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址群的保护措施探讨——以七里镇窑址为例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赵丹

七里镇窑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紧邻贡江北岸,现已发现大型窑业堆积21处,分布于水东镇七里村和沿垇村,始烧于唐末、五代时期,盛烧于两宋时期,终烧于元末明初时期,烧造历史前后延续500余年,主要烧造青白瓷和酱褐釉瓷、黑釉瓷、青绿釉瓷、乳白釉瓷等,所烧器物简洁、淡雅、朴素,以褐黑地白釉乳钉柳斗纹罐、柳斗纹乳钉罐为典型代表器物,釉色丰富,造型秀丽,是江西地区重要的民间瓷窑遗址之一。

作为七里镇窑址保护规划编制项目负责人,笔者通过分析七里镇窑址现存窑业堆积存在的问题,对七里镇窑址的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窑业遗存现状

七里镇窑址现已发现的21处窑业堆积分别为:杨家岭、梧桐岽、高岭、殷屋对门、殷屋岽、袁屋岭、赖屋岭、罗屋岭、殷屋背、周屋坞、张家岭、周屋岭、木梓岭、郭屋岭、刘屋岭、砂子岭、鲤鱼形、湖头塘、郭家岭、刘家岭、斗瓷坪,其中杨家岭、梧桐岽位于沿垇村,其余19处窑业堆积密集分布于贡江北岸的七里村。赖屋岭、周屋坞两座窑业堆积,考古发掘揭露了两座宋代龙窑,分别保存了完整的龙窑窑头、窑尾,及较高的窑壁,赖屋岭南宋龙窑前后都可以见到明显的起拱券顶痕迹,这为破解古代龙窑的高度、窑尾排烟等问题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

其中,赖屋岭、周屋坞遗址为揭露保护,殷屋对门、张家岭、周屋岭、木梓岭、砂子岭遗址均在发掘后进行了回填,其余12处窑业堆积均为自然保存状态。经过实地调研,所有窑业堆积都受到植物破坏和风雨侵蚀。地表杂草丛生,深根系植被根系侵入遗址内部,因窑址所在区域雨水充沛,常年风蚀雨浸持续剥蚀、冲刷遗址,堆积表面局部坑洼处形成地表雨水汇集、下渗,造成埋藏遗存外露,破坏堆积地表形态,甚至造成堆积大面积坍塌。高岭、殷屋岽、袁屋岭遗址因紧邻鱼塘、河道的窑业堆积受水体长期冲刷、摆动影响,造成遗址局部缺失、基础失稳,窑业堆积周边区域排水不畅形成径流,危及遗址安全。从人为破坏因素方面来看,所有窑业堆积都存在被盗掘、捡拾的情况,紧邻民居、道路的窑业堆积,还存在人为挖掘、取土的情况。因遗址紧邻七里村,同时位于城市近郊,部分村镇新建、改扩建行为对遗址保护产生很大压力。木梓岭受到工业生产影响较严重,其工业废弃物也造成水体污染、植被退化等,对遗址区生态及景观造成破坏。所有窑业堆积都存被生活垃圾污染和占压破坏的情况。

赖屋岭、周屋坞遗址于2014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同步修建了简易考古工作棚,建筑面积分别为950平方米、150平方米,并在其后转变为遗址保护棚,对于揭露的遗址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周屋坞遗址保护棚还修建了登高步梯,便于遗址展示利用工作开展。但是,遗址保护棚采用普通蓝色彩钢顶结构,整体风貌于遗址环境不相符合;保护棚底部有钢柱支撑,局部落于窑业堆积之上,对遗址造成一定扰动;因为临时性建筑,近十年现状保护棚已出现局部破损、漏雨等现象。

作为简易考古工棚,缺少遗址保护设施,在遗址保存环境条件监测、减少地下水对揭露遗址影响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殷屋对门、张家岭、周屋岭、木梓岭、砂子岭遗址在考古发掘后曾进行回填覆土保护,但由于缺乏后期保养维护,出现局部堆积埋藏物外露地表的现象。其他窑业堆积还暂无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制定原则

