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古城西安东北角的七贤庄,由坐北朝南、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的10座民国时期建筑院落组成,占地面积13600平方米,是西安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唯一一处成片的民国时期建筑群。
全民族抗战时期,西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通往全国各地的咽喉之地,也是国民党顽固派封锁、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指挥中心。1936年至1946年,中共中央先后在七贤庄设立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和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担负起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买运输抗战物资、输送爱国青年等任务,为抗战胜利做出特殊的历史贡献,被誉为“红色堡垒”“红色兵站”“红色桥梁”。1959年1月1日,依托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建立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简称西安八办)对外开放。
65年来,一代代西安八办人筚路蓝缕、埋头苦干,以甘做铺路石的奉献精神,奠定高标准创建国家二级博物馆的基石;65年来,一代代西安八办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以务实重干的风范,推动纪念馆各项工作稳步发展;65年来,一代代西安八办人守土尽责、守正创新,以攻坚克难的锐气,书写纪念馆创新发展的绚丽新篇。
回收旧址,开展景区建设,打造红色旅游地标
1946年9月10日22时,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奉命撤回延安,七贤庄被国民党西安当局接收。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出击陕西西府,部队在洛川休整期间,林伯渠(1937年至1940年任中共中央驻陕代表)到土基镇看望战士们,对谭冰(曾任八路军驻陕办事处警卫班班长)说:“你们要先进西安了,进城后先到七贤庄看看吧。”1949年5月20日,第一野战军以锐不可当之势解放西安,谭冰和几位战友第一时间回到了他们共同战斗过的七贤庄。仅仅3年时间,七贤庄又回到人民手中。
1952年习仲勋关于在七贤庄建立永久纪念性场所作出指示:“七贤庄过去是八路军办事处住的,我们党曾经和敌人进行过流血的斗争,牺牲了好多的同志,我们要把此地方作一个永久纪念性的场所(如阅览室、图书馆之类),很快了解一下是那(注:哪)几个院,有多少房子,面积多大,是那(注:哪)个机关住用的,查实具报。”
回收旧址。西安解放初期,七贤庄分属不同的单位居住使用。20世纪50年代初,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的习仲勋同志作出指示,要求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开辟为纪念场所。随后,在老一辈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下,1956年西安市政府在七贤庄成立纪念馆筹备处,1959年1月1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在1号院南院开馆。1959年至1995年,历时36年完成七贤庄1号院北院、2至3号院北院、4至7号院南院的回收修缮工作。2005年在国家大力开展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之际,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八办抓住机遇,成功将西安八办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行列,总投资5800余万元,相继完成七贤庄8至10号院南院、2至10号院北院的回收保护工程,并修建文化广场。截至2012年,历时半个世纪之久,七贤庄10个院落终于整体纳入西安八办的保护管理中,为西安八办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2008年,《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将七贤庄列为历史文化街区。
完善设施。2013年至2014年,在旧址回收的基础上,西安八办相继完成3号院统一战线科旧址、4号院采办委员会暨经理科旧址、7号院联合招生委员会旧址的复原陈列,完整系统地再现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历史功能。此外,还持续实施馆内绿化、无障碍通道、智慧化网络、红色旅游书屋等馆区基础建设工程,为公众打造安全、舒适、美观、便捷的参观游览环境,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入选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现正在努力争取资金,力争在建馆65周年之际建成游客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启用馆标。2023年8月11日,西安八办正式启用馆标,LOGO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七贤庄庄首,给观者以庄严、稳重的视觉体验。作为西安八办对外的唯一形象标识,将广泛应用于导视系统、办公用品、宣教系统等多种具体场景。七贤庄作为西安城内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再次焕发青春活力,成为西安八办对外交流宣传的名片。
丰富馆藏,深化文物阐释,精心打造主题展览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1940年至1941年任中共中央驻陕代表)重返七贤庄时讲到:“西安八办存在了十年。十年,不容易啊。你们认真征集史实,整理研究,教育后人,使这处纪念地发挥新作用,这就是贡献。”
持续征集藏品。1956年西安八办筹建伊始,就将文物征集工作放在首位,以驻陕办事处工作人员为主要征集对象,或辗转数省市征集走访,或组织召开座谈会,或致函各级档案馆查询,征集大量文物史料,初步奠定西安八办的藏品基础。如今,西安八办切实遵照“藏品立馆”的办馆方针,不断创新征集工作思路,有计划有目的的丰富馆藏。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藏品体系。截至目前,各类藏品达到2000余件,珍贵文物占比39%。仅2023年配合“到延安去”主题展览,就征集文物史料156件。西安八办还建立健全馆际文物交流合作机制,先后出借文物到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
