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位于大运河与淮河交汇处,在大运河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明清时期,淮安因运河之便,城市发展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大运河沿线的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粮食储备中心、淮北食盐集散中心。现在的淮安段大运河仍然是国家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的主通道,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水运大动脉。
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深入挖掘和充分彰显千年运河底蕴和文化时代价值,在全力保护大运河遗产资源的基础上,着力推动运河文脉传承、运河资源利用协调发展,更好发挥运河遗产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用。
贯彻落实保护第一 做好遗产展示利用
不断完善法规制度。出台《淮安市文物保护条例》《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关于全面推进考古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先后编制《淮安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淮安市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规划》,制定了《板闸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等60余项规划方案,为保护、展示打下坚实基础。
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板闸遗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遗址本体保护与展示工程,恢复板闸作为运河遗产重要节点的地位,与河下古镇互动,形成完整的运河驿站展示旅游线路,优化大淮安以运河为组带的城市节奏和韵律,彰显运河之都的气质,完成并出版《淮安板闸——明清遗址考古报告》。清口水利枢纽遗址、淮安运河博物馆等项目列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加强部门协作。2020年组建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在全省探索“建管办+集团”模式,组建市大运河办统筹推进全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文物、发改、资规等部门在审批许可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在项目实施前主动征求文物部门意见,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保持对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开展运河遗产考古研究。组建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加强考古人才队伍培养,成功获批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资质。积极开展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发现了黄岗、金牛墩、凤凰墩等史前遗址,其中黄岗遗址的发掘使沉寂几十年的“青莲岗文化”重获新生。对清口枢纽马头地区各类河道、堤堰等水工设施及相关城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对惠济祠东侧、木龙、泰山湖东侧等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进一步了解清口水利枢纽的整体格局和保存现状,明确其在明清时期大运河的历史地位。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升级运河体验品质
鼓励运河遗产活化利用。福音堂及仁慈医院旧址坐落于古老的里运河畔,引导社会力量将仁慈医院旧址改造为喜马拉雅音乐书房,将福音堂打造的赛珍珠声音博物馆,成为文化会客厅。面向社会各界开展文物征集,成功举办“安澜——中国水工科技馆文物征集成果展”。都天庙街区位于里运河南岸,是淮安老城唯一保存较好片区,积极打造成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
加强革命文物展示利用。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革命文物项目建设,推出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初心如磐 人民至上——苏皖边区革命史陈列”,周恩来纪念馆入选首批100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积极打造新四军精神教育基地。
创新发展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复建、修缮石塔湖、都天庙、御码头等片区的多处文物及历史建筑,整治周边环境,还原清江浦古城风貌;打造“扫码听故事,文物有话说”品牌,为文物量身定制信息卡片。建成非遗展示厅,吴鞠通中医馆和南宋水工地下博物馆导入地方民族乐团,让运河沿线中医药文化“活”起来。推动十番锣鼓、南闸民歌、淮剧、仇桥杂技、洪泽湖渔鼓、洪泽湖渔家婚嫁礼俗等非遗进景点、驻景区。连续举办五届中国(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展。
坚持活化利用 统筹做好文旅融合发展
深化运河文旅产品开发。开发培育世界文化遗产研学游等主题游线,运河古镇记忆游、大湖风光游、淮扬美食游等主题游线,“大鸾翔宇 时代追梦”“淮水安澜 稻香两岸”2条线路入选“喜迎二十大 见证新江苏”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淮安三河闸水利风景区入选“江淮明珠 南水北上”精品线路。里运河文化长廊入选江苏省文旅厅举办的“水韵江苏·这里夜最美”网红打卡地“十佳夜景”。
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淮安区以大运河“百里画廊”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带试点为主题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成功举办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现场调度会,推进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活化利用。
坚持品牌宣推 增强运河遗产吸引力
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坚持“产、城、镇、人”融合发展思路,全面对接全域旅游,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泰山百合园·爱园完成园区绿化;华章·大角牧风特色田园综合体完成1—11号厂房主体建设。港口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
有效开展运河主题活动。开发以大运河文化为特色的素质教育校本课程,开展运河文化主题征文活动。做强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品牌,培育一批省级示范项目。创新“文化+体育+旅游”模式,连续举办淮安国际马拉松、大运河铁人三项赛等体育赛事。优化旅游交通体系,促进百里画廊全域文旅资源统筹互联。
运河文化展示亮点纷呈。开展淮安运河史、漕运史等课题研究,编辑出版《运河故事》等系列丛书。指导淮安市图书馆系统建设运河文化书目库,深入研究挖掘运河红色文化资源。举办“运河情缘·工致当代”工笔画作品展,创作《运河之都·百里画廊》百尺长卷,提升了淮安运河文化的影响力。
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