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兴寺之天王殿修缮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王素辉

隆兴寺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内东部,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现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拥有四座宋代殿阁,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较完整的佛教寺院。1961年,隆兴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殿是隆兴寺第一重殿并兼做山门,位于隆兴寺中轴线南端,始建于北宋早期。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歇山式屋顶,建筑面积380平方米,柱网为分心斗底槽布局,梁架形式为六架椽屋分心用三柱。大殿柱子分檐柱、中心柱和山柱三种,共十八根,除中柱外,其余柱子全部为墙内柱。

image.png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开展了正定隆兴寺天王殿修缮工程,工程性质为现状修缮、局部落架。现将此次修缮施工的有关做法予以整理,以便参考:

柱子抽换 该殿东北角柱、西北角柱、东山柱、南面西次间西柱、北面东次间东柱、北面西次间西柱六根柱子糟朽严重,已超过更换标准,确定予以抽换。打开柱门后,用千斤顶顶起两侧阑额,使斗底达到柱头的设计高度,再将斗栱两侧的泥道栱用钢管予以固定,卸下糟朽的柱子,然后安装新柱子。由于柱头卯口与阑额榫紧密连接,千斤顶顶起的高度有限,在保持原有柱础不动的情况下,如果用与原柱同等长度的柱子并且不扰动原有柱础,势必无法安装,为此,采取了适当减少新柱长度的办法,减少的长度部分用石墩补齐。对柱子进行防腐,刷两遍生桐油,然后用灰板瓦包裹柱身,并在对应的墙体上下分别留置通风孔。

image.png

梁架大木及斗栱  天王殿主体梁架为宋代式样,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出双抄偷心造、转角铺作为单抄单昂五铺作,补间、攀间斗栱为清代维修时后加,均为三踩三幅云交麻叶头式。瓦顶揭除后,发现各层槫及大、小角梁均存在不同程度糟朽,明间东缝、明间西缝、西次间西缝、西梢间西缝四缝梁架存在不同程度的歪闪,槫与槫之间的连接榫卯大部分糟朽,均用铁扒锔连接,前后撩檐槫置于柱头铺作、转角铺作挑出部分之上,未与六椽栿搭交,均用人字形铁活拉结。各角梁除东南角大角梁外,其余均为表层糟朽和劈裂型病害,东南角大角梁糟朽严重并通体劈裂,需做更换处理。各类斗栱中,东北角转角铺作病害最为严重,其头昂中部卯口处断裂,致使东北角角梁下沉510毫米,翼角严重变形。

针对以上病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拆卸东次间东缝、明间东缝、明间西缝、西次间西缝、西梢间西缝梁架的脊槫、上平槫、下平槫、撩檐槫、替木、攀间散斗、攀间枋,用倒链、千斤顶对明间东缝、明间西缝、西次间西缝、西梢间西缝四缝梁架逐一拨正,对残损的散斗、断裂、变形严重的替木、攀间栱件进行剔补或更换。

为更换东北转角铺作下昂,拆除了东梢间东缝昂后尾挑斡以上的抹角栿、丁栿、随梁、四椽栿、下平槫、平梁、上平槫、替木、托脚、叉手、驼峰、蜀柱、攀间枋、攀间散斗等所有木构件,编号码放,重新制作东北转角铺作下昂后重新安装。

对糟朽、劈裂严重的东南大角梁以落叶松按原尺寸重新制作安装,其他表层糟朽、劈裂的角梁进行了剔补,四个小角梁的梁头和套兽榫按原形制进行了补配,并补配了东北角、西北角缺失的风铎。

各层槫拆卸后,发现北面明间下平槫、北面东次间下平槫、北面东梢间撩檐槫、北面西次间撩檐槫、南面东次间撩檐槫糟朽、开裂严重,不能继续使用,选用同直径落叶松进行了重新制作和安装,对其他各槫仅做楦缝和腻子补平处理。

墙体 天王殿四面均有围护墙体,为整砖包砌、碎砖背里做法,由下碱、上身和签尖三部分组成,签尖出单层顺砖拔檐,上部为馒头顶,上接阑额下皮。墙体基本稳定,但墙身抹灰层大部分酥碱、空鼓并局部脱落;南面西梢间内墙由于柱头向内部倾斜,致使墙体上部向内歪闪100毫米;北面西次间东侧墙体歪闪80毫米;内墙下碱、北面与两山面下碱均为后做软活。维修中对室外北面、东西山面、室内南面东次间、东梢间、北面东次间、东梢间下碱墙进行了拆砌。在拆砌过程中,为保证上部墙体安全,首先对墙体进行了加固处理,做法是先用80毫米x80毫米x5毫米角钢插入墙体上身最下一层砖缝内,角铁通过焊接与紧邻的脚手架固定,然后用切割机每间隔1-1.2米割出下碱竖向洞口,每个洞口内放置一根直径二寸钢管支顶,钢管涂刷两遍防锈漆,支顶完毕后拆除外包砖重新砌筑。为使新旧墙体更好地结合,砌筑时采取了每隔三层砖加暗丁与旧墙咬合和每隔两层砖在新旧墙体之间灌注灰浆的做法。室内南面西次间、西梢间、室内北面西次间、西梢间下碱在揭除表面后做软活面层后,发现原墙保存较好,仅对原有墙面进行了剔补、打点和刷洗见新处理。南面西梢间内墙、北面西次间东侧歪闪墙体仅对歪闪部位进行了重新拆砌处理。

