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地区辽金时期窑址概述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朱靖宇

image.png

吉林西部地区包括白城、松原和四平三个地级市。其窑址根据窑业内涵可以分为陶窑、砖瓦窑和白灰窑。陶器、砖瓦等材料的制作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西部地区窑址出土的器物,基本上都是供本地居民消费,产品大多比较粗糙,制作工艺也较简单。虽然窑址制作水平不如瓷窑,但是从窑址的数量和分布来看,辽金时期是盛烧期。

目前学界对吉林西部窑址关注不多。在“四普”开始前,对吉林西部历年来经过调查和发掘的窑址进行梳理,尽量对年代进行重新判断,以期对进一步的考古工作有所裨益。

目前吉林西部地区共有窑址15处,其中陶窑8处,砖瓦窑5处,白灰窑2处。白城市共8处,松原市7处。其中年代比较确定的辽代窑址5处,辽建国前1处,金代5处,辽金沿用的1处。纯阳砖窑址、叉古敖瓦窑址、靳家屯窑应为辽金时期窑址,但目前可供研究的材料不足,需要更多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年代佐证。

陶窑  塌拉盖窑址位于白城市通榆县团结乡新春村塌拉盖自然村西北约1千米处,陶器多为泥质,胎质中普遍含有细砂,火候较高,质地坚硬。器型上以日用陶器为主,器表纹饰以压印篦点纹和短线纹组成的纹饰带为主要特征。通过与墓葬材料进行对比与学者研究,塌拉盖窑址采集陶器应归属于辽代建国之前的契丹文化。

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那拉街窑址,位于哈拉毛都镇东阿拉嘎村东南,临郭家店河的支流。窑址为土窑,采集到的遗物均为陶器,以日用器为主,纹饰上多见滚压施纹的篦纹陶片。器物与附近那拉街城出土的陶片风格、特征基本一致,二者年代应该相同。器型上包括罐、盆、瓶等大型陶器,器类风格与内蒙古中南部及辽西地区风格迥异,而方唇、折沿类陶器与桦甸苏密城出土陶器的风格类似,陶器上大量使用的篦纹是明显的辽代风格,因此推测那拉街窑址应该是辽代统治下的渤海相关族群的遗存。

渔场窑址位于松原市乾安县余字乡张家村后张字井屯北,窑址上发现了大量的青灰色轮制细泥质陶片,器型以日用器为主,有敞口尖唇罐、圆唇半卷口盆、大圆口罐、平底直腹罐等,装饰有压印轮齿纹和划印短道纹等,在窑坑北部还采集到了青砖和辽代白瓷片、瓷碗的圈足等,说明这片区域过去应该是一个比较集中的烧造陶瓷、砖瓦的地点。纹饰上是辽代比较常见的划印短道纹、齿轮纹,平底直腹罐在洮南市林海城址也有出土,不见金代流行的卷沿、大卷沿,且还采集到辽代白瓷,年代应以辽代为主。

中入字井窑位于松原市乾安县所字乡中入字村,地表散布大量的陶瓷器残片,陶片呈青灰色或灰色,多数没有纹饰,少数饰有压印梳齿纹、划印梳齿纹和带豁口的附加堆纹。口沿均为卷沿,瓷器白中泛黄,多为碗的圈足和口沿。现保存了一些突出于地表的土包,土包上有大量的烧土块、陶瓷残片,推测为窑炉遗迹,由于未进行发掘,具体情况不详,从口沿来看,窑址主要烧造年代应为金代。

2017年,吉林大学考古队在塔虎城东门外发现一处陶窑,附近有大量陶片堆积,器型主要为瓮、盆、罐等,发现了马蹄形的支烧窑具。产品主要供附近居民使用,年代应为金代。

城四家子城址近年来已确定为辽代长春州,金代新泰州,在城内西北部发现了两座陶窑,出土了瓮、盆、罐等大型陶器,应该为城内居民日用器皿。同时清理出了与窑址同时期的房址,距离窑址较近且起建于同一层位,推测是窑工的居所,沿用时间大致从金代早期至中期以后。

后太平北坨子窑址位于通榆县新发乡后太平五队东北,三座窑炉均为椭圆形,内部结构不清。周围散落着大量的陶片,陶片多为灰色细泥陶质,饰有梳齿纹、压印齿轮纹和附加堆纹,还发现了一定数量的素面陶片和白釉褐彩瓷片。纹饰上比较有辽代特色,而白釉褐彩瓷宋末金初开始流行,从窑址的规模来看,金代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窑址应为辽代始建,金代沿用。

