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成立于南昌明德邨4号盐商余兴庆旧居,是党中央在东南地区公开合法的统战联络机关及交通运输枢纽。1939年3月底南昌沦陷后,办事处几经辗转,至1939年9月迁往上饶杨公府邸(明代嘉靖朝吏部左侍郎杨时乔住宅)后,才结束了机关驻地的颠沛流离,在此办公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前夕正式撤销。盐商旧居和杨公府邸作为见证新四军驻赣办事处风云历史的革命旧址,长期以来矗立于老城区的逼仄街巷中,亟须修缮保护和展示利用。
在新时代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工作新要求的指引下,2016年,中共南昌市委、市政府对盐商旧居旧址进行抢救性保护修缮、展示利用;2022年,上饶市政府对杨公府邸进行了修缮并对外展示。两个革命旧址性质相似,但因为时间跨度,保护利用工程在通用准则之外,侧重点略有不同,这也显示了我国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观念的迭代变化和更新,日益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高质量追求。
盐商旧居的修缮和展示
2016年,在盐商旧居抢救性保护利用项目通过审批后,南昌市政府确定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以下简称新四军馆)为具体实施和管理单位。新四军馆立即盘点工程量,列出时间节点和重点难点,在市政府和主管局的协调下,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政府牵头,多单位协作,前期进行科学论证谋划
当时盐商旧居内住有居民61户,大部分住户是城市低收入人群,为了拓展居住空间,在旧址内私搭乱建、缺乏修缮维护,导致房屋屋面漏雨、楼梯破损、门窗损毁等,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也损害了旧址。居民搬迁安置则是一项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深度保障并多单位协作的工作。工程确立之初,由南昌市政府牵头,在南昌市文物局和西湖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2个月内完成了旧址内61户居民的搬迁安置。为了革命旧址可以最大程度还原旧址风貌,减少对建筑本体损害,新四军馆聘请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对盐商旧居进行了多次勘察,反复论证后制定了科学的旧址维修设计方案,遵循修旧如旧理念,在维修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消防、安保、防雷等设计方案。
修缮后的杨公府邸基本陈列
兼顾旧址特性与观众审美,进行内容设计和陈列布展
当时,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国内尚无大型的、完整的资料和陈列。新四军馆组织研究人员拜访多位党史专家,翻阅了大量的原始史料,并安排人员前往安徽云岭、江苏盐城等地广泛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相关文物和档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基本陈列大纲的编制。
在展陈的布置上,根据旧址的建筑格局,结合大纲内容,对展线和空间布局进行了设计,确保展览基本格调清晰明了,主线陈列与辅助陈列相融合、相辅相成。展陈利用微缩景观、幻影成像、场景还原、AR现实增强、多媒体等技术增强展览的沉浸互动感;色彩运用紧扣主题,灯光照明突出展品,有效利用自然光源,让展厅的色彩、光源相互协调;通过壁龛柜、斜面灯箱展台、展柜、大通柜等多种展柜组合,利用丰富的老家具、老物件,让旧址风貌与陈列内容相融合,增加氛围感,让参观更有代入感,让观众与历史真实更接近。
杨公府邸保护利用的新举措
杨公府邸坐落于上饶市信州区水南街道,民间俗称“天官府”“花大门”,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上饶市为数不多的古建筑。1939年10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此办公,是一座“红”与“古”特性交织的四百年老宅。为了更好地凸显杨公府邸的双重特性和建筑之美、人文之美,打造上饶市的文化IP,2022年针对杨公府邸建筑本体受损严重的状况,上饶市政府委托信州区文物局实施杨公府邸的保护利用工程。信州区文物局以文物保护为主要目标,“修旧如旧”兼顾“旧城改造”“增绿添彩”,将“红”与“古”融入城市建设的血脉中。在保护文物古迹、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促进了城市功能,提升了人民的生活体验感、幸福感。
修缮后的盐商旧居院落内景
杨公府邸修缮保护利用工程于2022年底修缮竣工,现已面向公众开放。在全面再现老建筑的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的同时,还深挖历史,布置了“杨时乔生平事迹展”和“南方抗日的旗帜——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两个基本陈列。并且进一步对杨公府邸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另增加了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的小广场,遍植绿树修竹、芳草繁花,古色古香。旧址大环境焕然一新,自然地吸引了人流和关注度,成为周边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也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新场地,能够在宜人的环境中接受古韵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的观念迭变
对比两处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旧址的保护利用工程,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城市老城区革命旧址的修缮和展示,已经摆脱了就保护而保护的局限思维,逐渐进化为与城市共同成长的系统性工程,内涵和外延拓展越来越宽广。
越来越注重建筑特性的复合度和表现力
在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的案例中,老城区革命旧址通常很容易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困难:财政投入不足、空间分布有限、建筑本体历史挖掘不够等,导致革命旧址的保护展示利用局限在建筑本体的小小空间里,外部大环境依然如故或改变微弱,观众只能在建筑本体方寸之间看革命展陈,形式较单一。盐商旧居的修缮和展示即此类工程的典型。
近年来,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更加注重观众的参观体验,开始关注建筑本体丰富的文化特性。如杨公府邸在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基本陈列之外,将四百多年的建筑历史和屋主明朝士大夫杨时乔的生平经历相结合,延伸了明朝的官宦制度和“理学”“心学”之争,丰富了上饶的文化元素,带给观众更丰富的参观体验。
越来越注重人民的切实需要和精神维度
老城区革命旧址周边通常居住着很多居民,这些居民常年忍受着老城区的通病,如小巷小道、建筑密度过高、绿地广场稀缺等问题。以往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局限在小小地块,周边居民居住环境没有根本提升,而道路狭窄,无法停车等,又会导致前来参观的群众路难找、门难找、车难停,毋言陈展体验,还没进旧址就面临重重困难,主题活动也经常因为地方局促很难开展,即使开展也要控制规模,且容易带来扰民等问题。如今,地方政府对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有了更多的思考,如杨公府邸就加大了改造力度,保护展示好旧址之外,更注重融入大环境,既让居民得到居住环境的切实提升,也方便了前来参观的人民群众。
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两个旧址的保护利用,相差不过5年,但理念已有明显不同,这反映出新时代下,我国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工作理念,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全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植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