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孔庙:“活”起来的文化遗产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纪洲丽

近年来,临沂孔庙探索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依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助力传统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关注。一位来自深圳的高女士说:“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古老的建筑,这么漂亮的银杏古树,长见识了,还有一座始建于金代的孔庙,太震撼了。”临沂孔庙始建于金代,院内有千年银杏古树2株、大成殿以及明伦堂等古代建筑,是鲁东南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1992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沂孔庙自今年农历正月面向市民开放以来,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契机,“活”化利用古建,以家风、家训、家国情怀为主线,以“文+旅+商”融合为切入点,打造出既有博物馆的文气,又有旅游景点的商气,还有临沂老城区烟火气的一处“网红”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传承文化根脉,结合人民需求,举办各类公益活动百余次,截至目前接待观众75993人次。

守正创新,“活”用传统文化

开展“千年古树传文脉 守正创新结硕果”系列活动。在“诵读论语”体验活动中,观众身穿汉服,伴着悠扬的古琴声,坐在银杏树下的蒲团上跟随“夫子”诵读论语。“夫子”在诵读时模仿古人的语气、语速和阅读姿态,带领观众入情入境,仿佛走进孔子的课堂,在琅琅书声中参悟儒家文化;在“手写论语”体验活动中,观众通过毛笔抄写《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思考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及个人成长的启示和价值。该活动邀请书法家讲解常用的汉字笔画结构,指导观众握笔、运笔,书写精美古风书签,带领观众领略汉字的基本规律和美感,体验书法的乐趣和魅力。观众还可以在银杏树叶上书写作画,由工作人员密封后带走银杏叶“祝福”。

推出“孔庙二十四节气”系列主题活动,通过“传统文化课程+非遗活动体验”的形式,带观众领略二十四节气的特点与风俗,学习“节气三候”,了解节气文化的同时结合不同节气进行非遗手工体验。通过讲解非遗的产生与发展、示范非遗制作的过程和参与者的动手创作,带领观众感受非遗之美。

在传统节日当天,开展各类主题特色活动。观众身着汉服衣袂飘飘,漫步院中,仿佛穿越到千百年前。在“猜谜”活动中,各个展厅内设有挂在红线上的谜面,内容与节日习俗相关,观众需取下答对题目,才能前往下一展厅。越靠近终点,题目难度也会相应增加,循序渐进,提升观众参与热情,让观众在获得良好交互体验的同时深入地了解儒家文化。

image.png

因材施教,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孔庙院内的明伦堂是古代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学者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都起到重要影响,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自开馆以来,临沂孔庙利用明伦堂为载体,共计开展各类特色讲座100余期,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认知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课程专业化、体系化,融入教学育人之中,成为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

针对学前阶段少年儿童,主要以故事朗读与动画的形式相结合,讲述国学传统文化与孔子的人生经历,将儒家经典故事化、趣味化,用孩子们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娓娓道来。针对中小学阶段青少年,结合课本中出现的《论语》《三字经》《孟子》等作品的经典句段并辅以中华德育故事和儒学发展阶段的相关历史知识,将课堂知识和博物馆学习贯通,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同时温故知新,在课程结束前以游戏形式开展测试,通过答题抢金币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放松身心、获得成就感的同时牢记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秉持“学而不思则罔”的理念,临沂孔庙设置“学而思 时习之”孔庙公益活动交流群,方便观众交流学习心得,促进学思结合。观众可以在群内咨询课程问题,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游客共同探讨传统文化。此外,群里还设有“建议箱”板块,游客可以为课程提出宝贵建议,便于课堂质量的改进和提升。

以史为鉴,讲好沂蒙故事

临沂是具有丰富文化积淀和悠久历史的城市。作为临沂城千年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临沂孔庙活用红色资源,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开展“听白胡子爷爷讲过去的故事”系列课堂,从传承历史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邀请非遗传承人、孔庙历史见证人以“说书”的形式惟妙惟肖地向观众讲述临沂城的历史。坐在枝繁叶茂的银杏古树下,观众聚精会神地聆听过去的故事,体味沂蒙精神背后孕育的文化价值,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家国情怀跨越时间的长河绵绵不断代代相传。

image.png

织布机、老驿站、乌篷船……一张张老照片,承载着临沂城百年来的文化记忆,无声地诉说着它们与这座古城背后的故事。“历史的记忆——老照片展”展出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临沂老照片60余幅,从不同角度真实、生动,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临沂城的历史沿革。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众以沉浸式的情境体验了解临沂城的发展脉络。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近年来,临沂孔庙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不断打磨课程内容、形式,确保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心打造“童心向党 放飞梦想”“探儒家文化,追忆红色精神”等多项公益课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讲信修睦”“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与儒家“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相结合,通过讲述红色故事、齐颂《少年中国说》、现场举行少先队入队仪式、制作爱国手贴画等方式,变“被动式”听讲为“体验式”交流,让党史、国史可感可触,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活态传承,古建融入百姓生活

“这条路叫兰山路。你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临沂孔庙,孔庙门口还有一个城市书房。”兰山路上市民钟女士热情引导着,“多数是去孔庙玩的游客,咱作为老临沂人必须热情接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代表这座城市的形象。”钟女士说,作为土生土长的临沂人,她从小就听老人、邻居、老师讲孔子的名言。印象最深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的就是好客之道,临沂孔庙的存在已经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为进一步服务公众,提升临沂孔庙配套服务设施,在孔庙大门东、西两侧沿街打造“书房+古建+网红打卡地”,以“老建筑里的城市书房”为切入点打造一处城市书房,内设传统文化专栏和临沂城历史文化专栏,营造复合型书房和城市美学阅读空间,打造特色课堂,不断提升公众服务水平,让公众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255s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