砖瓦窑  白城地区的马家窝堡窑址,位于洮北区平安镇马家窝堡村东南,北面即马家窝堡寺庙址。窑址平面呈圆形,内部堆积着很厚的红烧土、少量的窑砖和焦琉渣,在窑址附近采集到的青砖,与寺庙址采集青砖的质地、规格都一致,应是建筑寺庙时期使用的砖瓦窑。在马家窝堡寺庙址采集了筒瓦、网格纹滴水、脊饰、兽面纹瓦当和莲瓣纹瓦当等建筑构件,从形制来看主要为辽代。网格纹滴水与城四家子北门出土的辽代晚期的菱格纹檐头板瓦较为相似。(图1-3)凸棱滴水与辽代常见的凸棱篦纹滴水较为相似,这种滴水在辽代中后期比较流行,时代大致从圣宗到辽末。金昌图县塔东遗址出土的这件滴水与马家窝堡寺庙址出土的滴水在构图上较为相似,都是三条凸棱,然后在凸棱之间做出竖线纹。(图4-5)莲花纹瓦当形制与辽祖陵出土的瓦当不是更为常见的瓜子瓣的莲瓣,而是用竖线表现花瓣。(图6-7)因此,马家窝堡寺庙址的建造年代应该为辽代,金代或许进行了补筑。马家窝堡砖瓦窑的烧造年代应主要在辽代。

纯阳砖窑址,辽金时期窑址,位于白城市西郊洮北区保平乡阳山村西面台地上,窑址大体上呈南北向,利用自然山势建窑,平面呈马蹄形。窑址与附近的辽代遗址有一定联系,推测辽代已开始使用。

叉古敖瓦窑址在大安市月亮泡镇叉古敖大队屯后,文物志记载为辽代,发现了大量的布纹瓦、筒瓦、瓦当以及瓦片,颜色可分为青灰色和红褐色两种。

靳家屯砖瓦窑位于松原市长岭县三青山乡前伏山村靳家屯,有两处高出地表1.5米的古窑址,遗址上散布了大量的灰砖块,火候较低,内部呈黄褐色,文物志中从砖的火候及质地判断为辽金时期。

于喜屯东南窑址位于松原市龙凤乡治安村于喜屯东南1公里,窑址为高出地表4米的土堆,上面散布着很多灰、红砖块和少量灰色布纹瓦与筒瓦。此窑址北300米处为金代遗址,遗址中发现了与此窑相同的灰砖、布纹瓦残片,窑址年代应也应为金代。

在塔虎城附近发现砖瓦窑群,分布在西门、北门、东门外,其中东门外被居民取土破坏,断面上可见至少三处窑炉遗迹,应为马蹄窑。砖瓦应该主要供城内居民使用,年代应为金代。

白灰窑  白城地区的四发白灰窑址,窑址位于洮北区青山镇四发村,共4处窑址点,皆为土穴,遗址上可看到堆满了石块、白灰和少量琉璃块。采集到了鸡腿瓶残片和辽代白瓷片,年代应为辽代。

八家子白灰窑址,位于洮北区青山镇八家子村西南,共有3处遗址点,除1号点外,剩余窑址皆为顺着地表隆起的自然地势开凿。最近对八家子窑进行了复查,发现大量的白灰残迹,并采集了一批口沿、残片和器底。部分口沿为辽代典型的平折沿,白瓷器底残留有垫渣痕,近椭圆形。这批器物基本素面,不加装饰,年代应为辽代。

结语 通过对吉林西部的窑址进行梳理可以看出,这些窑址规模一般都不大,平面以圆形、马蹄形为主。多数不见窑具,部分窑址如塔虎城陶窑,发现了马蹄形窑具。洮北白灰窑采集的瓷器上有垫渣痕,与缸瓦窑、冮官屯窑瓷器器底上的垫渣痕有相似之处,是东北比较常见的垫烧手法。陶器造型上以瓮、盆、罐等大型陶器为主,纹饰上多为素面,部分陶器上有篦点纹、短线纹等装饰,总体来说比较朴素。砖瓦基本上为常见的布纹瓦、筒瓦、瓦当、滴水。

从分布情况来看,窑址一般都位于居址附近,马家窝堡窑址附近即为马家窝堡寺庙址,于喜屯窑址距出土同类砖瓦的金代遗址不过300米,而那拉街窑址和城四家子陶窑附近都有城址(那拉街城址与城四家子城址),塔虎城附近窑址分布密集,发现了砖瓦窑和陶窑遗址群。白城西北部地区窑址分布也比较密集,附近城址也较多,包括海城子城址、土城子城址、闹宝城址、飞机场城址、城四家子城等。窑址的分布与当地的人口规模、人员密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目前陶窑、砖瓦窑、白灰窑的工作做得较少,区域分布并不能完全体现实际情况,未来随着进一步的考古工作,在辽金遗址丰富的区域,如四平市,应会发现更多的窑址。

陶器、砖瓦等器物对工艺要求不高,但是需求量大,因此在有需求时,往往会在消费址附近就地起建。此外,通过对窑址的年代进行梳理可以看出,辽金沿用的较少,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陶窑、砖瓦窑、白灰窑等修建、使用比较简单,一般不会长时间使用。未来随着材料的增加,在厘清吉林西部窑址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讨城址内窑址与聚落窑址的异同,以及陶窑、砖瓦窑、白灰窑产品的辐射范围等问题。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38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