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洁:至诚至精 以瓷为友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记者 翟如月

故宫博物院的陶瓷修护室位于西侧南北向的文物医院中。进到门里,操作台上的显微镜、手术刀、毛笔、调刀等各种仪器工具和修复中的瓷器井然有序,就是在这里,杨玉洁完成了数十项文物保护与修复任务。

在故宫现有的180余万件(套)藏品中,陶瓷文物有37万余件(套),占比超过五分之一,是仅次于古籍文献的大宗。作为一名陶瓷文物修复师,杨玉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这些陶瓷文物进行日常养护与修复。科班出身的她,本硕博专业都是陶瓷方向,2015年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后即就职于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18年从事陶瓷工艺学习、研究及修复工作的经历,几乎占据了杨玉洁生活以外的所有时间。

image.png

从“陶瓷制作”到“陶瓷修复”的转变,是让杨玉洁印象最为深刻的挑战。正式开始工作时,师傅给她布置了一项入门作业:拼好一件破碎近百片的瓷罐。拼合不仅仅是将破碎的瓷片断面对接粘牢,还要达到每一处接缝用手摸上去光滑无痕。为了达到标准,杨玉洁拼了拆、拆了拼,小心翼翼地重复了无数遍。另一项工作任务,是来自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修复合作项目,杨玉洁在其中负责清洗各式各样的瓷片。出土瓷片一般都会附着泥土、钙质沉积物等杂质,考古修复的瓷片要去除老化粘接材料,不同情况要选用不同的清洗方式,一天只能处理几片是常态。“像突然被工作敲了当头一棒,从一厢情愿的憧憬中骤然清醒过来,意识到原来文物修复和制作瓷器不同,不是每天进行不同的步骤,而是一整天一星期一个月都在重复一个动作或者做一件事情。”杨玉洁这样描述这段经历给自己带来的震撼。为了克服重复和枯燥带来的不适应,杨玉洁试着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她会一边洗、拼,一边辨别每片瓷的花样、器型,还给自己定下工作小目标,增加挑战性。

从一个新手成长为陶瓷修复师以后,杨玉洁的自我要求更加严格,清洗、粘接、补配、打磨、作色……对每一件陶瓷文物进行修复时,都力求做到个人技艺的极致。这种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和她细致的工作习惯一以贯之,杨玉洁总是将工作台和工具收拾得干净整洁,有条有理。“文物修复的‘手上功夫’,和生活经验是息息相关的。”杨玉洁说,“一个日常生活中动手能力强的人,只要平心静气地踏踏实实完成每一个步骤,修复的结果不会差。”

凭着一丝不苟的韧劲儿和勤学专精的钻研精神,杨玉洁“洗”成了专家。2019年,她以明正德白地绿彩龙纹小缸的修复与研究为代表案例,对瓷质文物的清洗方法、工具、材料选择及效果评判等问题进行研究归纳与讨论,为探索对瓷器文物最小程度损伤、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信息的清洗方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杨玉洁对瓷器的探索不止于修复本身,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源流、工艺演变、功能作用也了然于心。另外,除了修复陶瓷质文物,她还参与了部分石质、玻璃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任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她对修复技术研究得心应手。“陶瓷是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越深入越好奇,越研究问题也越多,需要学习的更多,在发现问题后求知、求解的过程让我兴奋。”讲到研究,杨玉洁仍保持着初踏陶瓷之路时的学习热情。

去年,杨玉洁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虽然已经荣誉加身,她始终铭记着师傅谦虚谨行的教诲。于她而言,能够亲手修复展柜中、书本上的珍贵瓷器,从中获得的见识和惊喜,是任何身外之物都无法衡量的。现在,陶瓷文物修复已经不单纯是复原性修复操作的手艺活,更需要对文物本身材质、工艺复原以及文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进行研究,通过逆向重构,全面掌握文物材料、制作工艺及病害信息,从而实现文物的科学修复。目前,陶瓷文物修复的理论研究、方式方法,还处在逐步探索和建立规范的过程中,杨玉洁对此充满信心:“标准和规范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过程,越来越多有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加入到这一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提供数据支撑,文物修复一定会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07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