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亦代表: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记者 杨亚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梅亦表示,这为做好新时代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image.png

近年来,全国各级文物机构队伍建设迅速加强,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文博事业单位调整优化,考古机构人员力量大大增强,全国文物工作队伍总体呈现增量提质的良好态势。

作为文物大国,我国文物数量大、种类多。梅亦认为,当前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对文博队伍特别是考古、文物保护人才建设与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登记备案的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每年开展的基本建设考古项目在1400余项左右。这意味着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任务繁重,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量越来越大。然而,全国文博系统从业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还存在着不小的缺口。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共同颁布《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部署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各省份也按照中央编办要求,快速推进省级文物保护和考古机构编制保障工作。

不过,一些考古机构仍存在招不到人、文物修复人才断层、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梅亦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供需矛盾和冷热不均。目前我国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少数专业院校和机构,人才来源相对单一,培养出的修复人才无法满足文物保护需求。工作地交通便利、收入水平高的单位往往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更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地处偏远的文博单位则吸引力不足。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梅亦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顶层规划和协调管理,加快解决考古文博人才支撑问题。

梅亦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文博考古相关学科发展规划,统筹全国相关高等院校布局、学科设置、专业课程等。推动各省安排部分高等院校建立考古、文物保护研究方向和专职教师队伍,形成专、本、硕、博人才培养梯队。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在原有基础上扩招文博考古专业学生。支持各省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考古技术、文物展示利用技术等职业教育专业。

“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持续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养,完善在职在岗文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将培养单位、培养项目纳入专项计划,在招生名额、研究经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梅亦提出。

保护传承中华文化遗产,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时代责任。“当然,对于青年考古、文保人才来说,也需要有干事创业的情怀和使命。”梅亦说,加大传播力度,广泛宣传文博领域先进工作者,以典型事迹和崇高情操感染青年一代,让文物考古事业薪火相传。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26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