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宜阳苏羊遗址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谷向乐 任广 翟霖林 任萌 程召辉 安亚伟

苏羊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西部、下村南部,遗址坐落于洛河南岸的二级、三级阶地上,北临洛河,南望熊耳山,遗址东西两侧有自然冲沟环绕,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面积60多万平方米。为搞清苏羊遗址的范围、性质、文化面貌、聚落形态及功能分区情况,2021年起,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开始对苏羊遗址进行连续性主动考古发掘。目前,该遗址共计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发现了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遗存,其中以仰韶时期为主。

聚落形态和布局

2021年以来,通过系统的调查和勘探,在遗址北部的苏羊区发现了人工环壕、生活区、墓葬区、湖沼等重要遗迹现象。此次发现的仰韶时期的环壕聚落,布局结构清晰,墓葬区和生活区分离,各个功能区有着清晰的划分。

人工环壕位于苏羊区西部,宽15-30米,距现地表深4.5-9米,整个壕沟连同遗址西边断崖将苏羊区西部围合成一个封闭的区域。通过解剖发掘可知环壕分为三期,分属仰韶文化早、中、晚期,且三期环壕存在相互打破关系,此次发现的围合苏羊区西部的环壕时代为仰韶文化早期。通过近年的发掘,在环壕外西南部发现仰韶文化中期面积达100平方米大型房址和长度达30米以上的建筑基槽,说明该区域可能是仰韶文化中期的聚落中心,推测仰韶中期的环壕的围合范围应该大于仰韶早期,可能向南部扩移。在环壕内发现大量房址、灰坑等生活遗存,此区域应为生活区。在环壕外侧西南部发现一批排列有序墓葬,初步判断为一处仰韶时期的墓葬区,其年代可能和环壕使用年代相当。在苏羊区东南角,勘探出大面积的淤泥层,内含仰韶文化陶片,其平面呈近椭圆形,东北西南走势,厚度7-8米,初步推测此处是一处湖沼遗迹,为当时的居民储水或净水所用。

在下村区外壕沟东侧发现一处大型成人墓葬区,勘探发现墓葬300余座,墓葬头向均朝西,南北成排,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根据出土遗物和地层关系初步推测其时代为龙山文化时期。在下村区南部发现一条东西方向的壕沟,宽15-20米,深度达8-9米,壕沟北侧遗存丰富,南侧遗存较少,推测该壕沟可能是遗址的南边界。这些重要遗存的发现使我们对苏羊遗址的范围、文化内涵、聚落形态布局和功能分区情况有了初步认识。

image.png

生活区主要发现

清理出房址、灰坑和窖穴等遗迹,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以及一定数量蚌器和玉器。房址主要为仰韶时期,龙山时期房址仅发现一座。仰韶时期房址保存较好,多为方形木骨泥墙房子,还有少量的圆形木骨泥墙和小型半地穴房子。仰韶时期房址以F4为代表,F4是一处仰韶中期地面式连间房址,平面近长方形,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4.6米,南北长6.5米,部分区域保留有墙体,墙体残高0.2米-0.4米,在墙体上发现密集排列的柱洞,墙外壁有数层青灰面,地面为经过细致加工的青灰色“水泥面”,非常坚硬光滑,在中原地区同时期遗址中十分罕见。

为弄清生活区仰韶时期房址的建造方式和布局形态,重点围绕F4、F5、F6、F7、F9、F16、F21及其周边相关遗迹展开发掘。发掘表明这组房址的层位、建造方式、朝向基本一致,且分布大致处于一条线上,推测应该是经过有意识规划,F4应是这组房址的中心。龙山时期房址以F22为代表,是一处庙底沟二期地面式连间房址,平面呈近长方形,整体呈西南—东北走向,屋内地面为白灰面,南北残长9.6米,东西宽度3.1米, 屋内有三条隔墙。

灰坑分为袋状坑和直筒形坑,部分灰坑坑底和坑壁经过加工,出土大量屈家岭文化风格的陶片。部分灰坑内出土陶器数量丰富且风格单一,如H31单个灰坑出土屈家岭文化风格完整陶器达20多件。H22出土的一枚兽首石雕,外形似熊首,与红山文化半拉山墓地出土的石雕极为相似,初步推断石雕可能为权杖柄端饰,在中原地区同时期的遗址中首次发现。

image.png

image.png

环壕外仰韶早期墓葬区主要发现

该发掘区位于人工环壕外西南部,发现仰韶文化早期竖穴土坑墓2座,瓮棺葬5座。

M5,墓圹平面近圆角长方形,长1.68米,宽0.3-0.38米,头骨左侧随葬一枚穿孔蚌饰,时代为仰韶文化早期。发现的瓮棺葬葬具为陶罐和陶钵的组合,陶钵倒扣在陶罐口部,罐口向上,垂直放置在埋葬坑中间,罐内发现有儿童遗骸。