深化学术研究。西安八办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深入开展文物背后的历史研究,挖掘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编写出版《红色堡垒——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安八办》《抗战记忆——馆藏珍品文物集萃》《西安七贤庄》《红色桥梁》等图书,其中《永远的丰碑——全国八路军办事处抗战纪事》一书入选中宣部百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出版物”。承担“宋庆龄与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等课题,通过门户网站及微信平台推出“跟着文物学党史”“七贤庄里的故事”“红色体育”“为人民放歌”等专栏,在国家级、省级等理论刊物发表研究成果,为推动展陈、宣教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学术基础。
服务主题教育。西安八办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办展理念,立足工作实际,结合时代需求和重要节点服务主题教育。先后对基本陈列进行了5次提升,目前正在进行第6次改造提升。策划举办“故纸苍黄 初心以恒——馆藏革命文献展”“历史照亮未来——馆藏党史文物展”“巾帼耀芳华——从七贤庄走过的革命女性”等原创展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推动革命文物与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西安八办准确识变、主动求变,重新梳理展陈体系,初步形成以基本陈列为主线,以“到延安去”和“国际友人与七贤庄”两个专题展览为补充的“一体两翼”展览格局,服务“大思政课”建设和红色文化的国际化交流与传播,凸显时代性、国际化特征。
助力文化交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抗战时期,许多正义的国际友人途经七贤庄支援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1987年在海伦·斯诺的至交安危先生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八办首次举办“海伦·斯诺在中国”专题展,后分别于1997年、2008年、2013年三次提升。2014年西安八办从英国公谊救护队成员、后裔团体引进“共同的记忆——公谊救护队图片展”,分别于2015年、2022年先后两次自主提升。西安八办以展览为桥梁,为增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外民心相通贡献了力量。
科技赋能,坚持保护第一,持续提升管护水平
西安八办深入贯彻落实文物工作要求,以促进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积极与多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努力探索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之路,基本实现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并重的转变。
文物本体养护。西安八办始终遵循科学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实施革命旧址保护修缮和日常保养维护工程中,切实维护旧址本体安全和环境风貌,最大限度保持和呈现旧址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先后完成近20次馆区旧址和民居建筑维修工程,对140套共272件可移动文物进行抢救性修复,有效改善文物的保存状态。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完成了馆区安防、消防报警升级改造工程,新安装数字高清探头219个,消防报警系统探头600个,实现了安全工作由人防向人防、技防并举的转变,技术防范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预防性保护。为改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西安八办实施文物库房改造提升工程,调整库房内部结构,购置恒湿保险柜及高气密恒湿展柜,建立无线环境监测系统平台,加装安全报警系统,初步构建起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使西安八办的预防性保护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数字化保护。2021年全国首个基于5G网络的“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陕西“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线下体验中心在西安八办建成开放。该平台利用动漫、游戏、VR、AR、AI等新形式、新技术,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提供革命文物全息欣赏、虚拟触摸和历史事件沉浸式体验,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以科技赋能传播红色记忆,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让红色精神“火”起来。
丰富供给,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西安八办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延安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首批陕西省党性教育示范基地、首批高校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可及性、均等化、分众式服务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宣传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各项公共服务内容,初步形成以提供文化服务为核心的公众服务体系,成为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
引进来,打造社会教育活动品牌。西安八办利用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节点及传统节日,倾力打造小小讲解员、小八路生活体验、青少年研学等极具特色的社会教育活动品牌。其中,“我是小八路”生活体验活动自2006年开展以来,现已成为西安八办的品牌活动,学生们通过“听革命故事、学打背包、手工纺线、伤员包扎、学唱红歌”等实践环节,体验革命艰苦生活,培养独立自主意识,截至目前共开展1200余批次、服务50000人次,2018年荣获全国“十佳”教学案例及陕西省首届“博物馆教育项目优秀案例”一等奖。
走出去,开展“理想信念”主题宣讲。“理想信念”宣讲小分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始终不忘履行社会义务,主动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社区、企业、学校、部队等开展宣讲,截至目前共宣讲1000余次,听众达20万人次,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今年,西安八办结合国家颁发的学科课程标准,对标小学、初中学段知识点,以VR、交互、多媒体等技术为载体,开发4节“流动博物馆”社教课程,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模式。
