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保护传承 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记者 杨亚鹏

7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等围绕“加强文物保护 传承中华文明”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前所未有高度重视文物工作。”李群表示,国家文物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始终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李群说,国家文物局积极推进文物保护法修订,在文物保护、文物价值利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打击文物犯罪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创建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联合出台《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推进敦煌莫高窟、应县木塔、大足石刻等保护利用。推进并筹备开展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联合印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等,加强黄河沿线9个省(区)30多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进一步提升黄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国家文物局对文物犯罪始终保持严打态势。李群介绍,自2022年10月部署新一轮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以来,侦破文物犯罪案件7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00多名,追缴文物11万多件。此外,还开展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督促整改文物火灾隐患和问题1.6万多项。

据介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核定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圆满完成。国立蒙藏学校等一批重要革命旧址完成保护修缮和对外开放,联合开展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

文物保护离不开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国家文物局以科技创新支撑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发布《“十四五”文物保护标准立项指南》,部署七大重点领域的标准群建设,开展“数字中轴”等17项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文化项目。下力气解决文物保护力量“小马拉大车”问题,持续增加各级文物保护和考古机构编制,大幅提高文物考古事业单位的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标准,逐步完善文物保护学科体系,积极推进文化遗产大学的筹备工作。

国家文物局积极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督促指导各地切实履行《世界遗产公约》义务,提升保护展示水平。李群表示,国家文物局今年连续组织召开全国大运河、长城保护工作会议,系统部署近期工作任务。组织各地启动实施莫高窟、长城、大运河等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的修缮、展示、阐释工作,对世界遗产加强监测预警,探索系统保护、科学管理、全面展示的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介绍,国家文物局通过强化城乡建设中文物保护、不断完善制度设计,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视乡村文物保护、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等举措,发挥文物资源独特优势,统筹兼顾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敦煌莫高窟并不存在‘湿度飙升、山洪和洞窟塌方’这一现象。”邓超正面回应了近期相关媒体对于敦煌莫高窟的不实报道。他说,敦煌莫高窟所在区域气候整体呈暖干化趋势,近几十年来未发生过洞窟坍塌现象。莫高窟文物保护成效显著,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莫高窟本体保护、崖体加固、环境整治等项目51项,敦煌研究院已累计完成86个洞窟整体保护修缮。

深化文物考古研究阐释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锚定新时代中国考古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发展,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推动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目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进入第五阶段。全国29家科研单位的500余名研究人员,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分8个专题推进,已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李群介绍,这些重要进展包括核心遗址田野考古工作取得新进展、测年方法取得新突破、精细化古环境复原、深入推进古代生业经济研究、考古学理论研究持续深化等。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下一步工作,他表示,将继续深化研究,用更多科学考古的成果,深入实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

“考古中国”立项夏文化研究、石窟寺考古等18个重大项目,批复实施427项主动性考古项目,93家机构的110余支队伍参与其中,23个省(区、市)“先考古、后出让”政策落地……浙江良渚、陕西石峁、四川三星堆、河南二里头、西藏夏达错、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等遗址取得重要发现,为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提供了崭新的实物证据。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认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实施,推动了重大领域、关键问题取得进展和突破,区域性文明进程研究全面推进;促进了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考古学和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密切合作;建强了考古队伍,央地、校地、省际共建了高水平科研平台,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在合作攻关中脱颖而出;以史育人成效显著,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近两年,我国水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整体打捞入坞,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展现了中国的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南海深海发现大型古代沉船,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脚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水下考古迈入深海考古新阶段。

“国家文物局评定和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数达到55家。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基本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考古工作都提前稳步实施,路县故城、朔门古港遗址成为城乡建设中文物保护新典范。”李群说。

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效能

2022年,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免费开放率达90%以上,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推出线上展览近万个、教育活动4万余场,网络浏览量近10亿人次,新媒体浏览量超百亿人次……博物馆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基本建成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到博物馆看展览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新的生活方式。”李群说,国家文物局通过持续推介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等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从5个方面发力,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表示,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博物馆开放机制,继续推进博物馆领域的一些重点改革任务;二是优化体系布局,继续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和国家重点专题博物馆创建,统筹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发展;三是夯实发展基础,开展馆藏一级文物备案复核工作,推进馆藏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实施,加大基础信息开放共享力度;四是提升服务效能,组织在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活动,指导各地因地制宜优化门票预约制度;五是扩大传播交流,加强与媒体合作,策划推出一系列精品节目,讲好文物故事、传播历史文化。

近期,特别是暑假及节假日参观高峰期,可以看到博物馆观众量急剧增加,有限的门票数量难以满足广大观众的参观需求。

“我们就这个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发现出现预约难的博物馆主要集中在热门大馆。”刘洋认为,预约难的问题反映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高品质文化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一些“黄牛”抢票、囤票干扰了博物馆的正常运营。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文物局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积极响应,通过采取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参观人数限额等多项措施优化服务。故宫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等设立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快速预约和检票通道,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北京警方对加价倒卖免费门票的“黄牛”进行专项打击。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出台专项管理办法,规范社会讲解及商业拍摄,优化参观体验。很多博物馆还及时发布票务信息,实时发布展厅的游客数量。

下一步,“我们将从扩大服务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强化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创新工作思路、完善预约机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刘洋表示。

提升文物传播力影响力

今年以来,从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发布《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西安宣言》,到举办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活动,开展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再到联合摄制《寻古中国》等精品节目,联合开展“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何以文明”数字展览亮相联合国总部,我国文物传播影响力持续提升。

“我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主要做了正面宣传塑造文物‘大品牌’、主题活动壮大文物‘朋友圈’、精品节目点燃文物‘共情点’等工作。”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表示。

举办9场新闻发布会,组织20余次主题宣传,成立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开通官方视频号,今年1至6月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访问量同比增长46%,联合全国近200家文博单位建立文物新媒体传播矩阵,国家文物局在携手并肩中讲好文物故事。

国家文物局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和媒体平台优势,持续推出文物价值阐释传播精品,与中央网信办联合推介《文物保护在行动》系列短视频等100项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10集《习近平的文化情缘》系列微纪录片,网络触达量超66亿次,联合摄制《寻古中国》系列节目,阐释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历程;与新华社联合制作《文物说节气》等专题广受好评。可以说,文物已经走出“深闺”、走近观众,穿越时光、融入当下,推动了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金瑞国说,国家文物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深入挖掘文物的多重价值,持续推进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努力构建全类型、全链条、全媒体、全方位的文物宣传体系,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传播开,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作为我国主导创建的首个文化遗产领域国际组织,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发布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西安宣言》,启动了亚洲文化遗产基金,成立了“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

“联盟大会召开后不久,习近平主席见证了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签署政府间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成为中国-中亚峰会期间文化遗产领域的重要成果。”国家文物局交流合作司(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司长(主任)温大严说。

党的二十大后,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文物局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持续深化与文化遗产大国和文明古国在协议商签、联合考古、世界遗产、水下考古、博物馆交流、人员培训、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等领域深度合作,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内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东盟等国际平台广泛结交朋友,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发出中国声音;与柬埔寨、尼泊尔、缅甸、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有力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温大严表示,国家文物局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致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贺信精神以及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持续推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走深走实,建强建好秘书处,做好内外协调统筹,用好国际平台,发挥文化遗产弥合分歧、凝聚人心的独特作用,多措并举实现文化遗产外交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1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