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广州珠江南岸,毗邻海珠桥的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占地面积8280平方米,是依托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大元帅府旧址而兴建的人物旧址类纪念馆,现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交流点,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广东省、广州市和海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广州市文明旅游示范景区(点),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
1917至1925年,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其中两次在此开府办公,领导护法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筹建黄埔军校,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里是孙中山护法运动大本营,国民革命策源地,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成功运用“统一战线”这一革命法宝并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见证地。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前身是兴建于1906年的广东士敏土厂,现存门楼、两栋中西合璧的外廊式建筑,2019年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1997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保护利用,辟为纪念馆。
目前,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藏文物1.2万件(套),珍贵文物700余件(套)。馆内设有“帅府复原”“捍卫共和 复兴中华——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孙中山早年的奋斗历程”“一个澳洲建筑师的中国情结”“帅府名人”等基本陈列及数字互动展览“孙中山在广州革命活动史迹”。
如今,广州大元帅府旧址与门前的大元帅府广场、孙中山戎像、大元帅府码头整体相连,已成为广州市集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参观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
精准施策,不断加大旧址保护力度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本体是既最重要的文物,也是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1999年,旧址进行第一次全面修缮工作。
十年来,纪念馆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开展旧址全方位保护工作,每年请专业机构对旧址建筑本体的沉降、倾斜等进行监测,持续开展白蚁防治,组织旧址房屋鉴定,开展文物建筑“岁修”工作,加强旧址保养维护工作。
2019年,纪念馆对靠近文物建筑破坏旧址散水坡及周边地面以及影响旧址本体安全的小叶榕、橡胶榕等乔木进行迁移,移种了与旧址环境更为协调的大王椰、狐尾椰等,解决了旧址旁根系发达的乔木侵袭问题,确保旧址基础安全。2020年,实施雨污分流项目,对旧址范围内的下水管网进行调整优化,新设拍门井,有效防止市政管网和江水倒灌;更换污水井水泵,有效排出积水;积极与属地三防部门联动,及时提请关闭珠江河涌水闸,解决了旧址水患问题。
此外,2019年,启动旧址屋面和平天台修缮工程,2020年获国家文物局立项,2021年设计方案审批通过并获得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同时,纪念馆开展旧址预防性保护研究和设计工作,完成《广州大元帅府旧址安全监测预防性保护项目设计方案》,接下来将在旧址内布置监测设备,对旧址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振动、变形、气象水文环境及生物防治(白蚁)等。
2022年,纪念馆组织实施修缮工程,对屋面进行揭瓦重铺,对平台、天台的防水层进行重新铺设,彻底解决屋面渗漏水问题。目前,该工程已通过预验收。
持之以恒,守护革命文物并建立五大藏品体系
一直以来,纪念馆紧紧围绕“以文物立馆”为宗旨,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十年间共征集文物藏品3860件(套)。其中,有两批文物珍品是从海外征集的,共1602件(套)。一批来自古应芬家藏,有未刊函电文稿等文物764件(套),包含一级文物9件(套),二级文物108件(套)、三级文物450件(套)。这批文物的入藏,使馆藏珍贵文物数量倍增。另一批是刘纪文家藏,有函电证、照片、书画等文物838件(套)。古应芬、刘纪文曾是广州大元帅府重要军政成员。这些文物不仅记录了他们的个人事迹,更重要的是蕴藏着一大批与孙中山、朱执信、周恩来等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的文物,弥足珍贵。
目前,纪念馆藏文物标本在内容方面已形成孙中山、宋庆龄等帅府名人物品、民国广州市政建设物品、民国广州经济文化物品、晚清民国童服童饰、近代广州风俗风情画五大藏品体系,凸显帅府特色。
为了让馆藏文物发挥更大作用,纪念馆先后出版了《古应芬家藏未刊函电文稿辑释》《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可移动文物普查编目(上下册)》《洋画·羊城·洋风》《华韵新姿——19-20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服饰》等帅府藏品研究书系。目前,正在积极整理出版《馆藏文物赏珍》《刘纪文家藏历史文献》《古应芬未刊函电文稿辑释》等文保。
与此同时,纪念馆进一步加强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持之以恒守护革命文物,添置了轻便型氮气杀虫消毒装置、恒湿文物储存柜等;利用现代科技强化文物预防性保护,还完成珍贵文物孙中山行书《知难行易》《赵少昂赠刘纪文花鸟》等书画藏品修复工作;2020年,推出的广东省首个抗疫专题展“逸仙人的家国情怀”有力地丰富了馆藏,拓宽了征集范围。
立足特色,以多种形式讲好帅府故事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依托广州大元帅府旧址而建,而旧址是孙中山、宋庆龄伉俪曾经共同生活、战斗的地方,是孙中山晚年政治辉煌的顶点,也是宋庆龄走向政治舞台的起点。2012年至今,纪念馆结合孙中山与宋庆龄诞辰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先后举办了“孙中山的建设理念与广州实践”“捍卫共和 复兴中华: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孙中山早年的奋斗历程”“夫人·战友·共产主义战士:宋庆龄在广州的早期革命活动”等展览。
