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半岛,枇杷山郁郁葱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就坐落在这里。以往,走进研究院大门的,多是文博工作者,去年以来,这里渐成大众喜爱的打卡地。一座研究院,靠什么吸引了大众目光?
原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聚焦丰富的考古遗产资源,创新打造集考古标本陈列馆、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重庆故事馆、枇杷山书院为一体的“三馆一院”活化利用体系,结合近年的文旅融合开发,这里俨然成为重庆历史文化独特魅力的一张名片。
“我们希望通过系统性开放考古遗产资源,把文物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底蕴,以通俗化、生动化、时尚化的方式呈现好、阐释好,为社会公众打开一扇走进考古的大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说。
多维利用 创新让考古遗产资源活化开放
为了让“藏在深闺”的古老文物彰显时代价值,建设中华文明的重庆基因库,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经过多年探索,创新提出“透明库房”理念,基于各类文物资源,建成重庆考古标本陈列馆,涵盖“春秋不朽——重庆古代墓葬复原陈列”“美石美刻——重庆考古出土雕刻艺术标本陈列”“巴风渝韵——重庆考古标本陈列”3个基本陈列,以复原、裸展、库展等方式展出考古标本3000余件,系统呈现出重庆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步入重庆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3D全息投影、全景五面屏等互动体验使人印象深刻;在红外捕捉、雷达跟踪等多种技术的加持下,实现考古现场、文物标本三维数字化重现,让公众以沉浸式、互动式模拟体验考古发掘的乐趣,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不止文物与公众的互动,院区沉睡多年的历史建筑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积极尝试以IP授权的方式,合理利用文物建筑,打造出“重庆故事馆·枇杷山宝库”综合文旅项目,开发青少年考古研学、我在山城修文物、考古文创开发、沉浸式话剧等多种业态,彰显山水之城的独特考古文化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枇杷山书院系重庆首家考古类书院,依托原中共重庆市委会办公大楼旧址(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报告厅改造而成,已汇聚3万余册考古文博类图书。“枇杷山书院不仅为考古专业人员和考古爱好者提供阅读交流空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参观。”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中心主任吴广说。在“考古热”盛行的当下,枇杷山书院将丰富的考古文献资料免费向大众开放共享,获评重庆市2022年度文物利用优秀项目、2022年“书香重庆”活动“十佳最美阅读空间”。
多方入手 助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穿梭在“三馆一院”一间间展厅、一个个场景中,在“我在山城修文物”活动体验中感知考古之美,在众多青少年心中烙印下美好回忆。
正如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方刚所言:“向青少年弘扬考古文化,传播正确的考古知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我们考古专业工作者应该做的。”
为此,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8所中小学创建重庆考古联盟校,设立“重庆考古少年团”,组织开展考古研学、历史科普等活动,让青少年在研学中“研之有道”“学有所获”,逐步培养起文化自信。
在重庆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中,三维立体吸附式文物修复益智教具、巴人AR换装游戏等互动体验瞬间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这个应该放在最上面。”“这个放这里很吻合。”……三维立体吸附式文物修复益智教具让学生们体验到文物修复的乐趣,纷纷展开头脑风暴,在思考与实践中真切感受考古魅力。
“看文物修复纪录片,觉得修文物很有趣,但当自己动手操作时,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艰辛。”在考古课上用了近1个小时把7片陶片“修复”成1件尖底盏后,重庆一中学生陈罗曼说。
模拟文物修复课程也“圈粉”青少年。把支离破碎的陶片“修复”成完整的器物,看似容易,真正动起手来可真费脑筋。不仅要拼接得严丝合缝,还要在缺损处填补石膏等,非常考验细心和耐心。学生旷清徽说:“课本里的历史有些冷冰冰的,动手体验和实地参观之后,我感受到历史其实是有温度的,需要我们传承下去。”
可以说,文物具有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魅力。而“三馆一院”的系列体验活动,则为青少年放下书本、亲身实践提供了好去处。
看着一批批市内外学生来到“三馆一院”,在寓教于乐的考古研学活动中对考古萌发浓厚兴趣,白九江说,在做好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同时,传承、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十分重要,“传承、弘扬、传播的对象,最重要的就是青少年。没有下一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丰富滋养 高品质活动引领大众亲近考古
周末,对考古感兴趣的市民李悦,都会到枇杷山书院“泡”上很久,用他的话来说这里就是“查资料、写论文的宝库”。
如今,枇杷山书院逐渐成为重庆考古人的“会客厅”、重庆文化旅游“打卡地”、文博学术交流“大讲坛”、重庆历史文化“知识窗”,常年举办基层党建、“历史文化大讲堂”、文化雅集、考古研学等各类活动。
《从巴蜀历史文化发现重庆人文精神》《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保护传承》《重庆革命文化中的青年》……走进枇杷山书院“历史文化大讲堂”,听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已成为不少文博工作者和市民的生活方式。
在枇杷山书院听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的《聚焦三星堆,探索古文明》学术讲座后,青年考古工作者代玉彪感慨:“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增强了我们探索巴蜀古文明的底气和信心。”
枇杷山书院高品质讲座让更多人思索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听完一场考古讲座后,作家强雯说:“从深奥的甲骨文到竹简文字,再到汉代出土石刻上的画像,它们都承载了文学的意义和叙事功能,通过考古学家的眼光,我们触摸到一条文学写作的新路径。”
“‘三馆一院’盘活了文物考古资源,活化了历史场景,丰富了历史内涵,但开放考古遗产资源之路仍任重道远。”白九江说。
接下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继续坚决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进一步强化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深入做好文物、文创、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文章,系统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考古出土标本、历史文化知识谱系等资源,努力让重庆考古形象更“靓”、巴渝文化更“活”、文旅融合更“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带领公众深入领略考古工作的神奇魅力,品味历史文化的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