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征集是博物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藏品的征集有多种途径,有考古发掘、田野采集、民族学调查征集、社会调查征集、收购、接受捐赠、交换、调拨等等,其中接受捐赠是博物馆藏品征集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1929年建馆以来,浙江省博物馆已累计接受了来自社会各界近千人次的捐赠。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数据显示,浙江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捐赠文物总数占藏品总数的三成以上,其中珍贵文物中捐赠品的总数占比更是高达45%,捐赠文物数量庞大,质量精美,成为浙江省博物馆得以日益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
2019年建馆90周年之际,浙江省博物馆策划举办了“留芳泽后——浙江省博物馆九十周年捐赠文物回顾展”,借此展宣扬了捐赠者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化私为公的高尚义举,展示了捐赠者们与浙江省博物馆同舟共济的深厚情谊。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表示,回顾浙博的捐赠历程,不仅反映了捐赠者从私藏到公藏的经历,更是浙江省博物馆九十多年发展情况的缩影。为了向捐赠者致敬,除了陆续举办捐赠相关展览,出版书籍,在展厅文物介绍中注明捐赠来源外,浙江省博物馆还在之江新馆打造了一面有着特殊意义的捐赠者纪念墙,按年代顺序展示了建馆以来所有捐赠者的名字,以此向一直以来支持浙江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捐赠者及其家属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建馆之初,雪中送炭
浙江省博物馆创建于1929年11月,建馆之初,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西湖博览会各地分会,参加博览会的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各级政府部门都慷慨解囊,使博物馆有了第一批藏品。与此同时,为丰富馆藏,馆方还请了一批在社会上比较有名望的人士担任博物馆专门委员、名誉征集员,其中的很多人后来还成为浙江省博物馆的文物捐赠者。建馆以后,陆续有社会各界人士捐赠所藏文物,档案记载的主要捐赠如下:1932年潘履园捐赠历代书画20件和北宋“号钟”七弦琴一把;1935年历史文化部专门委员叶为铭捐赠藕香斋主人遗物共5件;1935年黄浩川先后两次赠送本馆铜镍币277枚及贵州出雄黄精如意1件。
1941年,国民政府下令博物馆停办,藏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任馆长董聿茂自费承担起停办时期博物馆的运营工作,直至1943年恢复办馆。1946年2月,黄乃枢捐赠各国泉币332枚、象牙、牦牛角雕刻、铜器、陶瓷器等140件,这是档案记载中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博物馆收到的第一批捐赠,雪中送炭,意义非凡。
1929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是浙江省博物馆的初创阶段,创业之初,筚路蓝缕。建馆之初经历开馆、南迁、停办、复馆等一系列事件,遭遇了巨大的困难与挫折,但在老一辈博物馆人的坚守中、在捐赠者的支持下,浙江省博物馆得以幸存,也为我国博物馆的大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捐赠热潮,奠定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文物古迹、支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举措,一批饱经战乱的知识分子纷纷将自己收藏的文物捐献给国家,在全国形成了一股捐赠热潮,浙江省博物馆也在这股热潮中收到了大量的捐赠。
1949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保护历代文物的决定》,次年成立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聘请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担任委员。文管会成员不仅积极动员身边的朋友踊跃捐赠,自身也慷慨解囊,纷纷捐出所藏文物,极大地提升了浙江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量与品质。
这一时期浙江省博物馆收到的主要捐赠如下:
1949年,郑鹤云、张道来捐赠新石器时代遗物和六朝砖瓦俑、唐三彩武士俑、唐代铜镜等三百余件;1951年,孙孟晋捐赠孙氏玉海楼旧藏铜器等文物一百余件,1952年、1959年又再次捐赠;1953年,浙江图书馆转拨余绍宋家属捐赠的历代书画一批;1953年,邵裴子捐赠龙泉青瓷35件;1956年,朱家济捐赠砚台、家具等文房用具若干;1956年,钱镜塘捐赠书画、海宁文献955件,1965年又捐赠杭州文献67件、海宁文献9件;1957年,沈慈护、劳善文夫妇捐赠历代拓本、海日楼藏书、藏画、文札等920件;1957年,在建设吴昌硕纪念馆过程中,收到吴昌硕弟子王个簃捐赠的吴昌硕书画、遗物85件;吴昌硕夫人施酒的族人施星火、施传贤捐赠的吴昌硕书画23件;吴昌硕之子吴东迈捐赠的吴昌硕书画、遗物523件,1963年又捐赠书画、印章57件;1963年吴昌硕长孙吴志源又捐赠吴昌硕书画103件,其中的部分拨交给浙江省博物馆收藏,使本馆建立了吴昌硕相关的系统收藏。
1958年、1959年,黄宾虹家属先后两次捐赠黄宾虹藏画、作品、遗物等共一万余件,使浙江省博物馆成为黄宾虹相关收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成为黄宾虹研究的中心。此外还有许多人士的捐赠,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自接受黄宾虹遗作及遗物整体捐赠的数十年来,浙江省博物馆陆续举办了黄宾虹相关展览,孤山馆区辟有专门的“黄宾虹艺术馆”,介绍黄宾虹生平并展示其艺术成就。同时有计划地开展《黄宾虹艺术文献全集》《黄宾虹鉴藏系列丛书》等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此外,浙博还策划建设了黄宾虹研究中心网站,包括文献数字检索系统、知网“黄宾虹研究”学术资源库等。