孙中山晚年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护法运动,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投身革命。基于这一历史特点,纪念馆还特别推出“帅府名人系列展”,先后举办了刘纪文、宋子文、李济深、梅屋庄吉、宫崎滔天、陈铭枢、程潜、叶挺等20多个帅府名人展,已形成展览矩阵。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成功运用“统一战线”这一革命法宝并取得辉煌成就的见证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十年来,纪念馆深挖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结合中国共产党重大纪念日,先后举办了陈独秀、李大钊、杨殷等红色人物展览及“笔尖下的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进步报刊选萃”“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大元帅府:馆藏第一次国共合作文物展”等。
同时,充分挖掘利用馆藏文物资源,举办了“百年绣品解花意”“无言的祝福:童服里的故事”“洋画·羊城·洋风”“华韵新姿:从余翠雁女士藏品看19—20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服饰”“大千世界方寸间——馆藏民国香烟画片展”“近代名人诗词书画展”“足下生花——水泥花阶砖的故事”等展览,备受社会大众关注和喜爱。
多年来,纪念馆因地制宜、精准定位、挖掘内涵,多维度延伸展陈空间,不断持续推出高质量原创展览。“捍卫共和 复兴中华: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和“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孙中山早年的奋斗历程”先后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和2020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孙中山早年的奋斗历程”“夫人·战友·共产主义战士:宋庆龄在广州的早期革命活动”“足下生花:水泥花阶砖的故事”等展览入选“广东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2021年,“笔尖下的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进步报刊选萃”入选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展览“逸仙人的家国情怀”荣获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庆祝建党100年·践行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一等奖。
此外,近年来纪念馆积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与上海、湖北武汉、江苏南京、澳门,以及新加坡等地和孙中山、宋庆龄相关的纪念机构或协会合作,举办展览、开展活动;与香港、澳门、中山、深圳等地文旅单位合作,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参与塑造湾区人文精神;与西藏自治区、贵州等地的中小学校合作,以送展等方式,积极参与文化帮扶工作。
坚守目标,不断创新打造纪念馆文化品牌
为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教育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教育系统资源和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聚拢,强化其教育深度和广度,纪念馆不断加强馆校共建机制建设,深化馆校合作。利用各类基地平台,与学校开展联动;每年举办联席会议,加强日常沟通,维系馆校情感;以开放的态度,针对不同学校的特点,策划不同主题、内容和形式的教育项目,深化馆校合作。
纪念馆先后与包括西藏自治区、贵州等地在内的100多家大中小学校共建,合作项目近80个,包括:主题系列课程、博物馆戏剧表演、思政教育沉浸式课堂、文创设计、研学开发、课题联合研究等。其中,与15家中学合作开展的“历史主题研究实践活动系列”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查阅档案馆、翻阅书籍、走访现场等形式,探讨历史问题,并形成论文或调查报告。近年来,完成“铿锵玫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著名女性”“消失的行业”“拾起历史碎片——广州抗战遗址参观札记”“品味经典 感悟大师”等历史主题研究实践活动,收集了近200篇由中学生合作撰写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并正式出版多本活动论文集。
这十年,纪念馆一直遵循“从项目化到品牌化”的工作思路,并形成“以品牌建设为中心”和“以项目推进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在不断创新,不断累积,塑造纪念馆文化品牌的过程中,打造了“帅府之夜”“笑语满府”等文化品牌。
“帅府之夜”是依托广州大元帅府旧址在夜间举办的一场艺术盛宴,充分利用建筑之美,将恢宏挺拔的帅府百年建筑与舞台融为一体,配合专业舞美设计,以歌唱、舞蹈、朗诵、乐器演奏等形式,呈现精彩绝伦的视听效果。这个持续9年的项目,已陆续推出“实景朗诵会”“薪火·传承”“‘百年帅府’原创情景组歌”“携手1924——再现式历史实景剧”“寻味帅府 邂逅甜蜜”“爱若有来世——原创情景舞蹈诗剧”等精品活动。
作为博物馆戏剧教育项目的“红剧场·戏剧工作坊”,利用纪念馆旧址、展览、藏品,通过戏剧的方式讲述历史故事,弘扬伟人精神。学员通过戏剧方式穿越时空对话历史,学习表演、排练剧本、体验拍摄的过程,增强他们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目前,该项目已持续推出了4个剧目。
而针对传统节日开展的“笑语满府”系列活动,以DIY、手工、游园等互动活动为主要载体,让观众领略传统节日内涵、认识节日习俗、了解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认同感。十年来,该项目已开展活动130余场,参加人数超过1.5万余人次。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纪念馆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和有新意的活动,如“‘歌唱时代 乐动心声’融合音乐会暨‘志愿助残 阳光行动’关爱青年残疾人志愿服务大型集市活动”,以“以岁月温情 赠母爱深沉”为主题的母亲节感恩活动并赴澳门参加“2023澳门国际博物馆日嘉年华”活动,以及“盛世流光——曹晖摄影作品珍赏”展览并向社区及共建基地的党员送上《博物·观影》党课,举办“印记——沪粤两地孙中山革命史迹展”并携文创产品参加“趣文博 遇见美好生活”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主会场活动和第31届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博物馆之旅”专区等,社会反响强烈。
博物馆既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十年来,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在保护保养好旧址的前提下,持续创新纪念馆教育内容和方式,推进纪念馆教育高质量发展。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作为博物馆人,要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的发展道路,只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执笔:程存洁 庞梓浩 曾舒慧 朱志龙 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