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75周年,5月26日由西柏坡纪念馆联合延安革命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等7家单位共同举办的“从延安到西柏坡——纪念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75周年专题展”在西柏坡纪念馆开展。展览展出珍贵历史照片210余张、文物24件,全面回顾党中央转战陕北移驻西柏坡的历史经过,再现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提炼主题:立足历史 立意深远
展览主题是客观历史的高度总结和凝练。75年前,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西柏坡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在西柏坡领导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部署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被誉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和“赶考出发地”。党在西柏坡时期的伟大革命实践,是一座写满胜利与辉煌的历史丰碑。党的历史不是跳跃式发展的,西柏坡时期不是孤立的,它是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确立“从延安到西柏坡”为展览主题,再现这条转折路、胜利路,深层次诠释解放战争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必然。
展览大纲:脉络清晰 重点突出
展览大纲是表达这段革命历史的重要载体,策展人员在广泛收集文献、史料、图片等进行学习后,冒着料峭的春寒奔赴黄土高原,沿着中央走过的路线,从陕西延安到安塞、靖边、吴堡、米脂,再到山西临县、兴县,河北省阜平县等地相关旧址和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重走这条路线,党的那段光辉历程更加真实、丰富、生动起来。在整理分析所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讨论和深化,确立大纲框架结构。以主题立意为依据,以1947年3月至1949年3月为时间轴,以革命形势发展为主体,形成“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三战三捷 捷报频传”“吹响战略进攻的号角”等8个单元,紧扣党中央行动轨迹,每个单元对应延安、王家湾、小河、神泉堡、杨家沟、蔡家崖、城南庄、西柏坡等地,以清晰的脉络实现了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结合;其次,内容选择紧扣党中央决策、解放战争胜利进程、筹建新中国。同时,每个单元都形成完整的叙事体系,不仅生动诠释了单元主题,也形成合力,有力烘托展览主题,从而使整个展览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达到感染力强的教育效果。
深层表达:寓意深刻 思想性强
好的展览不仅要有好的主题,丰富的内容,更要有深层次思想表达。本次展览向观众传递三个方面:一是揭示了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中共中央离开延安成为迎接胜利的开始,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点。从三战三捷到沙家店战役,彻底扭转西北战场战局,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随着革命形势的胜利开展,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在这里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并从这里走向北京,建立了新中国。从延安到西柏坡,从西柏坡再到天安门,勾勒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伟大斗争的宏大史诗,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所锤炼出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二是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风范。党中央转战陕北历时1年零5天,行程2000余里,途经12个县38个村。其间,他们冒着敌人的围追堵截,经历了险象环生的艰难行军,经受了粮食物资极度缺乏的艰苦考验,一步步赢得胜利。为了真实表达这段历史,通过历史图片、视频播放和实物、文物陈列等组合方式增强观展感受,传递革命精神。三是实现历史与现实相互辉映。为体现展览的现实教育意义,在策划过程中,寻找历史与现实的衔接点,“党史”与“新时代”的结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匠心独具:形成合力 精彩呈现
一个成功的展览,需要全面全方位地运用匠心去打造。本次展览由河北、陕西、山西三省8家革命纪念馆联手,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共同使命通力合作,实现红色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的交相辉映。另外,还在讲解特色、举办活动、媒体宣传等方面形成合力,全方位升华展览的意义,实现展览的精彩呈现。一是“接力”讲解独具特色。8家纪念馆分别选派优秀讲解员,以“接力”的方式现场讲解,她们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自身特色,讲述革命历史的同时,结合展览加入民谣、故事、精神解读等,生动传递思想内涵,深深吸引打动观众,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二是举办“新时代与西柏坡精神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全国各地24家纪念馆参加,各位专家结合展览对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研讨,深刻解读中国共产党在新环境、新情况、新任务、新形势下作出的卓越贡献,与展览主题形成有力呼应。三是举办“诗歌中的西柏坡主题朗诵会”,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影像的方式还原历史,通过综合语言、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再现西柏坡时期重要历史事件,表现新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上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风貌。四是借助媒体,扩大宣传和影响力。展览开展后,当地主流媒体和公众号等,持续深入广泛宣传,使展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展览开放5个月以来,累计接待40余万人次,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