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了解世界 向世界推介中国 全力打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上博样本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褚晓波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从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到“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深刻认识,从文化建设的重要观点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文物工作擘画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立足“四个放在”,以守护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己任,充分发挥在国内国际“配置大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奋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和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上博样本”。

自20世纪50年代建馆之初起,上海博物馆就与国际同行、海外重要收藏家开展交往,关注国际行业动态。随着改革开放,上海博物馆的文物展览迈出国门,开始全面接触国际博物馆界,逐步走向国际化之路,成为国内博物馆中国际交流启动最早、国际交往范围最广、国际合作开展最深入的博物馆之一,在国内文博行业中创下多个第一:第一个在陈列展示中使用中英双语说明,帮助海外观众更好欣赏中国文化;第一个在博物馆组织体系中设立“文化交流办公室”,以专业外语人才优势,开展博物馆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第一个在展馆建设中募集海外捐赠,并采用国际博物馆常用的褒奖方式,以捐赠人姓名命名其认赠的展厅或设施,为社会参与和支持博物馆建设倡导了一套开放和激励机制;第一个拥有海外基金会——美国上海博物馆之友基金会,利用海外资源支持和资助博物馆各项事业的发展;第一个引进国际学术研讨会机制,推动学术交流;第一个为海外博物馆定期培训学生志愿者,开辟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并逐步形成了定期编译“国际文博参考资料”、积极举办出境展览、不断发展博物馆的海外友人、建立机构间长期合作机制、为人员互访提供交流平台等独具特色的工作模式。

近年来,作为国家与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上海博物馆更是勇做对外文化交流的排头兵、桥头堡,以博物馆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功能为载体,传承已知、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不断提炼文物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发挥博物馆平台优势,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

强化资源配置能力 打造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码头”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博物馆不断发挥在国内国际“配置大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做深做实“以物论史”“以史增信”两篇大文章,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构建大格局、拓展大视野、打造大“码头”。

一是打造原创展览。立足上海、放眼全国、辐射世界,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最新成果,全新打造“何以中国”文物考古系列大展。2022年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文明三代文明展”在疫情防控和限流情况下仍吸引观众超过23万人次。今年第二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一开幕即引来参观热潮,开展以来吸引观众逾60万人次。不仅为公众展现中华文明突出成就,更通过上海这一国际性舞台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二是举办引进展览。上海博物馆至今已举办临时展览逾270个,其中“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系列与国际顶级艺术机构合作,展现来自世界不同文明和地域的艺术。作为该系列的第二个展览,今年上半年举办的“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吸引观众逾42万人次,该展仅文创收入就逾2600万元,成为近年来国内最成功的特展之一。

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上海博物馆至今已举办国际论坛(研讨会)50余场,涉及艺术、科技、考古、博物馆等诸多领域和前沿研究。建馆70周年之际举办的“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汇集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艾米尔塔什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海内外著名文博机构,不断提升国际文化话语权。2018年10月,上海博物馆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发展中心,在该中心的统筹规划下,2019年11月举办了“一带一路”博物馆管理高级研修班,有来自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等9个国家的13名学员参加,深化了“一带一路”博物馆国际合作机制。

强化国际传播能力 形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动力“源头”

上海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博物馆通过不同方式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建立跨国家、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机制,策划新展览,打造新平台,推出新形式,不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一是举办赴外展览。建馆以来,上海博物馆赴30多个国家和地区、90余座城市,举办了近150场出境展览,累计外展文物超过7000件/套,观众总数超过2000万人次,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了力量。上海博物馆的文物展览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1980年9月首次在日本横滨举办“上海博物馆珍藏文物展”,从此开启了精彩纷呈的外展之路。哪怕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仍然没有中断,比如2021年9月克服重重困难,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展览中所体现上海博物馆与国际同行“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坚定信念,在疫情中显得尤为可贵。而“百物看中国”出境大展系列作为上海博物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抓手和品牌,今年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契机,精心策划推出该系列首展“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6月24日在匈牙利莫拉·弗朗茨博物馆开幕并引起轰动,当天吸引了近万名观众参观。该展览未来将在欧洲巡回展出。

二是开展境外考古。2018年上海博物馆赴斯里兰卡开展首个海外合作考古项目,中斯联合考古队对斯里兰卡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贾夫纳进行了全面调查与重点发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逐步向全球展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考古学。

三是创新外宣形式。开通海外社交新媒体账号。目前上海博物馆已开通了脸书、推特、照片墙(instagram)、YouTube等海外账号。2022年多平台共发布近千条推文,累计阅读量超80万次。推出多种英文视频资源,其中《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第一期在YouTube平台上播放点击量就达500万。拍摄形象片亮相海外。2020年10月和2022年7月,形象宣传片现身纽约时代广场大屏,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益推广。策划举办境外线下活动。2022年2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庆新春中华文化之夜暨上海博物馆之夜”;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举办中华文化走向“一带一路”青少年活动,覆盖印尼、菲律宾、泰国、尼泊尔、斯里兰卡、柬埔寨等6个国家的14所学校,有近2000名大、中、小学生参加。

强化创新驱动能力 勇立实践全球文明倡议的时代“潮头”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博物馆坚持“卓尔独特、越而胜己”的创新理念,不断拓宽国际视野,围绕打造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枢纽平台,以改革创新的时代魄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全力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一是构建国际话语体系。依托长期以来上海博物馆与海外大馆的良好合作,积极策划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顶尖博物馆M20+大会”;深度参与全球文化遗产的国际治理,努力建立世界级文化遗产科技保护与创新的中心;策划举办更多中外文明对话和交流的大展;持续开展以“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古国为重点的中外联合考古发掘与研究,推动科技创新赋能文物考古,积极参与“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有效提升国际文化话语权。

二是打造世界文明窗口。实施上海博物馆藏品扩增计划,着力开展世界文明体系文物艺术品的征集、研究、展示工作;同时,通过与国际知名文物艺术机构的长期合作以及实施“数字+”“旅游+”“文创+”等形式,探索打造我国首个展示全球文明类型的艺术博物馆,使上海博物馆成为“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的重要窗口。

三是建设海外展示平台。系统梳理兼具文化传统、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馆藏文物资源,深化国际传播品牌建设,着力推动上海博物馆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筹备海外分馆(或馆中馆、上博厅)的建设,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

在文化传承中,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充分发挥其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价值,是我们当代中国博物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未来,上海博物馆将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以“大博物馆计划”为抓手,主动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国际思维、加强国际对标,在广泛国际合作交流中,传播好、展示好中华文明突出的“五个特性”,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将上海博物馆真正打造成为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世界一流博物馆。

(作者系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1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