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山位于北京房山区的韩村河镇,是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素有九洞十二峰,七十二遗庵之胜。其佛教肇始之早,更冠于京师。《上方山志》记载其年代为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50年)。抛开证据支撑不谈,这一颠覆中国佛教史的记载,足以令人讶异。由此推算1973年的建寺史且不必说,仅就其确证的历史亦有1488年。
上方山峰峰隐寺,寺寺藏宝。明万历四年(1576年),时任总督东厂官校办事提督两司房掌司礼监御用监印提督礼仪房太监的冯保施财修缮上方山云梯,同时还修缮了云梯庵、静夜堂,创建了永亨庵,并于上方山下的孤山口村创建了规模宏大的普济寺。
永亨庵在福德庵西,占地五六亩。已圮。背南面北,两进规模。一进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二进正殿三间,背苍岭面青峰,古松成林,绿荫蔽日。庵前及庵东的平地甚广。据院内的明碑记载,永亨庵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施财创建者正是冯保。永亨庵落成后,奉《大藏经》一藏,计五千零四十八函,全部经函用蓝绢包裹,共安置八个经柜,分别藏于永亨庵正殿、两夹殿专设的经殿中。可见,当年创建永亨庵,就是为了奉藏《大藏经》。“文革”时期,这部大藏经被送到北京国子监保藏,后来辗转流落房山区的云居寺。
普济寺在上方山以东的孤山口村,明万历四年(1576年),圆银和尚在冯保的资助下,创建了普济寺。因为圆银此前为上方山僧,居于上方山的东朝阳庵。所以,普济寺成为上方山属寺,跻于上方山七十二庵之列。普济寺落成后,圆银和尚以寺院所在地“孤山”为号,称孤山圆银和尚。普济寺居于孤山口村北,现已圮废,遗址仅存。三进规模,遗址前尚存巨大的夹杆石。每进正殿三间、左右配殿三间。
明万历五年(1577年),冯保又于上方山兜率寺主殿雕刻《佛说四十二章经》嵌于后壁。至今《佛说四十二章经》在上方山整整存留了446个春秋。《四十二章经》集结了佛陀有关持戒、忍辱、断欲、精进、观空等事的42段语录,言简义丰,明了易懂,通摄大小乘一切教义,涵诸法要,为佛教弟子烛灯示径。此经堪称佛教诸经中的殊圣之典集,它伴随佛教的脚步,来到东土震旦。东汉永平十年(69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梦到一位神仙,金色的身体像朝霞一样闪闪发光,身上有日光环绕,飘飘荡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大殿前。汉明帝非常高兴。第二天上朝,他把自己的梦告诉众大臣,询问是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博学多才,他告诉汉明帝:听说西方天竺有一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空,全身环绕着日光,君王您梦见的大概是佛。汉明帝对傅毅的话很感兴趣,于是便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蔡愔、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蔡愔和秦景跋山涉水,到达了天竺国。天竺国的人听到中国派来使者求佛经,表示欢迎。天竺有两位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帮助蔡愔和秦景得到了一些佛教的义理。三年后,摄摩腾、竺法兰与蔡愔、秦景等一同来到洛阳,带回经书和佛像,开始翻译一部分佛经,这就是现传的《四十二章经》。同时,在首都洛阳建造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因白马驮载经书佛像到中国,故名白马寺。
置身上方山兜率寺大雄宝殿后壁,映入眼帘的便是《佛说四十二章经》,经石十五条,自右而左,依次排列。字字写来,极尽端庄严整,又不失俊逸洒脱,其中包涵的神圣和庄严自不必说。款署“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 乾清宫管事 提督两司房 司礼监掌监事 兼掌御用监印太监 镇阳冯保沐手拜书”。兜率寺大雄宝殿的石刻《佛说四十二章经》,亦堪称明代书法艺术之珍品。《明史》记载冯保“工书法,善制琴”。上方山兜率寺《佛说四十二章经》令人有幸一睹这位明廷宦臣的书法真迹。
《佛说四十二章经》以其书法之精妙、佛经之珍奇,集中展示了上方山佛教的源远流长,佛教文化的丰富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