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从大洋彼岸归来的珍藏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马冠群

2015年7月20日,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收到一封厚厚的信件,信封上的邮戳显示来自加拿大。信件一路漂洋过海,历经十几天的辗转颠簸,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台儿庄。信封里面装的是两页普通的手写信纸,还有一个透明袋子里面装有一块破旧带有字迹的布。凭着职业的洞察力,纪念馆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份珍贵的抗战文物。

经认真检阅得知,信件和文物是台儿庄战役烈士李友于之子李华麟于2015年7月7日在加拿大寄赠给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

image.png

这件文物是写于1938年的一份祭文文稿的一部分,长80厘米,宽62厘米,四边不整齐,明显有裁剪的痕迹,为毛笔竖行书写。祭文写在污渍斑驳的布料上,虽然已经无法恢复原有的样子,但从依稀可辨的字迹中依然能够看到:“呜呼:诸公其竟死耶!诸公之精神实不死!且不徒死,后之继者将踏诸公血迹而前仆后继,誓与侵略我之暴敌——日寇,以铁血周旋到底,冀求获得最后胜利;一以慰诸……”等字样。

短短几行文字,彰显着烈士们铁骨铮铮、共赴国难的精神。即便历史过去了85年,重新阅读这些文字,仍然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散发出的那份前仆后继、誓死抗战的悲壮和正义凛然、光照日月的决绝。

李友于,字右卿,1905年出生于陕西扶风县南阳乡龙李村。其父李士清考取晚清的优贡生,一生致力于弘扬关洛之学,主张以儒学为中心,融合佛家、道家哲学思想。李士清历任扶风劝学所所长、县高等小学学堂长、陇州知州,他深谙教化之道,在当地兴办学堂,劝人读书行善。

有着深厚家学传承的李友于,不仅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也继承了父亲强烈的家国观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李友于在扶风第一高等小学、陕西省立一中学习毕业之后,毅然选择报考了当代名将的摇篮——黄埔军校,1925年成为该校的第四期学员,立志投笔从戎,报效家国。

1926年3月,黄埔军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李友于被编入第四期步科第二团第一连,在经历了学校入伍教育、分科教育和军官教育全期异常严厉的训练以后,同年10月毕业,终于实现了他去前线杀敌报国的愿望。

1933年2月,日本关东军分三路向热河发起了进攻,长城抗战拉起序幕。同年3月,随着战线全面拉开,双方经历了十数天的极限拉锯战,都加大了兵力投入以期赢得战争。当时,李友于被任命为第二师第八团迫击炮连连长,奔赴华北参加长城抗战。

4月23日,三千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再次向南天门进攻,后又以一个旅团的兵力从四二一二高地迂回到兴开岭,向李友于守卫的兴开岭四零五五高地展开攻击,“战况之烈,亘古未有。至第四日晨,左翼高地失守,全线遭敌俯射,其危急千钧一发”。李友于率仅余的40名士兵“各携炸弹三枚,往返肉搏达三小时之久,敌弃尸溃逃,全局转安”(公励生:《祭友于文》)。

李友于以一身肝胆的血肉之躯,率领部众誓死抵抗侵略者,彰显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也让自己在炮火的洗礼中得到了历练。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李友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五二九团一营营长,随部队奔赴抗战前线。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儿受命之日,心情澎湃,扶危定倾,赴汤蹈火,以雪国耻,革命军人之职责也,望大人珍重,静候佳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遭难之际,李友于挺身而出,毅然告别亲人,走上了“为万世开太平”的道路。

1936年,抗战初期的绥东之役,面对日军的侵犯,李友于率领所部先发制人,取得了百灵庙之战的初捷,为光复百灵庙奠定了基础。

1937年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后,即调兵大举进犯华北。李友于所在的第十三军奉命担负平绥线东段防御。面对装备精良,人数数倍于己方的日军,他带领所部坚守数日,与日军开展了20天之久的激战,粉碎了日军“三日拿下南口”的狂言。

国民党中央社报道这次交战:“倭敌以步骑兵七千人,飞机数十架、坦克三十辆、野炮六十门轮番袭击南口两侧,罗团官兵与敌激战,大部殉国,但士气不减。”

从北伐战争至抗日战争,由于李友于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卓越才能,尤其是在南口战场上的突出表现,让他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副等职。

在西安省亲时,李友于接到上级电令——擢升为上校团副。陕西省政府在西安为他召开庆功会,并赠送一面银盾。他在会上说:“离家时我父郑重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汝为军人,当膺命保国。我决心重上前线,上报国恩,下卫国土,不捣黄龙,誓不生还。”

之后,李友于跟随罗芳珪麾下的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五二九团和第二十军团转战于晋、冀、豫三省。

1938年3月,日军再由津浦路南北对进,企图借路台儿庄一举夺得徐州,进一步攻占武汉,实现迅速灭亡中国的野心。在战局危殆的形势下,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指挥汤恩伯第二十军团同孙连仲第二集团军、桂系、东北军、川军、滇军等地方部队,采用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战略方针迎战日军,以阻击日军的南进。

4月初,五二九团于台儿庄以东的大顾栅村连克敌方三处阵地,重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其间,李友于经常鼓舞士气地对将士们说:“今日之战,有进无退,有我无敌,我等报国,正当时也。”

深感台儿庄战役意义的重大,李友于每天宵衣旰食,严阵以待,6日下午,为侦探敌情,勘查阵地,亲临火线,与罗芳珪团长在大顾珊村外前沿阵地,突然遭遇敌方袭击,弹片击中他的头部和胸部,在台儿庄大战震撼寰宇的前夕,他壮烈牺牲,英勇殉国,年仅33岁。

台儿庄大捷后,李友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少将,陕西省政府为他和所有阵亡的陕西籍将士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地方各界人士纷纷献上祭文及挽联以表哀思。随后,扶风县民众教育馆将他的遗像、手稿、战地照片、纪念章等展出,在当地起到了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李友于烈士殉国时,其子李华麟尚是小学堂学生。1946年,李华麟自家乡扶风赴台湾东吴大学就读,毕业后在当地工作,曾任于右任秘书、国民政府监察院顾问、台湾崇右企业专科学校第七任校长,退休后旅居加拿大。

叶落归根,身在异国的李华麟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1989年,李华麟第一次回到家乡祭祖、寻根。在西安逗留的几天中,曾有一位乡亲长者造访,并奉送了一份令人意想不到的礼物,那就是当年陕西省为台儿庄大战牺牲的官兵开追悼会时,存留下来的一篇不完整的祭文。

文字不多,却匕首投枪,寄托了民众对烈士的哀思,彰显了奋斗不息的民族气节,李华麟以敬畏和热忱的心情,对这件文物精心珍藏了整整26年。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李华麟内心感慨万千,决定在7月7日把这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赠予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让文物继续发挥其历史价值。他在信中说:“恳请贵馆允诺展示,以励后人,让国人牢记过往的一段血泪悲壮历史,并能团结奋斗,建设富强祖国。”

2020年9月2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李友于赫然在列。这是国家对李友于为民族抗战的认可,也是对流血牺牲的英烈的缅怀。

抗日战争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离我们日益远去,但这份珍贵的文物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这份抗战文物构成了日本侵略军罪行的铁证,也是给予日本右翼势力蠢蠢涌动的法西斯思想倾向的有力反击,是当今我们进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支持。

历史不能被遗忘,吾辈定当要自强,这触目惊心的祭文文稿,激荡着我们炽热的爱国之情,警醒着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我们没有经历那段历史,却透过文稿仿佛触摸到了那段历史,穿越历史烟云,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依然震撼人心。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35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