为实现对七里镇窑址本体的完整保护,逐步消除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对遗址本体造成的损害,防止各影响因素对遗址本体造成新的破坏,遵循“考古先行”的原则,保护措施的实施必须以全面的现状考古勘察、评估为依据,根据保护工程的规模和范围,查明实施保护工程的遗址地点地下遗存范围,在完成遗址各类信息采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分类制定实施措施。对于遗址本体的具体保护措施,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首先应考虑具有可逆性的措施,坚持工程量最小化,遗址经过加固、修补、修复的部分应可识别。

保护措施

结合窑址本体现存实际情况,严格遵循工作原则的情况下,制定了相应的如下措施:

考古勘探。在遗址的保护、展示利用过程中,需要专业机构开展针对性遗址现状勘测和历史环境勘察,明确现存窑业堆积的具体分布范围,勘定遗存范围、查明历史环境。保护规划的修订和补划保护范围边界、确定防护围栏位置、指导遗址环境修复和遗址现状展示方案等皆要以考古勘探为依据。

表面清理。在保证遗址本体安全且对环境无污染的前提下,清理除揭露保护部分以外的窑业堆积表面杂乱植被、生活生产垃圾、农业设施及不当保护层,并加强日常保养维护,结合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工程及考古发掘工作需要,适当移除深根系乔木。清理方式应避免采用大量挖土清除的方法,尽量减小对窑业堆积的干预。

清除占压。拆除占压于遗址本体之上的电力线路线杆、民居、工业建筑等,对穿越保护范围的硬质道路进行改造,调整为木栈道、砂石路作为参观游览步道,对清除后的基址根据考古发掘成果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中远期随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对保护范围内占压遗址、影响遗址环境风貌的建构筑物进行拆除。

生态修复。对窑业堆积周边地表散落瓷片、窑具等遗物进行清理归档和档案记录,掩盖外露遗存,平整窑包表面坑洼不平部位,对于窑包局部裸露的边坡,采取砖石、素土补砌;结合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及考古发掘工作推进,对拟发掘区域的、直接生长于窑业堆积之上的大型乔木进行树冠剪除,并采取措施抑制根系继续生长;对窑包表面进行平整清理后,选择浅根系、对遗址不产生破坏的草本植物进行绿化生态修复,同时能够防止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考古勘探成果,控制植被扰土深度。针对发掘回填的殷屋对门、张家岭、周屋岭、木梓岭、砂子岭等窑业堆积,应在确保遗址安全的前提下,根据相关考古发掘资料,结合展示工程,经过表面清理、占压拆除、场地平整清理后,在表面采取浅根系、对遗址不产生破坏的地被植物与花灌木相结合的方法标识考古遗迹或所发现龙窑基本规模范围。

修缮加固。赖屋岭、周屋坞两处龙窑作坊遗址,要对本体病害发育情况进行监测,经评估分析确属遗址安全性受到较大威胁的情况,应实施本体修缮、加固工程。对于遗址出现的裂缝、残损部分,在现状基础上加以修缮,对出现松动、倾斜部位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加固,对遗址的修缮与加固,以不改变原貌为原则,修复及增添的部分应具有可识别性。本体修缮加固工作与保护性设施建设应同步展示,并考虑遗址后续展示利用工作需要。

保护界桩。沿保护范围设置界桩,界桩设置在每50米及重要拐点处,对文物本体要达到最小干预,以防止耕作、取土、捡拾、盗掘等人为破坏行为。

窑址保护棚。赖屋岭、周屋坞两处窑址现有的保护棚进行拆除新建,建议采用轻质装配式结构形式,考虑到文物本体的安全性,保护棚在龙窑四至外扩3米进行修建,相应的限制高度和面积,同时考虑本体周边排水设施建设。建筑风貌与遗址周边环境和历史环境相协调,在保护本体的同时,也要满足今后考古工作和展示利用的需求。

安全防护。针对窑业堆积建立综合的安防体系,进行纵深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实现24小时不间断守护和巡查,以弥补人防条件有限的不足之处。对盗掘、捡拾等行为起到警示、预警作用,并可迅速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加以应对。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36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