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什么是青花瓷?它的背后又蕴藏着哪些故事?景德镇窑青花瓷作为中国陶瓷的杰出代表,长期以来都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众所周知,元代幅员辽阔,东西方经贸往来频繁,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艺术审美、精神和价值观层面都产生了充分和深入地沟通。受此影响,景德镇窑青花瓷横空出世,迅速成熟,远销海外。自此,中国陶瓷的装饰正式转为以绘画为主要艺术呈现手段。而在此后的明清两代,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作为景德镇瓷器核心品类的青花瓷都得以继续发展,并藉由大航海时代的浪潮而大量外销,曾一度引领了世界的审美潮流,深刻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从原料、器型、纹样、工艺、使用、影响,无不体现着世界范围内技术和文化的继承、融汇、发展、创新,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艺术风尚,还蕴含着大量历史信息、科学信息。
放眼世界,似乎没有哪个综合性博物馆未藏有景德镇窑青花瓷,而历年围绕着青花瓷开展的学术研究工作,成果丰硕,相关的陈列展览也是屡见不鲜。但对于我们普通观众来说,青花始终是那么的熟悉而陌生,蓝白二色看起来总是千篇一律。但在青花瓷的“故乡”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里的“御窑天下·青花秘境”特展(下简称“青花秘境”特展)却令我耳目一新,观展后收获满满。
“青花秘境”特展于2022年10月1日开幕,由1个主展区和6个分展区构成,主展区位于御窑博物馆交流展厅,主要分为“瓷的巨变”“微观竞演”“幻花水月”“碎与永恒”等四个章节,以近百件文物展品为主体,辅以大量图片及影像资料,从宏观的中国瓷器演变历程,到微观的瓷器胎体构成、青花料使用、窑炉烧造,再到瓷上纹饰变化,全方面展示了青花瓷的奥秘。
从展览内容上看,“青花秘境”特展的设计别出新意。要知道,如果不能了解元代前后中国瓷器的巨变,就无法理解青花瓷的成就和其文化意义;如果不了解各种青花料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别,就看不出青花色彩的千变万化;如果不了解青花瓷超出以往瓷器的表达能力,就难以理解青花瓷为何能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共同语言”;如果不了解破碎瓷片所承载的学术意义,就无法正视景德镇御窑厂等遗址出土文物的重要性。所以,“青花秘境”特展可以说是对御窑博物馆原有常设展“瓷国明珠——景德镇明清御窑瓷器”的良好补充,我们在御窑博物馆的外围及常设展中,可以看到策展单位设计的“青花瓷出现于何时,与之前的中国瓷器有何不同;异军突起的青花瓷,为何能够风靡东西方;青花之蓝,是一种特定颜色吗;青花瓷最具代表性的纹饰是什么;御窑博物馆中的青花瓷为何都是破碎的,背后有什么故事”等一系列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吸引着我们走进“青花秘境”展厅去探寻,并且持续引发了我们的兴趣与思考,引领我们继续观展。
在“青花秘境”主展区中,这样的设问依然存在,例如在展览的第一章“瓷的巨变”中,从历史的宏观方面,以讲述青花瓷的源流与发展脉络为线索,向我们提出并诠释了以下几个问题: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景德镇为何选择了制瓷业为其城市核心产业,朝廷又为何选择了景德镇官窑;历代官窑如何以青花瓷作为核心品类而大量生产,青花瓷又为何能大量远销海外、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审美与生活方式。由此,利用文物及图片资料,分层递进,持续解读,策展单位带领着我们领略中国瓷器发展之路,揭示了青花瓷自创烧到成熟再到“行销九域”的历史进程以及其背后所蕴藏的“瓷的巨变”。在展览的第二章“微观竞演”中,“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所采集的大量数据及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令我们大开眼界,以“骨相塑造”“幽蓝神采”“命运之舞”等三个小节展开诠释,条分缕析地展示了影响青花瓷最终烧成及完美呈现的瓷胎配方、青花料使用以及窑炉烧造等三个方面的资料,直观地展现了元明时期不同青花料(进口的“苏麻离青”“回青”与国产的“平等青”“石子青”“浙料”等)所呈现的不同色调,并以此折射出微观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接受史。
从展览的形式设计方面来看,“青花秘境”依然可圈可点。作为博物馆最大的形式设计,御窑博物馆的建筑独具特色,历来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打卡。而在“青花秘境”主展区的第三章“幻花水月”,策展单位充分利用了现代艺术与科技手段,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红砖双曲面拱形建筑与展陈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有机结合。例如,展厅内多处悬挂的软质半透光纱幔,既能承载图文信息,又与展厅红砖墙面形成鲜明反差,为展厅增添了柔和感。同时,投影仪在部分纱幔上展现了各类缠枝花卉纹饰,而一部分光线穿过纱幔投在红砖墙面,使得花卉图案颇具立体效果。而在第四章“碎与永恒”中,曲面穹顶上悬挂着的大量镜面卡纸,不仅映射出其下方展柜内堆放的御窑厂遗址出土瓷片,又能随风轻晃,在顶灯照射之下,光影摇曳,使得整个展厅平添动感。这些形式设计的细节也成为我们迈进展厅即可迎面而见的亮眼之处,进一步提升了展览的艺术性,丰富了空间的变化,营造出了“处处可打卡,件件可出片”的文化氛围。
此外,“青花秘境”特展在“全域”“跨界”和“数字共生”等三个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作为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御窑博物馆地属御窑大遗址保护范围,这里是一处与周边的历史建筑、遗址、民居等联系紧密的活态大遗址区。长期以来,众多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人在此生产、生活,共同讲述了景德镇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基于此,策展单位开辟了6个分展区,在御窑大遗址区的仪门、黄老大窑、刘家窑、南麓遗址、柚子广场、建国瓷厂、龙缸弄等处设置了8组当代艺术作品。这不仅让“青花秘境”的展场蔓延到博物馆空间以外,将御窑考古遗址展示区及陶阳里历史街区共同纳入展览场域之中,还将诸如“童宾赴火”的神话故事、御窑周边民窑的历史、青花瓷烧造时的化学反应等知识、典故串联其中,并且提供了理解青花和御窑历史的新视角,从而实现了文物考古展与当代艺术创作的结合,令我们能够跟随着艺术家的视野,一同感悟青花表达的当代性、艺术性、创造性及它所浓缩的文化交流史。而我们在现场通过扫描二维码而进入的游戏类微信小程序“青花秘境”也颇具创意,完成小程序上设置的线下参观、展项互动、延伸阅读、陶瓷文化类小游戏等任务,都能获取经验值,达成线上成就、线下奖励,在增强观展体验感的同时,实现文化主题社交和数字产品共创。同时,小程序上还可以定制青花图案丝巾、衬衫等文创产品,从而实现了“青花秘境”特展的线上线下空间互联、数字互娱。这些方法,在观念和技术上衍伸了展览的边界,同时也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营造出令人沉醉和引人遐思的别样景观。
据了解,“青花秘境”特展自开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至2023年12月中旬,国内外观众实地观展人次突破200万,入选2022年10月至11月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获得国家文物局点名认可,并在“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等重大外事活动中大放异彩。2023年3月7日,基于此展览制作的“青花秘境”图片展被作为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景德镇陶瓷文化专题月”重要活动之一,吸引了大量当地民众前去观展。2023年5月18日,“青花秘境”特展获评江西省“全省博物馆(2021-2022年度)陈列展览精品奖”,如今已改设为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常设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