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常楠最近出版了《淬火成锋——中国抗战版画家的木刻人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23年7月)一书,书中收入江丰、李桦、野夫、陈烟桥、黄新波、马达、力群、古元、卢鸿基、王琦等10位版画家的艺术小传。几位艺术家的传记读下来,“见人见物见精神”几个字便浮现在我脑海中。
随着《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的出台,“见人见物见精神”逐渐成为博物馆,特别是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对陈列展览的基本要求。博物馆是收藏“物”的机构,但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展示的却不仅仅是“物”,更主要的是展示“物”背后的历史经历和精神内涵。博物馆展示的前提是研究,没有扎实可靠的研究,是策划不出科学准确而又感人至深的展览的。常楠作为北京鲁迅博物馆保管部胡风文库的研究人员,有机会接触到胡风收藏的抗战版画,为了更好地向公众展示这些文物,他系统研究了这些版画的创作过程、艺术特点,以及这些作品与鲁迅、胡风的关系,进而从版画家生平经历入手,写成《淬火成锋——中国抗战版画家的木刻人生》一书。
所谓“见人”,该书收入10位木刻家的传记。我们最先看到的是这10位艺术家,他们虽经历不同,性格迥异,但都热爱艺术,热爱祖国,通过创作版画,鼓舞激励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为抗战胜利做出独特贡献。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鲁迅。众所周知,鲁迅是新兴木刻的倡导者,为培育版画新人,举办展览会,开办讲习班,出版木刻作品集,做了大量的工作。书中收入的10位艺术家中,江丰、李桦、野夫、陈烟桥、黄新波、力群、马达都与鲁迅有过不同程度的交往,作者梳理了鲁迅与每位艺术家的交往过程,让我们看到鲁迅是如何针对每个艺术家的特点,因材施教,细致入微地对他们进行指导,从而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对木刻版画艺术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所谓“见物”,对于这10位艺术家,作者从馆藏抗战版画中每人选出两幅代表性作品进行细致介绍并配以图片,介绍内容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画面内容、构图方式、木刻技法、发表传播、影响等方面,使读者了解作品的同时,了解木刻家的艺术特点,了解这些作品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这些馆藏珍贵文物的价值,体现了博物馆研究的特点。
所谓“见精神”,对于木刻家的人生,本书主要聚焦于他们的成长以及他们积极投身抗战,在八年抗战中艰苦卓绝的工作。这里有执着于革命版画事业以致身陷囹圄,依旧不改初衷的江丰、力群;有扔下三岁孤女,投笔从戎参加抗战军队的李桦;有在病中仍坚持抗战木刻运动宣传的卢鸿基。他们的行动,他们的作品,无不展现了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诠释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而鲁迅对于木刻的提倡,对于青年的倾心培养与提携,则生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
据悉,常楠已有计划在本书基础上策划抗战版画展览,相信展览一定可以再次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深深打动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