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安源党校的马克思银质塑像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钟妮 黄洋

20世纪20年代初,留苏学生从莫斯科带回安源一尊马克思银质塑像。它通高15.5厘米,重250克,纯银空心浇铸而成,塑像底座正面铸有俄文“卡尔·马克思”,底座下方有两行俄文:“第6号莫斯科”。塑像做工精细,人物表情惟妙惟肖,是我党最早的党校——中共安源地委党校的实物见证。

image.png

1924年5月,党的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认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根据这个决议,我们党成立了两所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北京党校。

安源路矿(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便成为湖南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地区。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先后到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团组织,成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并于1922年9月成功地领导路矿工人举行了震撼全国的大罢工。此后,安源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党组织建设日趋加强,工人党员人数迅速增加。1923年8月,安源党员人数发展到40人,约占全国党员总数(420人)的十分之一。1924年12月,安源党员人数发展至198人,约占全国党员总数(994人)的五分之一。安源的许多党员都是工人,虽然参加过工人补习学校、工人读书处的学习,也经历过工人革命运动的洗礼,但毕竟未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知识亦十分缺乏。培养和训练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1924年3月召开的青年团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和5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执委会,强调了进行团内和党内政治训练的重要性。中共中央扩大执委会通过的《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第一次发出了设立党校的指示。

为了贯彻党、团中央指示,安源党、团地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设立党校、对党团员进行教育与训练的问题。正在此时,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回国的共产党员汪泽楷、任岳、萧劲光等人被派往安源从事革命活动。他们的到来,为安源创办党校准备了干部,也带来了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

汪泽楷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转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7月回国后奉派到安源,任中共安源地委书记兼宣传部长、安源党团地委教育计划委员会委员长。任岳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夏从苏联回国后,8月奉派到安源工作;10月任中共安源地委组织部部长。萧劲光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夏从苏联回国后,于同年秋由湖南党组织派往安源,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游艺股长。他们带回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萧劲光还带回了一尊马克思银质半身塑像。

这尊马克思银质塑像是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党员回国之前,共产国际应在校各国学员要求,挑选美工人员设计、安排银匠师精心铸造的。当时共铸造了10尊,赠送给各国学员共产党支部。赠给中国班共产党支部的马克思银像为“第6号”。由于萧劲光是被派往苏联东方大学和军事学院学习的第一批学员,这尊马克思银像就由他保存。

1924年夏奉派回国时,萧劲光把马克思银像带回了中国。同年秋,萧劲光由湖南党组织派往安源从事工人运动,他又将银像带到安源。此时,刘少奇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主任。萧劲光向刘少奇汇报学习情况后,并将马克思银像郑重地交给了刘少奇。刘少奇将银像交由时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秘书的梅大栋保管。梅大栋为安徽省旌德县人,1923年10月由恽代英介绍到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作,并兼任路矿工人子弟学校教员,192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秘书。

1924年12月,安源党校正式开办。安源党、团地委各派30人到校学习。分为两个班:一是初级班,专收工人中的党、团员,一为高级班,专收学生中的党、团员。汪泽楷、任岳、萧劲光等人任教,刘少奇也曾到党校授课。留苏学员带回的《政治经济浅说》《俄共党史》《少年运动史》等书籍成了党校教材,每周授课3次共6小时。在介绍到马克思及马克思学说时,教员们便把这尊马克思银像带到课堂上,让党校学员对马克思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安源党校的创办为党培养了人才、造就了干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为我党以后创办党校积累了丰富经验。

1925年9月21日凌晨,湘赣两省军阀武力封闭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开枪打死打伤工人十余名,并将千余工人押解出境,制造了“九月惨案”。俱乐部副主任黄静源被杀害,安源工运遭受重大挫折。梅大栋冒着生命危险,把马克思银像隐藏在装着破烂的一个包袱中,乔装打扮,躲过了敌人的搜查,昼伏夜行,绕大道走山径,终于在10月把银像安全带回了自己的家乡旌德县三都梅村(今版书镇龙川村)。遵照党的指示,他在家乡开办农民补习学校,吸收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新党员在马克思银像前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在梅大栋的发动和领导下,全县党员人数很快发展到30多人,还成立了农民协会、妇女联合会和农民自卫军,点燃了皖南革命的星星之火。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旌德斗争形势日益严峻,梅大栋被迫离开家乡。他的母亲宋坤荣将马克思银像用蜡纸包起来,外面裹上几层布,埋在了柴棚的地下,上面堆上瓦砾、木板和稻草作床铺用,躲过了反动派多次搜查。1962年,梅大栋的儿子梅本华将马克思银像捐赠给当地政府,保存在旌德县档案馆。2010年7月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0世纪80年代,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根据调查线索,派人专程赶赴旌德县档案馆,在安徽省博物馆(现为安徽博物院)的协助下将银像复制出来,展示于基本陈列之中。

这尊珍贵的马克思银像,在风雨飘摇的革命年代,犹如一盏明灯,点燃了共产党员心中的信念之火,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红色记忆。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55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