这一阶段,在浙江省文管会成员的努力下,浙江省博物馆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大量捐赠,极大地丰富了历史文化类藏品的数量和质量,这段时期接受捐赠藏品总量在所有新征集藏品中的占比极高,形成了以历代金石书画、钱币、瓷器为特色的收藏体系,为下一阶段的机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乡贤回馈,国宝回家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文物收藏取得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将博物馆当作个人收藏得以延续的最终场所,相继将所藏的文物捐赠出来,出现了又一轮文物捐赠的高潮。与此同时,浙江省博物馆的事业亦迎来了新的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人文科学类”的博物馆,职能更加清晰,可以全力投入到文物的征集、保护、利用和研究中。期间又经历了孤山馆区的改扩建工程、山洞库房的建设,藏品的保存条件和陈列条件得到提升改善,增强了捐赠者对浙江省博物馆在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捐赠文物方面的信心。
这一时期接受的社会捐赠主要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浙籍乡贤成了主要的捐赠群体。浙江省博物馆历史上收到的很多捐赠都来自这一群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更为明显。浙籍乡贤心系家乡、热心公益,不遗余力地为家乡文博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无私捐献所藏文物,充分展现了浙籍乡贤热爱家乡、慷慨无私的高尚品德。主要捐赠有1985年,定居上海、祖籍宁波的陈器成捐赠瓷器、甲骨等文物165件;桐乡丰子恺幼子丰新枚捐赠丰子恺《敝帚自珍》漫画一套共计101件。1989年,定居北京、祖籍杭州的夏衍捐赠扬州八怪、齐白石等人的书画作品89件。1990年、1991年,定居上海、祖籍杭州的马定祥先后两次捐赠珍贵钱币及钱币资料十万余件。1996年,宁波沙孟海家属捐赠沙孟海作品、藏品、遗物3200件等等。
其二是在促进境外文物回归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浙江省博物馆收到了许多同胞捐赠的境外文物,在促成境外中国文物回归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1985年,浙江省博物馆了解到侨居新加坡的广洽法师有意捐赠《护生画集》全套原作,遂与丰子恺先生的后人丰一吟同志一道,带丰一吟同志参观了新建的库房,给法师写了诚恳、热情的公函,阐明这一作品收藏在浙博的意义,最终促使法师下定决心,将《护生画集》原稿无偿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促成这一重要文物回归丰先生的故乡浙江。
1995年,浙江省博物馆从上海博物馆处获悉“越王者旨於睗剑”现身香港,当即开展国宝抢救行动。最终该文物由杭州钢铁集团全额出资购回,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为了表示对杭钢集团的感谢,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馆区主楼前立碑纪念。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武林馆区搬迁时,浙江省博物馆特地邀请到了杭钢集团文物捐赠亲历者张雪根讲述28年前国宝越王者旨於睗剑的“回家”故事。
收藏今天,为了明天
1996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收集今天,为了明天”(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要求博物馆用发展的眼光去征集藏品。为响应国际上提出的面向未来的收藏理念,1998年浙江省博物馆启动了“当代美术名家珍藏库”征集计划,获得各位美术名家的积极响应,他们无偿捐赠了自己各个时期的代表作。1999年,建馆七十周年之际完成了首批八位名家作品的捐赠入藏。之后又完成了第二批、第三批名家作品的捐赠入藏,并一直延续至今。
此外,浙江省博物馆一直以来就很注重对反映浙江传统工艺美术发展水平藏品的征集,而这也是体现我们面向未来征集藏品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博已获得不少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捐赠,涵盖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青田石雕、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萧山花边、竹编、刺绣等多个行业领域,其中不乏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代表作。目前“匠心神工——浙江省近现代工艺美术精品展”正在孤山馆区主楼展出,全面展示浙江工艺美术的匠心神工。
在积极地面向未来征集当代藏品的同时,浙江省博物馆仍在努力鼓励各大藏家出其所珍,化私为公。21世纪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在逐渐认识到文物背后所蕴藏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后,人们的捐赠热情逐渐减退。同时,中国博物馆事业也快速发展,地方性博物馆纷纷建立,非国有博物馆得到大力扶持,藏家们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博物馆在争取捐赠方面面临了更多的挑战。这一时期,浙江省博物馆接受捐赠的次数虽较之前有所减少,但重要捐赠仍有不少。1999年,常书鸿家属捐赠常书鸿作品312件;2004年,沙孟海家属再次捐赠沙孟海笔记本、文房四宝、书籍等遗物235件;2012年、2014年,旅港乡贤曹其镛携夫人曹罗碧珍女士先后两次捐赠所藏古代漆器168件,这是近10年来浙江省博物馆收到的数量最多的一次捐赠,同时也是浙江省博物馆促成境外文物回归的一项重要成果;2019年,金城同志家属向浙江省博物馆捐赠书画作品12件。
今年,浙江省博物馆成立捐赠者专班,并发布了“浙地遗珍,盼归故里”浙江省博物馆全球征集令,为散落海外的珍贵文物铺就归家之路。今年8月,“桑梓漆缘——曹其镛夫妇捐赠漆器展”亮相之江新馆。适逢开馆,曹其镛再次向浙博无私捐赠出一件漆器精品——当代剔红《清明上河图》座屏。
“浙江省博物馆能一路走到今天,离不开各位捐赠者及其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改善捐赠文物的保存环境,提升捐赠文物的展示利用和研究解读,不负捐赠人及其家属所托。”陈水华表示,“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人士与博物馆一起,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作出贡献。最后,再次向浙江省博物馆所有的捐赠者及家属表示最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