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乐安,驻扎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态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调研了流坑村古建筑群、龙图学士和刺史传芳牌楼门、登仙桥战役旧址、红一方面军大湖坪整编旧址等文物,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同时注重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全力做好文物消防安全工作,从源头上管控文物的安危。近年来,乐安县消防救援大队先后荣获“江西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第十五届江西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
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流坑古村为例,该大队结合实际,精心谋划,采取四项有力措施为文物保驾护航。
齐抓共管,做好消防安全改造工程。乐安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文物消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督办的实事,研究部署文物消防工作,实行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齐抓共管,建立严格检查考评机制,消防安全责任书层层签订到村委会直至住户。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乐安县政府先后投入481万元专项资金、1200余万元配备资金,用于流坑古村电气线路改造、消防和生活用水工程安装等,完善古村消防安全管理系统。流坑管理局在该大队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9人正规化专职消防队伍,购买了6套进口的机动泵,配备了水罐消防车、消防巡逻车、消防摩托车、手推车 “四车”,消防水带、水枪、消防灭火战斗服、干粉灭火器、灭火防护靴、机动泵等器材装备,全面提升灭火救援能力。同时,村里每栋文物古建筑内都配备了两个以上手提干粉灭火器,一些公用文物建筑内还配备了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管防结合,提升消防安全防控能力。该大队着力对流坑古村等文物电线私拉、乱接、老化、破损、超负荷使用等现象进行检查整改,定期对文物展开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通过查资料、查设施、查制度等进行全方位检查,对隐患排查情况进行逐一登记,建立专档,努力做到安全隐患零遗漏,有效落实消防安全制度。目前,流坑古村用火用电已形成规范管理,安全隐患逐步消除。流坑古村坚持边查边改边纠,重点围绕消防安全开展地毯式摸排,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严格按照方案实施整治。同时,着力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依托“三员一队”工作,以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古村火灾防控工作,对流坑古村开展宣传和巡查,加强安全日常监察和隐患整治后督察工作,防止消防安全违章行为“死灰复燃”。该大队还指导流坑管理局在流坑文物陈列馆、状元楼、翰林楼、“理学名家”宅、秘阁校书祠、文馆等纪念性文化建筑内,安装了独立式感烟火灾报警探测器,古建筑消防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浓厚氛围,争当安全知识传播使者。乐安县消防救援大队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以流坑古村为典型,积极打造“消防安全示范街(村)”。指导流坑古村加强消防宣传,在古村醒目位置设立消防标语、黑板报、警示牌、防火公约、“三字经”等。同时,在消防宣传内容和形式上多下功夫,注重实效,多贴近百姓生活,如在重要景点宣传牌上设置二维码,便于村民和游客及时了解消防知识。指导流坑古村一方面重点抓好文物保护点值班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提高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另一方面紧抓民宿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使流坑古村步入安全、规范的发展道路。坚持每年开展“119”消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并带动村民向游客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发动流坑古村义务消防队队员每天早晨和傍晚通过小喇叭在古村进行宣传,提升村民消防安全意识。积极与当地的学校进行联系,坚持每学期给学生上一堂消防安全知识课,向学生发放消防知识读本,推广消防安全知识“三字经”等。
训教同步,强化突发事故处置水平。2019年,乐安县消防救援大队在流坑古村建立了政府专职消防队,人员、器材、装备、车辆均按要求配齐,大大提升了古村及周边地区的应急处置能力。此前,乐安县消防救援大队指导古村建立了微型消防站,下设古村东、西两个分站。配备了必要的消防器材装备,以确保古村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火灾,消防站人员都能在3分钟内赶到场,并在10秒内扑救。大队定期组织对政府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的队员们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指派消防业务骨干深入古村,对各站点人员讲解灭火基本常识,防火巡查的基本方法、注意事项,详细介绍各类器材的性能、用途、技术参数和维护保养方法等,并通过现场操作,加深各站点人员对消防器材装备的理解和熟悉。同时,该大队还积极组织政府专职队员、微型消防站人员、义务消防队员开展业务技能训练和实战演练,指导泵抽操作、水带连接、火灾扑救要领等技能训练,以及在火场中如何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正确选用战术、灵活掌握火场形势,有效扑救火灾和保护自身安全,切实增强古村各站点人员灭火救援综合素质与能力。指导各站点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掌握扑救初起火灾业务技能、防火巡查基本知识,制定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落实24小时轮流值班,切实保障文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