守正创新,突出融合发展,激活革命文物动能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西安八办坚定立足发展新阶段,始终秉承融合发展新理念,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自觉投身文化强国建设,探索出一条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探索馆校融合新格局。西安八办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积极推动革命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为高校“大思政”教育教学资源,为陕西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贡献力量。一是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史实为背景,利用七号院联合招生委员会旧址推出“我要去延安”革命旧址沉浸式情景剧。同时,打通5-7号院展室,举办“到延安去”主题展览。一旧址一剧一展相结合,全力打造“沉浸式体验+探究式参观”新体验;二是充分挖掘馆藏国际友人资源,举办“国际友人与七贤庄专题展”,通过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纪念馆建立友好馆的路径,推动红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贡献力量;三是研发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通过研发“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思政慕课等研学活动,开展体验式、情境式、分享式、研讨式思政课程教学,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西安八办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全力推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目前,西安八办已形成官网、微信公众号、订阅号、视频号、抖音号、微博为一体的融媒体矩阵,通过云展览、云课堂、云讲解、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创新陈列展览宣传推广及相关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云”展览传播体系,持续推进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民生。
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挥馆藏资源优势,与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携手打造群众喜爱的特色文创产品。西安八办与陕西“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联合创作、设计出“咱们八路军”系列文创产品,与西安长安通公司联合推出两款革命文物数字公交卡和全国首款革命文物主题“长安通·学生卡”。利用“我是小八路”IP形象, 推出“咱们八路军”正能量微信表情包,分别获得第二届陕西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AR/VR类二等奖”和“形象表情类一等奖”。
创新“1+N”主题教育模式。2022年上半年,西安八办与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创新馆际合作模式、联合开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展及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展教研”融合,构建七大精神全链条融合传播体系,服务人数超过百万人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荣获第四届(2022)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2023年,西安八办还联合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等6家单位组建“革命精神宣讲团”,先后在汉中、安康等地巡回宣讲50余场,服务人数超万余人次。
展望未来,讲好革命故事,努力赓续红色血脉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如何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如何逐步探索构建符合西安八办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西安八办人的“必答题”。
未来,西安八办将顺应形势,立足实际,科学应变,策划“打造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全域化、沉浸化、智慧化红色文化展示新地标”项目,通过1、3、4、7号院旧址全域化展示提升,开发数智沉浸交互项目,打造2-6号院北院红色研学基地,推进革命文物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西安八办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建一级博物馆、AAAA级旅游景区为主要目标,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昂扬的斗志、强烈的担当、创新的实践,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大事记
1956年4月,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筹备处正式成立
1959年1月,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1961年,七贤庄1号院北院收回
1973年,七贤庄2、3号院北院收回
1988年,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调整为县处级事业单位
1995年,七贤庄4、5、6、7号院南院收回
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5年,被列入百家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建设开始
2006年3月30日,免费开放,是全省第一个向社会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8年7月,变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2009年6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2年,红色旅游建设全面完成,七贤庄十座院落全部收回由纪念馆管理
2015年9月,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2022年8月,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党史新中国史教育专题实践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