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起凤山西汉大墓白膏泥探析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郑贝贝 徐宏杰 廖勇 万智巍

在我国古代墓葬考古中,白膏泥主要用作填充材料,隔绝在墓室、椁室之间,隔绝外界的空气、水分,有利于墓葬中尸体及葬具陪葬品等文物的保存。白膏泥使用历史较为悠久、应用地域较广,甚至自新石器时代至唐代的墓葬均有报道,但相关科技分析文章甚少。2019年,江西省安福县在进行公路施工中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木椁墓,即起凤山汉墓M1,2021年底陆续完成对陆续墓室的清理工作,并在周边发现了一批西汉、东汉时期的小型土坑墓、砖室墓遗迹,且被基础设施建设所破坏。在发掘中,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M1墓葬为主,兼及周边汉墓的白膏泥地层采样,并与江西师范大学合作完成科技分析。

白膏泥样本科技分析结果从微观形态上,样本以片状晶体为主,颗粒度较小,均匀纯净。结合元素含量信息,样本主要为蒙脱土,又叫微晶高岭土。样本1的Fe、K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本,说明样本1掺有周边填土。样本3除Si、Al外,其余元素总含量不超过10%,可见白膏泥较为纯净,主要用于密封椁室。而样本2、4中,Mg含量相对较高,而Al含量相对较低。蒙脱土主要是硅铝酸盐的矿物,主要为长石、云母等在风化条件下形成。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易溶元素容易淋失,其中包括一些碱金属、碱土金属。所以,样本2、4,原始矿物风化程度可能较小。锆石为岩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副矿物,在地质构造、变异过程中形成,抗风化能力极强。除样本1之外,其余样本均含有3%~7%的Zr元素。安福起凤山汉墓周边分布了大量西汉至东汉时期的膏泥墓葬,可见安福县白膏泥使用时间较长、消耗量极大。此外,安福县高岭土矿储量两万余吨,且附近严田乡、花洲乡等地区也分布着陶器所用粘土岩。由于蒙脱土质粘土岩含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当其充分风化时,蒙脱石就会向高岭石转化。所以,膏泥的原料很有可能来自本地风化程度不同的蒙脱土。在马王堆汉墓的白膏泥主要成分为微晶高岭土,颗粒度极细,可能来源于阶地的粘土。安福起凤山汉墓的高岭土样本,与此类样本较为相似。此外,海昏侯墓白膏泥分析成分主要为石英和蒙脱土、伊利石构成。而大葆台汉墓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和长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而印山越王陵青膏泥的科技分析中也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粘土矿物主要以蒙脱石为主,两种类型基本相同。蒙脱土的润胀性可以减少水分对周边土壤渗透,使墓葬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但也易导致白膏泥层的力学强度降低,乃至崩解。对此类白膏泥遗迹进行展示中,需要对遗迹做好防水,如铺设排水沟、加装防雨棚、喷涂防水剂等。

白膏泥科技价值探讨作为一种常见的墓葬防腐用品,白膏泥使用历史悠久。黄陂县张黄塆遗址时代为屈家岭文化时期,白膏泥主要用以铺垫墓底并充填墓坑下部,表面可能有葬具,将我国白膏泥使用历史极大提前。禹会村遗址时代为龙山时代晚期,白膏泥主要用作建筑遗迹的黄土层、灰土层的保护层,表面有一定的火烧痕迹。商代、西周时期白膏泥的使用范围、覆盖厚度较小。商代大型土坑墓使用白膏泥,如河南罗山天湖商以白膏泥将椁室与上部相隔。盘龙城遗址也使用了白膏泥。西周时期,白膏泥墓葬使用一直有延续,而白膏泥厚度仍然较薄,如北京昌平白浮M2、山东栖霞松山乡西周墓。东周时期,四周均填充白膏泥的白膏泥墓葬数量增多,白膏泥厚度增加,如四川荥经曾家沟M11、M12、M16。且曾家沟M16在棺底还铺有木炭、带壳粮食、草垫。秦汉时期,白膏泥在墓葬较为普遍,并且往往积石、积炭等材料混合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防护措施产生了分化。白膏泥继续在一些大型墓葬中使用,如江西南昌都司前三国砖室墓棺底铺有白膏泥。这一时期,石灰逐渐开始成为墓室防潮的重要材料,如江苏南京江宁发现的六朝大墓。唐代,除帝陵外,白膏泥仍在继续使用,如江西南昌碑迹山唐墓木椁四壁有白膏泥残留。石灰、木炭防潮也颇为流行,如江西南昌化纤厂唐墓使用了白棉纸包裹石灰,陕西西安东郊唐墓使用木炭。宋代三合土和糯米灰浆在墓葬中得以广泛应用,膏泥墓葬最终消失。在汉墓中,白膏泥往往和土壤、木炭、石块、积沙等原料配合使用,以保护墓葬中的尸体、葬具、陪葬品,如马王堆汉墓白膏泥最厚可达1.2米。江西大型汉墓中,莲花安成侯墓填充物主要为木炭、黄壤土等,而南昌海昏侯墓也使用了白膏泥填充墓葬。而安福起凤山汉墓脚下,周围大片西汉、东汉墓群,无疑消耗了大量的蒙脱土矿。一般认为白膏泥用于防渗,但如此多的用量,需要涉及采矿、淘洗等步骤。

除了埋藏环境研究、开发新的保护技术以外,研究白膏泥的科技价值,需要以下方面:注重科技史研究,如蒙脱土往往与高岭土的俗称“白土、观音土”相互混淆,古籍文献仍需考证;探讨高岭土制作、应用过程,如是否选取特定矿产进行采矿、淘洗、应用,或收集类似有防水特性的粘土矿物直接应用。马王堆汉墓使用微晶高岭土表明了墓葬白膏泥为主的蒙脱土开发不晚于汉初。实际上,江西地区先秦墓葬白膏泥大多未经科技分析,如李洲坳东周墓、国字山战国墓等。汉代陶瓷技术的发展说明了对粘土矿物的开发、处理、应用技术日臻成熟,而膏泥墓葬的普遍应用则从侧面也反映了这一现象。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446s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