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建 赋能馆校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吴明平 徐世勤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为发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馆校合作共建博物馆课程应运而生。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简称“七中育才”)与博物馆深度合作,搭建有效交流平台,在教学与研究中拓展路径、整合资源,呈现独具特色的博物馆课程风貌,更好地赋能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初见——文史探究 关注素养

博观历史,才能真正地读懂来路,初心不忘,则是对于历史传承的深情守护。七中育才的博物馆课程建设,离不开众多教师的探索热情,如七中育才教师徐世勤和叶德元,他们深谙历史文物,热爱博物馆,并带着这份热爱将历史课堂变成重要阵地,培养了一批批“文物迷”学生。2010年,七中育才第一次带领学生走进建川博物馆开展“文史探究”活动,自此开启了积极探索博物馆课程体系建设,对博物馆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厚,“走进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的育才师生周末、节假日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

image.png

精进——规划迭代 建构体系

2019年,七中育才对“文史探究”活动课程进行了调整升级:确定“培育有深厚底蕴的文化创新者”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目标,规划好课程的研究类别、推荐项目和研学地点,由学生自行确定研究主题并设计路线。同时,建构三个领域、六个模块的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群,应对各学段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七年级学生走进金沙博物馆、成都博物馆寻根溯源;让八年级学生走进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川剧博物馆感受传承创新;让九年级学生走进杜甫草堂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厚植家国情怀;为初中学段建构起以“天府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课程体系,每学期重点走进一家博物馆,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

接续——精研课例 精彩绽放

博物馆课程既是对历史与文化的探寻,也是对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为此,七中育才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从2019年开始,连续4年开展不同主题的博物馆课程的课例研讨。

2019年,以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为探究对象,徐世勤执教课例《织成蜀锦千般巧》,集语文、历史、政治、艺术、生物、地理、物理等于一堂,是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课;2020年,以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主要探究对象,叶德元执教课例《乘梦而来》,整合多学科知识,以“幸福梦” “飞天梦” “家国梦”等版块教学,不断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最后呼应成都大运会主题“在成都,成就每一个梦想”,让学生深刻理解天府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2021年,以三星堆博物馆为主要探究对象,七中育才教师李萍执教课例《一起去追“星”》,带领学生走进三星堆,学生通过设计制作海报、推介体验等活动,近距离感受古蜀文明的魅力,探寻文物之美。同时,该课程通过四川云教、育才网校面向全国两百多所学校进行了课程直播,扩大了“巴蜀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影响力和辐射面;2022年,七中育才教师贺文以宋瓷为探究对象,整合历史、化学、美术学科,通过“观瓷”“制瓷”“品瓷”三大情境创设,带领学生挖掘宋瓷的文化艺术特质,探寻宋瓷的独特韵味,深刻感悟宋瓷所展现的时代风貌。

微光——五育融合 “五进”闪光

博物馆作为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形式的学习资源,也为学校的学科融合提供了研究场域。

“双减”之后,七中育才开设周末托管课程,进一步完善减负提质导向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其中“五进综合实践课程”独具育才特色。该课程系统开发了以走进博物馆、走进图书馆、走进大自然、走进影剧院、走进实验室为主要学习场域的“五进”周末托管课程。

藏品即知识,场馆即课堂,以更加广阔的学习场域、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助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五进综合实践课程’之走进博物馆”活动是在历史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每走进一座博物馆都带着探究的主题任务单,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现场分享,即时总结评价,实现了把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博物馆,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周末生活。

增辉——探索博观 博物蕴美

对博物馆课程的探索,是对历史的深入学习,也是用一次次进步对时代发展作出积极建设,将探索博物馆的结果外化成课例,让博观与蕴美共生。

2018年,七中育才立项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专项课题“博物馆资源在初中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不仅顺利结题,而且并被评为“优秀课题”;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历史、生物、美术学科共同走进成都博物馆,以“博物馆里的马文化”为主题带领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历史、地理、艺术学科协同走进成都博物馆,以“博物馆的力量”为主题带领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地理、历史、纪检干部共同走进水井坊博物馆、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以“锦江水清,博物育廉”为主题,开展主题教育。这些课例的生成, 让博物馆课程的探索可视化、成果化,具有一定博物馆课程的借鉴意义。

image.png

共育——馆校携手 启智润心

2021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成都博物馆协会和成都博物馆牵头,联结成渝两地近20家文博单位及成都市部分中小学校,共同推进“巴蜀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的实施开展。作为其中一员,七中育才将博物馆课程建设作了纵深发展。在成都博物馆的专业指导下,学校参研教师的研究水平、对课程的理解能力、馆校双方合作的路径进一步拓宽。准确提出核心问题,确定核心任务,在核心问题下分解出几个子问题,由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根据问题设计任务,根据任务进行有目标的课内外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五育融合。

七中育才先后与成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合作,通过开展文博资源调研和课程研讨,联合成渝地区具有巴蜀文化代表性的文博单位,遴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遗存和藏品资源,在厘清巴蜀文化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五育并举”关键要素,扣合新版学科课程标准,构建起具有鲜明巴蜀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涵盖巴蜀地区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主题,对标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14门学科,28个课题,37课时教学内容,配以完整的教案、学案及课件。

在“巴蜀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实施期间,成都博物馆与七中育才学校共同完成了《我的家在巴蜀》(初中版)的编撰出版。同时,积极参与流动展览“巴蜀文化流动展览”的巡展。展览以展板与仿制文物相结合的形式走进校园展示,通过现场讲解、学生互动留言等形式展开活动。学生们通过制作巴蜀文化小报、完成巴蜀文化研学学习单、制作文物仿制品、巴蜀美食制作、参与漆器、蜀锦、天府石犀、画像砖互动手工活动等多样化的探究学习,深入了解巴蜀文化内涵,感受巴蜀文化魅力。

目前馆校已联合开展活动50余场,惠及学生3500余人,深受欢迎。这一项目的实施打开了馆校协作模式的新路径,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了博物馆资源的有机整合,促进了馆校教育工作的跨界互融。同时,博物馆与学校之间建立起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具有一定的可借鉴、可推广性。这种与市(区)、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建立合作机制,开展线上交流互动与线下实地研学、主题探究等形式的合作,让博物馆课程项目惠及更多青少年,真正达到博物启智,课程润心的目的。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56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