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洪炉,举世无双冶。
滚滚长江,奔流千万里,把最神奇的55平方公里的铜绿山留给了大冶;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把最传奇的4000年冶炼史留在了大冶。
古铜矿遗址,从传奇而来,势必要创造更多的传奇。
铜绿山是一座宝藏。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鄂东南矿集区的重要铜铁矿床,铜绿山遍地是宝,矿产资源丰富,以铜为主,伴生有丰富的铁、金、银等元素,吸引着历代矿工前来开发。开采历史悠久且规模大、品位高,是全国六大铜矿生产基地之一。
铜绿山采冶史是一部传奇。开采实现了地下深井开采,完全掌握了探矿、井巷开拓、井巷支护、井下通风、排水、提升、照明等一系列复杂的开采技术,地下开采最深达60余米;冶炼采用了鼓风竖炉炼铜,完全掌握了鼓风竖炉的构筑、矿料的整粒、造渣与配矿、炉温的控制等一系列复杂的冶炼技术。
铜绿山考古发现是一座丰碑。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建国以来重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认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我国青铜文化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也为我国考古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青铜文化,从文化而来,势必要倾注更多的文化。
四千年的炉火,锻造出了千古传承的“铜斧熔炉”精神。“不怕牺牲、千锤百炼、追求创新、不断超越”,是大冶人对矿冶精神的现代阐释。
大冶深厚的矿冶文化积淀、丰富的矿冶遗存、广泛的矿冶开发领域在国内乃至国际都独树一帜,也涵养了大冶矿冶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的人文品质和独特的文化个性。
曾几何时,面对城市转型的大冶,坚持深度开发矿冶文化。1984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这是国家继西安半坡遗址、秦始皇兵马俑遗址之后兴建的第三座遗址博物馆。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发现50周年之际,遗址新馆于2023年6月建成开放,以更为丰富的考古成果和生动的展陈形式,向世人呈现铜绿山作为中国青铜文化源头、中国矿冶考古先河的历史文化价值。
资源总会枯竭,但思想没有终止。矿冶文化和矿冶精神在城市转型、绿色发展的征程上依然熠熠生辉。
壮士主动断腕,从治山、治水、治土、治气开始,全面打赢了“呼吸保卫战”,1300多家“五小企业”全部关停,为绿色发展腾出了环境空间。
新鲜血液注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强数字赋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绿色发展,实施产业绿色低碳循环行动,持续推动钢铁、铸造、水泥、铝型材等重点行业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大冶矿冶文化又有了时代内涵和新的定义。
冶矿精神,从远方而来,势必要走向更远的远方。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
大冶作为青铜文化故里,4000多年的矿冶历史,孕育出与众不同的文化和精神品质。大冶独有的矿冶文化培育出“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创新争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要大力弘扬“斧子精神”。一把铜斧的出土,让世人从此认识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如今,这份珍贵遗产所昭示的“经锤炼而成,为开拓而生”的“斧子精神”,代表的是大冶先人勇于拓荒的执着精神和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去奋斗、去创造,在继承与发展中,将这份珍贵的遗产奉献给未来。
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铜绿山是一部立体式的“冶金史百科全书”。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激活企业活力的精神基因,也是促进产业转型的不竭源泉。我们要重新认识创新、学习创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着力形成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创新人才为主力军的发展局面,发挥科技创新的活力源泉作用。
要大力弘扬争先精神。大冶从一个全国钢铁厂,第一个使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发展成为湖北第一个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十年十进位的县市。每一个“第一”,每一次进步,都包含了大冶人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仍然需要我们树立“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心劲和气魄,在强化担当、高效服务上走在前列、做好表率。要带头务实担当转作风,发扬大无畏、大无私的精神,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上走在前列、做好表率。
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要围绕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产业链、创新链代际跃升,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加大对优秀技能人才、大冶工匠的表彰奖励力度,激发弘扬工匠精神的内驱力。在全社会讲好工匠故事、褒扬工匠情怀、涵养工匠文化,激励各行各业技能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促进撸起袖子加油干、驰而不息向前进。
(作者系大冶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