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活化石”,承载着各时期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近年来,让文物“活”起来呼声愈来愈高,这背后凝聚着无数个文物安全守护人用青春年华写就历史、将毕生心血融入事业的无私奉献。山东省龙口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科负责人赵斯田正是其中一员。30年来,她扎根文博一线,甘于吃苦、勇于奉献,以“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发扬牛”的精神为指引,全身心投入龙口市文物保护事业。
追求卓越,潜心耕耘文保工作。龙口的文物工作者如同一座座坚强的堡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他们最崇高的信念,赵斯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她先后向上争请文保资金近三千万元用于文物保护、修缮等各方面工作,切实强化了文保单位的资金保障。如,自“丁氏故宅”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每年进行本体修复和保护,启动丁氏故宅大型复原陈列展览暨丁氏家族史课题研究,目前对丁氏故宅的本体保护规划、三防技术方案的争请资金、落地实施安装等全方位安全保护措施已完成;“归城城址”是西周时期“莱国”国都城墙遗址,地下埋藏丰富,具有丰富证史价值,她率先提出要加强田野文物的安全保护,从最初对城址遗址本体架构防雨棚,到编制《归城城址本体保护规划方案》和《归城城址安防技术方案》,经过多年坚持,现《归城城址安防技术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准备启动安防设施的安装工作。
在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崇实中学旧址修缮过程中,她紧盯现场测绘进度,配合编制《崇实中学旧址修缮方案》,现已通过评审,按照“修旧如旧”的方针,对八栋美式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正在进行中。在文物保护单位姜氏木楼和魏凤韶故居保护上,她及时申请资金,对文物古迹进行抢修,效果良好。在她身上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体现出她对文物工作的满腔热爱和执着,把文物从“守护”升华到了“爱护”。
奋楫笃行,创新健全文保机制。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谱系是文物工作者鲜明的旗帜,赵斯田提出“三要”的理念,即要深挖“精神河床”,要把文物安全摆在突出位置,要时时刻刻激发民族复兴之志。要想把文物保护好,需要政府多部门联动,她聚焦主责主业,理清文物保护路子,用活用好政府职能,不断加强与工程建设单位或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方沟通联系,营造有利于考古工作的良好环境;主动协调发改、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等部门,实现了土地规划许可信息推送和共享常态化;积极与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方、工程建设单位沟通衔接,对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建设项目,坚决履行考古勘探程序,统筹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并探索实施“先考古,后出让”程序,用心用情服务工程项目建设。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如今龙口基建工程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已进入“快车道”。2022年8月,国家管网集团南山(山东)天然气有限公司将一面印有“办事认真效率高,服务热情素质好”的锦旗送到了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科,诚挚地感谢赵斯田高效率、高素质的服务。各项措施的落实落地不仅加强了源头保护力度,更是有力诠释了“安全在,文物就在”的理念。
迎难而上,统筹协调文保城市发展。文物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就做好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工作,她提出: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齐心协力,就没有跨不过的沟坎,并风趣地谈道:多接几个“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把自己当做文物保护的“试金石”。她一直在龙口城市发展建设和文物保护中不断摸索,围绕保护好文物遗迹,不断在干中学、学中干。在推进山东省加强工程建设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中,她把龙口情况带入到政策要求中,细致梳理、逐项对照,并通过各种渠道把政策学深、吃透、用好。
在保护宣传方面,她深挖辖区内文物保护典型案例,并联合博物馆制作文物题材专栏,把有历史、特色的文物“亮出来”,把其中内涵、故事“挖出来”,充分组织发动单位人员、亲朋好友宣传推广,全力打造龙口的文物保护氛围。同时,推动烟台市级文保单位设立文物公示牌,融入科技元素,通过二维码的方式详细记录文保单位的“特殊身份”。在接待解说方面,她对龙口各级文物如“挚友”一般熟悉,精细掌握其中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巧妙诉说,不定期组织开展学生、社会团体进馆活动、科普活动等。从业以来,共组织文物工作考察及接待社会团体几百余次,解说上千余次,真正把文物的源远流长告诉了大众。
勤虔苦练风帆远,砥砺归精润水长。赵斯田说:“扎根一线,深耕文物沃土,保护好文物,是我毕生所求。”蕴藏在“文物人”心中的安全守护是职业赋予她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她三十年以来的“路标”,是激励她为文博事业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绵延之力的源泉,更是未来指引她前行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