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博物馆构建展览叙事体系 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魏雯 朱忠鹤

2023年1月28日,辽宁省博物馆(以下简称“辽博”)开放夜场,从早9点到晚7点,各地观众不断涌入,当晚举行的“又见辽博”主题晚会,为“和合中国”展览画上圆满的句号。

“很高兴看到大众对博物馆历史文化价值的发现和认同,看到观众对辽博展览的认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通过展览挖掘博物馆的文化载体功能,让文物讲述历史,让叙事关照当下,让文明启迪智慧,让观众读懂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

赋能美好生活,高频次推出现象级文化大展

翻开辽博近些年的办展记录——2019年的“又见大唐”“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2020年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2021年的“龙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成果展”,2022年的“和合中国”,每年至少一个现象级文化大展,业内瞩目、观众叫好。

系列展览累计接待线下观众近百万人,线上线下活动参与人次1000余万,媒体报道千余次,社会反响良好。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辽宁省博物馆“构建展览叙事体系,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项目入选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构建展览叙事体系,探寻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表达

2019年,“又见大唐”以百件珍贵文物再现盛世大唐的神致气韵。策展之初,团队把“创新”作为第一理念。“我们希望展览不是简单的国宝相聚,不是‘晒宝’,而是一个有故事、有情节、全面立体展示大唐盛世万邦来朝、举世繁华的展览,同时能够关照当下,让观众看到大唐,联想到今天的美好生活。”“又见大唐”展览策展人之一、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说。

几经讨论,团队达成共识,即以展览叙事为主体,重点回答“你是谁、想展示什么、展给谁看、为什么这样展示、怎样展示”。9个月后,答案落地:以文物展览为骨架,以文化解读、审美欣赏为传播方法,并结合多手段的展陈方式,多角度、立体式、全景化呈现大唐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从“文物展”到“文化展”的跨越。

从“文物”到“文化”,一字之变,见证了辽博展览的创新与突破。

一位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的观众留言:“我在‘又见大唐’不仅看到了文物,更重要的是领略了唐朝盛世的繁华,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幸福。”

北京大学教授王邦维看过展览后连说精彩:“辽博不仅把自己珍藏的唐朝文物展示出来,还通过一个很好的主题将国内多家相关博物馆、图书馆纳入进来,一起用书画文物回顾和重现大唐盛世,这不是简单的展览,是带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活动,与国内外同类活动相比毫不逊色。”

“又见大唐”让辽博探索形成了展览叙事的雏形,而从“唐宋八大家”到“和合中国”,则宣告了辽博展览叙事体系构建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展览叙事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让文物和时代紧密相连,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表达。

“唐宋八大家”中,宋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北宋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卷》等与“八大家”有关的115件展品汇聚一堂,通过“文垂千载”“德行笃定”“家国情怀”三个篇章,打破文物与史实的时空局限,再现“唐宋八大家”高山仰止的思想高度和绵延千载的生命能量。

展厅中,由八人的诗词歌赋名句打造的“诗牌”从天而降,观众置身其间,都忍不住去翻看诗牌上自己熟悉的诗句,沉浸在中华文脉千载传承的魅力中。

如果说,“唐宋八大家”展览将文物、文人、文学、文化有机融合,实现了展览与时代的紧密结合。那么到了“和合中国”,辽博开始探索用展览展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022年,“和合中国”展览开幕,这是辽博史上规模最大的特展。讲好“和合”思想是展览的核心,其中,既包括用文物故事讲述中华“和合”文化,展现“两个结合”思想;又包括以“和合”为纽带,在多种文物组合、多方机构联合、多元活动融合等方面回应“和合”主题。展览还结合时代特征,设计了交流互鉴的丝路故事、古今合璧的奥运故事、一起向未来建功新时代的美好愿景等单元,跨越时空讲述中国故事。这样一来,附着在文物背后的文化和传承,成为吸引观众的最强力量。

在“和合中国”展览策展人、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宁看来,辽博系列大展叙事方式的活化和叙事体系的构建,让文物“活”起来的同时,也让展览立体起来,在时间和空间之外,构筑了中华文化延续古今的精神纽带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观众走进展览,就走进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每一件文物,既帮助观众认识历史,也让大家读懂了中国精神。”刘宁说。

讲好中国故事,多维赋能实现 历史文化遗产的多元阐释传播

深厚的馆藏底蕴、先进的策展理念在推动系列大展走向火爆的过程中固然关键,但辽博贯穿全周期的“传播”意识亦值得借鉴。

立足高质量展陈的同时,辽博积极主动、用心多维赋能展览,用情与观众建立更多元、更广泛的文化链接,用力形成传播趋势,讲好中国故事。

以展览为核心,整合辽宁省内文艺院团、文博机构、文学美术创作机构等资源,由文博机构策展,艺术院团举办主题演出,组织画家、作家为展览进行主题创作等,让文物跨越维度“活”起来。

以交流为纽带,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及各省市区文博机构建立合作机制,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让文物“转”起来。

以数字化借势,运用云计算、AR、VR等先进技术,对文物器型及内涵价值进行深入形象立体的解读,让文物“智”起来。

以多元策划为动能,通过学术论坛、讲座、研讨会、社教活动、围绕展览IP合作研发文创产品等多种方式,加强观众与文物的交流互动,让文物“动”起来、“萌”起来。

以全周期宣传驱动,打造“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宣传模式,让展览火起来、热起来。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以国际化视角赋能,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泰国留学生王丽华看展后说:“我为能如此接近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感到非常幸运。”据统计,系列展览累计接待来自美、俄、英、日等16个国家的观众千余人,增进了文明交流互鉴。

“系列大展的成功不是偶然,辽博丰富的馆藏资源,策展团队孜孜不倦的求索打磨,加之近年来的‘博物馆热’,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成就了辽博的文化现象。”王筱雯说,“今后,我们将继续紧扣时代脉搏,深入挖掘文物与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契合点,加强文物活化阐释利用,接续打造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大展,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5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