W1内出土人骨保存较好,经初步鉴定分析是一具年龄为1岁左右的儿童骨骸,且人骨有病理特征。

清理多人二次埋葬人骨坑一座,时代可能为仰韶早期,整个堆积平面呈近椭圆形,坑边线不明显,长径约4.4米,人骨放置零乱,整体无明显规律。从颅骨看来,至少有上百例个体(准确数字需全部提取之后才能确定),有男性也有女性,有40-50岁的成年人,也有儿童,总体来看是白骨化之后的二次埋葬。对于该人骨坑的性质和成因目前尚无法准确解释,单从现场发掘情况来看,不排除暴力冲突的可能性。

该发掘区还发现大量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存,主要有大型半地穴房址和长度达30米以上的建筑基槽。其中F44和F47为两座大型半地穴房址,F47叠压于F44之上。

F47为大型半地穴房址,目前仅存东半部,房址西半部被破坏,整个房址平面近长方形,方向为东北—西南,南北长10米,东西残宽5.1米(根据灶的位置推测复原后的宽度在10米左右,整个房址面积接近100平方米),发现有房墙、壁柱、地面、灶、烟道、斜坡门道等遗迹,地面经过处理,类似“水泥面”,灶和烟道之间发现排烟孔。

F44目前被F47叠压,仅清理出东墙一条,长12米,墙体内发现成排分布的呈半圆形的大型柱洞(附壁柱),推测房址整体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上,其性质可能是氏族公共活动的礼仪性建筑。在发掘区的南部清理出一条东西方向长30米的基槽(基槽东西两侧延伸至发掘区外),平面呈条带状,基槽宽1-1.1米,基槽内有密集排列的柱洞,结合在基槽北部发现大型房址,初步推测该基槽为大型院落围垣或聚落内功能分区的隔墙。通过近些年的工作,在该区域发现仰韶中期大型半地穴式房址、长度达30米以上可能为院落围垣的建筑基槽等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推测该区域可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聚落的中心区域。

龙山时期墓葬区主要发现

该发掘区位于遗址外壕沟东侧,发掘墓葬75座,均为竖穴土坑墓,方向朝西或西北,葬式有仰身直肢和侧身直肢两种,少量墓葬墓圹四壁放置数量不等的河卵石块,绝大多数墓葬均无随葬品,少数墓葬随葬玉石钺和石器。墓葬之间存在打破关系,初步推测该墓葬区年代应为龙山文化时期。M46,头向朝西,仰身直肢葬,两股骨之间随葬2块玉钺。M47,头向西,面向南,仰身直肢葬,随葬5件石器,分别放置在墓主人的胸部、腹部和股骨上,其中3件有钻孔,可能为石钺,最大的一件长36、宽15厘米。M70,头向朝西,仰身直肢葬,墓圹较大,墓圹南壁和东壁紧贴墓壁分别放置2块、1块河卵石,石块平整面朝向墓主人。

认识与价值

苏羊遗址是洛阳地区近二十多年来首次系统性、连续性、科学性开展的新石器遗址考古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了河洛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研究,遗址的发掘使我们更全面深入认识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要遗存的发现,为研究河洛地区仰韶时期的聚落形态、布局和功能分区提供了重要材料。仰韶时期大型房址、人工环壕、多人埋葬人骨坑等遗存的发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强大、有序的组织能力,也是仰韶中期社会复杂化的体现。一批特征鲜明性质明确的屈家岭文化因素遗存的发现表明在仰韶晚期的中原地区,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和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已经存在深度交流碰撞。为探讨屈家岭文化北进对中原地区的影响这一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

龙山时期大型墓地的发现填补了河洛地区这一时期墓葬研究的空白,为研究当时的埋葬制度、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生产技术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从现存遗物来看,苏羊遗址延续时间从仰韶早期一直到龙山文化晚期,文化序列从早到晚发展连续稳定,文化谱系一脉相承,且含有大溪、屈家岭、红山、大汶口等诸多文化因素,为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提供了新的材料。遗址呈现出的不同区域多元文化在此交流与融合的场景,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不断的重要见证。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 西北大学 北京大学 执笔:谷向乐 任广 翟霖林 任萌 程召辉 安亚伟)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7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