屋顶 天王殿瓦顶原为灰瓦布顶、绿琉璃瓦剪边形式,后期维修时除南坡与各类脊、兽件外,全被改为了布瓦,此次维修恢复了其历史原状。维修前主要存在正脊、垂脊、戗脊、博脊歪闪、屋面瓦件残损严重、椽望糟朽等病害,导致屋顶漏雨。维修中对屋顶进行了全部揭除,拆卸的瓦件按照四坡的方位分类码放,拆除瓦顶后,对各类构件残损状况进行了统计,其中,瓦件残损约1/3;脑椽糟朽131根、花架椽糟朽62根、四坡檐椽糟朽132根、四坡翼角檐椽、飞椽共计糟朽24根;四坡望板全部糟朽、望砖残损约1/5;连檐糟朽1/2,瓦口全部糟朽。修缮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用落叶松木重新制作糟朽严重的脑椽、花架椽与四坡檐椽,用红松木重新制作糟朽的四坡正身飞椽、翼角檐椽、翼角飞椽,并按原斜搭掌做法重新铺钉,其余轻度劈裂的椽子均采用同材质木条楦缝、聚醋酸乙烯乳液粘接钉子固定或猪血腻子补平。

更换全部望板。原有望砖的残损部分本次修缮未予以补配,不足部分全部以望板找齐,望板主要集中在四坡檐部铺设。

为防止瓦顶漏雨,屋顶苫背在传统护板灰、泥背、青灰背做法基础上,另加了两道聚氨酯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层位于青灰背层之上,其上再重新瓦瓦。

对容易渗水的博脊与山花板衔接处进行技术处理。在博脊筒砌筑完成后,按照山花板下端外露长度均分设置8根铁拉筋,铁拉筋里端透过山花板安装螺栓紧固,外端做50毫米长弯钩钩住博脊筒,使博脊与山花板紧固在一起,有效防止了因博脊与山花板分离出现的缝隙渗漏雨水现象。博风和山花为清代样式,此次修缮未恢复宋代样式,仅对局部糟朽、变形的博风板、飘带以同材质木料进行整修补配,对糟朽严重的山花板用红松全部更换。

月台、台基与散水  天王殿月台地面原为水泥砖铺墁,此次修缮将其恢复为了青石错缝竖向铺墁的传统形式。台基部分阶条石断裂、外闪,台帮砖酥碱严重,前面台明为水泥抹面,东、西、北面台明为焦渣制作,均风化、酥碱严重,且低于台明地面,积水严重。修缮中对台帮及水泥、焦渣面层进行了拆除,做三七灰土一步夯实,重新以小停泥砖细淌白砌筑台帮,以方砖十字错缝重新细墁了全部台明地面,并对断裂、外闪的阶条石进行了粘接和归安处理。台基周围的散水缺失严重,仅存北面,为条砖四路褥子面糙墁,且残损严重,修缮中对四面散水按原有四路褥子面形式重新铺墁。

彩画 天王殿外檐斗栱、额枋、正心枋、撩檐槫为1986年绘制的旋子彩画,内檐无彩画,1996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对天王殿外檐彩画进行了绘制、贴金。彩画地仗做法为一布四灰,维修前,彩画表面积满尘垢,并有大面积脱落、地仗起翘、颜料褪色现象,维修采取了以下措施:

外檐斗栱、阑额除尘,用干净的毛笔、软毛刷将附着在斗栱、阑额表面的尘土清扫干净后,对粘布起翘的画面层以油满进行回贴。

对周圈转角铺作、柱头铺作、新更换的撩檐槫按原做法重做一布四灰地仗,地仗干后按原画法,斗栱做墨线彩画、撩檐槫绘制旋子彩画,彩画主色颜料为巴黎绿、石青、石黄和樟丹。

各间的补间斗栱原做法没有贴布直接绘制彩画,彩画现状酥碱风化严重,大部分彩画基本脱落。维修中按照原彩画做法和内容进行重新绘制。

柱与柱之间的柱头枋、压槽枋彩画保留比较完整,仅有约25%的画面风化脱落,清除灰尘后按原画进行找补。

老角梁、仔角梁彩画几乎全部风化脱落,按照原彩画内容以巴黎绿、石青、墨汁重新绘制了墨线彩画。

此次天王殿修缮工程,充分体现了文物保护工程的几个特点:一是坚持了“最小干预”的原则。二是注重对不同时期构件和工艺手法的保留。三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有构件和材料。四是始终坚持传统工艺。该工程顺利通过了专家验收并得到了好评。重修后的天王殿古朴又清新,以更加健康的姿态呈现在了世人面前。(作者单位: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9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