最早的革命人物纪念馆之一,65年的历史积淀,使其成为全国最权威的邹韬奋、生活书店相关文物收藏单位。主要收藏了邹韬奋生前遗物、遗著、墨迹、手稿、书信、韬奋相关的公开出版物、生活书店内部档案、生活书店出版物等藏品4031件(套)。近年征集到1938年初版《资本论》三卷合集、《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正式收据等重磅藏品。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从2003年筹建伊始便开始征集文物,目前馆藏近60万件,珍贵文物3440件(套),完整保有中国出版界硕果仅存的综合性大型学术图书馆——中华书局图书馆旧藏,其中包括康有为藏清雍正四年铜活字《古今图书集成》影印底本、墨海书馆《全体新论》、美华书馆《体学图谱》、上海格致书院《格致汇编》、早期出版的《申报》等稀见出版物外,还有《新青年》《湘江评论》(创刊号—第四号)等红色文献以及新闻出版档案文献、生产用具等。
创新展陈 打造新时代博物馆范本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深度挖掘文献展品价值,通过多元化阐释手法,让文献平面、单一的信息以“高科技、情景化、互动型”的多维视角呈现。主题馆的厚重史诗感、印刷技术馆的极简工业风、儿童出版馆的童趣明快、音像出版馆的岁月留声、艺术设计馆的简约凝练以及数字出版馆的科技未来感,结合视、听、触等感官体验,不同展馆匹配相应的展示风格,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观展氛围。
展馆的最大亮点在于解决了文献类展品的展示问题。文献类展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载体本身,更多的是文献中所承载的浩瀚信息。展览设计中充分挖掘展品内涵,运用多样化的展示手段,将纸质平面创新转化为叙事情境、多元感官的艺术场域。如用巨幅立体交互投影展示20世纪初的上海文化街,采用了激光雷达互动呈现新闻出版人长廊,运用最新印刷技术实景复原龟兹石窟的壮观场景,设置“童声八音盒”工作坊为儿童体验儿歌、古诗等。丰富的展陈形式和多媒体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参观者身临其境、沉浸体验。
另一大亮点是针对少年儿童群体特辟儿童出版馆。“从一米高度看世界”,用儿童的视角,做给儿童看的展览。以小灵通为引,一个个生动的经典形象,结合历史脉络,讲述童书百年发展史。缤纷的色彩组合营造出灵动愉悦的氛围,“稻草人场景”“环形银幕”“十万个为什么”奇妙屋等互动展项,让孩子们在经典中启智、共情,感知爱国、爱人,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此外,馆内创新性地修复、展示了中华书局原图书馆,为国内出版界最大单体文物。该展区展藏结合,保留了百年前的书架及图书分类法,尽可能还原了中华书局图书馆的书库场景。通过大屏观众可查询藏书书目,从中以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藏以及出版人的文化担当。同时,采用玻璃书库形式,将工作人员在书库内查书、理书等工作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专业研究 助推行业发展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新闻出版独家馆藏和专业资源,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于2010年成立文库学术委员会,由资深专家型出版人丁景唐、吴道弘和知名学者周振鹤、郑培凯组成顾问委员会,同时聘请15位国内外出版史专家担任学术委员,其中8位为国际学者,以增进出版博物馆文库出版工作的国际化视野。随着新闻出版博物馆建成开馆,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增,聘请13位新闻出版史、历史学、博物馆学、文博专家和出版领域专家加入学术委员会,以提升博物馆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与此同时,利用新闻出版专业资源,形成了“两会一刊一文库”品牌。“两会”指国际出版史学术研讨会、韬奋学术研讨会,“一刊”为《新闻出版博物馆》馆刊,目前已出版45期;“一文库”指新闻出版博物馆文库,分为史料、研究、专集三大系列。此外,上海市新闻出版统计年报、产业报告项目和口述历史项目都是馆内特色项目,其中口述历史项目已持续十余年,累计采访400多位新闻出版界前辈,这些采访成果已经发表在馆刊和微信公众号上,并在展陈中运用。另外,近年来承担并完成上海市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书《上海市志·新闻出版分志·出版卷》的组织编纂、2021—2023年度上海市新闻出版统计年报、2019—2021年度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报告等重大课题,均形成相关课题成果。
近年来,两馆还与多家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涵盖学术交流、联合研究、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共享和成果转化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成立“韬奋研究院”;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启动了为期五年的学术合作计划,每年举办出版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华东师范大学每年合作编撰上海新闻出版产业报告,同时与其他高校合作共建实践实习基地和思政课堂。
数字赋能 开拓观展新体验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作为上海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以数字赋能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为己任,利用5G技术、大数据、元宇宙新技术、新理念推动博物馆展览、运行和管理,建成包含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保护和统一应用支撑的云平台,努力打造数字时代下高质量、可发展的智慧博物馆。
版博漫游系统作为线上数字孪生博物馆,在馆时可为观众提供导航、导览讲解及虚实结合游戏互动服务,馆外观众则可在线上虚拟游览博物馆时进行游戏互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参观游览体验,有效提升了观众参与度。线上数字展不断推陈出新,陆续发布“为书籍的一生——范用逝世十周年数字展”“生活书店90周年数字展”“《科学画报》创刊90周年”等系列线上展览。部分展览以数字人文理念深入构建了馆藏人物、出版物、出版机构之间的知识图谱,实现资源的组织、存储、分析和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网红打卡展项“印刷不止于印刷”采用最新数字采集和印刷技术复原了恢宏的克孜尔石窟和库木土拉石窟。该项目前后历时十余年,采集数据200多G,精修图片2000余张,最后完美解决了图像畸变和定位问题,使观众得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千里之外的文化遗产。
展教结合 助力社会课堂建设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不仅在展陈中设置趣味模型、插画临摹、集章游戏等互动装置,优化参观体验,还针对不同群体的参观者设置不同形式的社教活动。如博物馆常设体验型教育项目“印刷工坊”和“童声八音盒”,吸引了大量亲子家庭参与,传播了新闻出版、印刷等传统技艺和文化,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社区服务方面,博物馆推出新闻出版史研学旅行,被列入2023年定海人文行走路线点。韬奋纪念馆积极参与“三公里”文化服务圈宣教社教服务,为淮海中路街道居民、学校提供微课、研学课服务,承接黄浦区司法局、区团委的“五四”定向活动。已连续举办13届的“韬奋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荣获“首届上海市博物馆卓越教育项目”,为中小学生传承韬奋精神,提升写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小荧星集团共建,开展“小小讲解员”项目,在寒暑假为观众们提供专场讲解,由小记者们传播新闻出版文化。此外,充分发挥展陈联动效应,与科研机构合作,组织开展科普论坛、科普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教育效果。
作为首个落户杨浦的市级重大文化工程、滨江重要文化地标,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作为富有特色的专业类博物馆集群,将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开放共享的原则,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积极实施“博物馆+”战略,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努力建设成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上海样本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