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澄鉴:文明之美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侧记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李元梅

蓟门桑叶落滹沱,代北浮云鸿雁多。

9月5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国日报社、亚洲新闻联盟主办,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中国日报社国际传播发展研究中心等承办的“和合共生,文明互鉴”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次论坛是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平台,承载了亚洲各国朋友守望文明、互学互鉴、合作发展的共同愿望。

各国宾朋如约而至,各抒己见,凝聚共识,共谋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新路径。他们有的来自亚洲新闻联盟、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及有关机构,有的来自驻华使领馆、媒体、高校。

日出东方 各美其美

“拉祜拉祜拉祜哟……吉祥的日子我们走到一起,共同把心中歌儿唱起来……”在来自云南省普洱市的拉祜民歌声中,论坛拉开帷幕。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致辞中表示,亚洲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闪耀结晶,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不竭源泉。

会场外,仰山河静水流深。秋风乍起,波光熠熠中映照出亚洲文明的万紫千红。

殷墟甲骨文与苏美尔楔形文字,一笔一划里勾勒出人类文明的雏形;双槐树遗址牙雕蚕与泰德穆尔纺织品,丝绸源流间诉说着文明触角的延伸。敦煌莫高窟与柬埔寨吴哥窟,遥相守望中沉淀着“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南海Ⅰ号”与“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扬帆远航里见证着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交流互惠。龙泉青瓷与高丽青瓷,水光潋滟中荡漾着古韵芳华;中国皮影与印尼皮影,灯影交错间摇曳着前尘影事。

缥囊历代吉光片羽,缃帙四方雪泥鸿爪,古老文明照进当下,引来八方回响。中外嘉宾认为,亚洲各地的文化遗产,既是亚洲悠久历史的珍贵见证,也是维系亚洲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值得亚洲各国人民共同守护、世代传承。

文明互鉴 美人之美

亚洲文明在物换星移中生长繁衍,在山川湖海间交流互鉴。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七下西洋……苍茫大地驼铃声声,水际天边帆影幢幢,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文明佳话传续至今。

近年来,亚洲各国不断拓展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召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走向机制化运行注入新动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已募资人民币8800万元,为联盟框架下的项目运行提供持续动力。

中国与阿富汗等5国签署《关于协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联合声明》,在孟加拉国等6个亚洲国家合作开展11项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与阿联酋等亚洲19国联合开展33项联合考古合作,与柬埔寨、巴基斯坦建立政府间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协作机制。

今年,中国政府文物代表团到访塞浦路斯、埃及、突尼斯等国家,在联合考古、古迹修复、文物展览、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等领域达成了深化务实合作共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中外嘉宾表示,有关各方要以敬畏之心共同保护亚洲文化遗产,以辽阔胸襟共同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以开放包容共同推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说:“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典范,闪耀着人文关怀与国际精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秘书长、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副国务秘书贡维列则认为,受益于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地保护机构的援助和技术支持,柬埔寨重启遗产保护和修复工作,并开展新的研究和发现,吴哥成为真正的和合共生、文明互鉴的中心之一,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如何和谐相处。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在国家文物局带领下,策划实施了340余项国家级重大文物展览,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观众人数超8000万。”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表示,进入21世纪,中国文物展览开启探索海纳百川、包容互鉴的文明交流合作之道,实现了从“我是谁”到“我与世界”的转变。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曾幸免于战火摧残的200余件阿富汗珍贵文物,先后在中国8个城市巡展4年,引发观众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只有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

“中国中铁素以隧贯山河、桥架南北的大国工程助力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中铁文保技术团队则为守护传承中华文明持续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据中铁科研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院长王逢睿介绍,在过去40年里,从丝路腹地到川渝蜀道,从大足石刻到乐山大佛,从敦煌莫高窟到新疆克孜尔石窟,从交河故城到希瓦古城,该团队先后承担完成了包括43项世界遗产保护在内的近500项重点文物建筑与遗址的保护任务,在对一处处文化遗产的精心呵护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物质载体,践行央企的社会责任与文化使命。

“当前,以科技创新推动、支撑、引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已日益成为全社会、全世界的共识。”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努力让文化遗产‘留下来’,光谱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大量应用,延续了文化遗产的生命和价值;我们努力让文化价值‘活起来’,如通过无人机航拍和遥感技术、数字测绘,重现古罗马时期的军事防御系统和农业灌溉系统;我们努力让文保经验‘传起来’,20世纪,得益于意大利的帮助,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首次引入系统完整的国际文物修复技术,如今,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成,与国际同行的合作愈发广泛深入。”

和合共生 美美与共

当今,全球治理体系正面临深层次变革,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人类发展新的十字路口,要如何破解难题、迈向美好未来?

中外嘉宾以清醒的认知达成共识:亚洲各国媒体应积极促进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致力成为亚洲多元文化的弘扬者、亚洲遗产保护的监督者、亚洲文化交流的推动者,在全球范围内树立文化传承发展和文化国际合作的亚洲新典范。

“历史证明,相互的了解促进相互的尊重,从而消除偏见和仇恨。不同文化的多样性需要被分析、解读、理解并最终受到尊重。”亚洲新闻联盟主席、孟加拉国《每日星报》社长兼总编辑马哈福兹·亚南表示,鉴于国际合作现在面临的巨大挑战,全球和区域媒体在增加对彼此文化的了解方面的合作,可以为在不同的文化、种族和民族群体之间创造更深的和谐做出巨大的贡献。

“亚洲新闻联盟要发挥好牵引作用,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文明之光驱散阴霾、照亮人类社会前行之路。”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表示,要做到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亚洲文明传承发展与交流互鉴故事;坚定发展自信,展现推动世界发展繁荣的亚洲贡献;坚定话语自信,加快形成与亚洲体量相匹配的亚洲声量。

李群表示,要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发挥亚洲新闻联盟传播优势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资源优势,合力构建国际传播平台和亚洲文明对话合作网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完整准确讲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全方位、深层次呈现亚洲文明交流合作成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文化遗产力量。

走出会场,登上仰山,景山与之遥遥相对,构成和谐平衡的文化意蕴。若登顶景山,妙应寺白塔便可尽收眼底。1271年,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受邀来北京修建此塔,筑就一处地标性建筑。2017年,中国派遣专业队伍赴尼泊尔,圆满完成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建筑群文物本体维修。

跨越700多年的两个故事,是亚洲文明交流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一个缩影。正是在绵延不绝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全球文明倡议从愿景走向行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也逐步深入、渐入佳境。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秋意渐浓。“和合共生,文明互鉴”的共识在一次次对话中沉淀、深化、凝聚。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3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