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随着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文博工作的方向和历史使命。
抚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6月,2010年9月新馆建成开放。馆内现有“临川文化展”“历史文明展”“赣东烽火展”“恐龙王国展”及“洪门追源”五个基本陈列展览,馆藏3万余件,其中等级文物400多件。近年来,馆内展览丰富多彩,社教活动异彩纷呈,藏品学术齐头并进,各方面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益。2022年至2023年,抚州市博物馆多次在省市各项比赛中获奖,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博物馆融合发展示范单位、江西省红领巾讲解员实践教育基地、江西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江西省社科普及基地。在全国“2019-2021年度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等次。
近年来,抚州市博物馆坚持以“夯基础、塑形象、促发展”为工作目标,认真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通过勤练内功、深挖内涵、创新举措等多种途径,狠抓落实,补短强弱,大力推进博物馆工作高质量发展,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成效显著。
勤练内功 让发展根基扎实稳健
一座有文化、有内涵的博物馆离不开文物和藏品。文物及藏品数量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社教、展览、科研等社会综合服务水平的高低。近年来,抚州市博物馆围绕博物馆中心业务工作,深耕细作,在博物馆软硬件设施、藏品征集与保护、活化利用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夯实博物馆发展根基。一是多渠道推进,不断充实馆藏。2021年至2023年,抚州市博物馆通过接受捐赠、征集购买、文物复制、文物移交、旧藏拣选等方式,充实了一大批馆藏。特别是2021年,抚州市博物馆通过政府出资,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等处仿制了一批南城县益王墓出土文物65套(共260件),不仅填补了南城益王墓出土文物馆藏的不足,而且为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展示奠定了基础。二是融合资源,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少、学术科研能力弱一直是中小博物馆的最大短板。抚州市博物馆为改变现状,提升博物馆的学术科研能力,让文物价值和意义得到全面展现,在增强内驱力,鼓励在职干部职工加强专业学习,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优化的同时,多渠道优化整合相关资源,合理利用社会力量等开展工作。2021年至2023年,先后与城区东华理工大学、北大文创院(抚州)、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等合作,不断促进博物馆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2023年,抚州市博物馆在全省陶瓷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馆藏文物南宋持罗盘立人陶俑入选“江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三是以新媒体为媒,打造数字博物馆。为满足社会公众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博物馆文物传播力影响力,抚州市博物馆通过拍摄三维全景虚拟展厅、对珍贵文物进行三维扫描,购买云展览、云课堂、云图书等数字资源库,完成博物馆门户网站及数字化建设提升改造,利用迅猛发展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加强数字博物馆和智慧博物馆建设,实现博物馆的立体化、全媒化,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深挖内涵 让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如何挖掘其内涵并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如何让传统文化得以发扬与传承,让更多优质的文化艺术展览走到大众身边,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此方面,抚州市博物馆也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及实践。一是专心“造出来”。通过立足地方特色,充分利用馆藏,深挖文物藏品背后的文化内涵,精心策划设计,全面打造展示抚州悠久历史和独特地域文化的原创展。两年来,相继推出“血染战旗红——中央苏区反‘围剿’在抚州”“流光溢彩——大明益藩王族珍宝展”“文峰拱秀——新时代抚州文博成果展”“二十四孝新编诗书画作品展”“秋夕印月——中国传统糕饼印模展”等主题特色鲜明的系列原创展览。二是强化“引进来”。通过打破博物馆间的地域、级别限制,借助大馆、博物馆联盟资源和社会力量,以联合办展的形式,引进举办多主题、高规格、高品质的临时展览。2021年至2023年,抚州市博物馆先后与省内外博物馆、纪念馆合作,引进举办临时展览55个。如引进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我从远古走来——周口店遗址文物特展”、鸦片战争博物馆“风从广州来——馆藏一个代外销艺术品展”、八大山人纪念馆“胸怀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书画艺术研究展”,以及“千年宝鑑——满洲里市草原丝路珍品陈列馆辽金铜镜展”等文物主题展览,与其他文化单位合作举办“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展”“文昌意趣——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展”等文物艺术展。这些展览不仅提高了当地民众的观赏兴趣,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让他们领略了不同地域文化风采。三是探索“送出去”。抚州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地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抚州市博物馆致力于与全国多个博物馆开启联合办展,将许多颇具他乡风韵的文化请进来的同时,也尝试将悠久灿烂的临川文化“送出去”,走出江西,走向全国。2022年6月,抚州市博物馆的“流光溢彩——大明益藩王族珍宝展”首次在湖北鄂州市博物馆展出,引起强烈反响。此后该展览又先后赶赴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等四省八地展出,取得一定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巡回展览交流活动不仅拉近了馆际之间、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直线距离,而且促进了抚州区域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互鉴。
创新举措 让社教服务惠及民生
博物馆是文化的载体,面对日愈丰富的多元文化,仅通过办好基本陈列展览和临时展览已经无法最大化地履行好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那么,多形式的社教活动成为博物馆开展思政教育、激发公众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文化涵养城市、惠及民生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抚州市博物馆利用博物馆平台,充分发挥阵地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拓宽文物及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社教活动日益丰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一是打造文博课堂品牌。依托省级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省级社科普及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平台,结合主题展览、节庆活动等,不定期邀请高校、党史办等专家、学者来馆授课讲学,所授课内容涉及文化艺术、历史知识及文物鉴赏鉴定等。如“红色金融主题论坛讲座”“红色文化主题讲座——中央苏区闽赣省”“宋代江西的家族与民间宗教”“抚州古代牌坊”“明清陶瓷鉴赏知识”等,讲座进一步擦亮了博物馆的文博课堂品牌。二是设计精品教育课程。立足本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多途径挖掘、活化红色资源和传统文化内涵,抚州市博物馆根据青少年成长特点及身心发展需求,精心研发设计了系列精品社会教育课程。2021年至2023年,独立设计开发了如“血染战旗红——中央苏区反‘围剿’在抚州”社会宣传教育系列课程、“烽火抚州”红色乡土教育课程、“临川文化之名人系列”“红色文化——抚州革命人物”及“中国节里听故事”等系列社会教育课程。社教课程活泼生动、灵活多样,“沉浸式情景表演+视频导入+游戏互动”等多种表现形式相融合的宣传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的听课兴趣,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课程不仅广受学生好评,也多次在比赛中获奖。2021年“血染战旗红”社教项目入选江西省十大红色主题社教示范项目,2022年“烽火抚州”入选江西省文博系统“喜迎二十大”十佳红色乡土教育课程推介项目,2023年“中国节里听故事”入选第二批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三是加强博物馆+建设。随着博物馆事业发展,博物馆教育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突破了原来的“场馆教育”,逐步向“博物馆+学校”“博物馆+乡村”“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军营”等纵深发展。为拓展博物馆社会宣传教育渠道,抚州市博物馆通过设计精品流动展览、制作文化课件、举办大型文艺汇演等方式,把流动的博物馆送进学校、社区、乡镇、企业、景区及军营,让公众在家门口就能参观博物馆、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百姓民生,提升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