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洹河之畔,静水深流。洹水见证了三千多年前中国青铜文明的繁盛,同样也见证了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中华文明,不远处的殷墟博物馆新馆覆以青铜底色,静静伫立,庄重大气。
2月26日,与殷墟宫庙遗址隔河相望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我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点专题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建成开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重要举措,翻开了新时代殷墟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新篇章。”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
百年探寻 重现大邑商文明盛景
初春,穿安阳城而过的古老洹河涓涓流淌,暖阳下,泛起粼粼波光。
洹河两岸,殷墟王陵区、小屯宫殿宗庙区、洹北手工业作坊区的考古新发现,让甲骨文中记载的“大邑商”面貌愈发清晰。
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
近百年的追寻,源于1928年的一天。考古人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铲起黄土,由此揭开一个3000多年前璀璨的王朝,商人创造的丰富绚烂的青铜文明得以重现于世。殷墟遗址的发现让商代历史成为信史,让中国的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大家所熟知的历史记载“盘庚迁殷”,正是如今的安阳小屯村一带,这里曾是殷商王朝中心区域。随着商王朝的灭亡,这片土地沦为废墟,史称殷墟。
拨开历史的厚土,一代代考古工作者上下求索,取得一系列考古成果。殷墟考古发掘几未中断,随着殷墟宗庙宫殿区、居址区、王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重要遗迹浮出水面,以及甲骨文、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的出土,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我国商代晚期都城的样貌,确认殷墟即商王盘庚迁殷后的都城,让全世界看到一个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的辉煌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殷墟外围陆续发现超大规模铸铜遗址——辛店遗址、商代聚落——陶家营遗址、邵家棚遗址等,勾勒出以殷墟为核心,周边中小型聚落拱卫的商代都城的恢宏图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这些遗址拱卫在殷都的周围,殷人自称殷都为“大邑商”名副其实。
“就考古学而言,目前没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说,繁荣的城市文明、灿烂的汉字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以及高超的手工业技术等,架构起夏商考古学文化的时空体系,生动呈现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商邑翼翼 纵览商代文明长卷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殷墟博物馆新馆大厅,一只代表商朝图腾的玄鸟在头顶盘旋飞翔,一如《诗经》中描绘的商代,浪漫而富有想象。
走进新馆展厅,犹如时光隧道,带领我们通向3000多年前的商代。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朝开国国君汤盘铭上的箴言,镌刻在殷墟博物馆新馆的高墙上,向参观者展示着商文明何以绚烂的历史答案。
觚爵鼎尊,钺刀戈矛。“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里,亚长墓出土的玉器、青铜器等众多珍贵遗物,结合多学科研究和科技考古手段,还原了3000年前商代将军的戎马一生,重塑了亚长的“血肉身躯”。
商王朝时期,占卜具有重要的意义。新馆三楼,“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以商王武丁时期的卜用甲骨为主要展品,解读3000多年前商代“王子日记”埋藏的秘密。
商代殷墟车马坑,是中国最早的车马遗迹。在车马遗迹专题展厅,出土的23辆马车依次排开,穿越3000余年时光,窥见当时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景象。
“探索商文明”展厅里,以时间为轴、以重要发现为线索,全面系统梳理殷墟自1928年至今取得的重要成果,再现了近百年来几代考古学家为探索商文明所做的不懈努力。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各地文化异彩纷呈,而又交融汇聚。注视着那些表面满布狞厉的饕餮、蜷曲的夔龙、昂首的凤鸟、重生的蜕蝉等复杂纹饰的青铜礼器,可以想见商人浩荡而深窈的精神世界。
据介绍,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陈聚焦商文明主题,设有3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面貌,全景式展示了商代在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等方面的伟大成就。
“新馆是殷墟考古和商文明研究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展出的文物90%以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自1950年春天以来发掘的文物精品,可以让观众走进甲骨文和文献记载中的‘大邑商’,更直观地感受商文明的魅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