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花落砚香”明清文房雅器展是北京艺术博物馆的精品文物展。“瓶花落砚香归字,风竹敲窗韵入书”是清朝曾国荃的名联,是一幅题书斋联。字含花香,书有竹韵,闲情逸致,跃然纸上。插在瓶子中的鲜花掉落到盛有墨水的砚台里,花香融入墨中,当用毛笔蘸墨书写时,所书之字散发出花的清香;一阵风吹过,摇动了窗外的竹子,竹子的枝叶打在窗户的窗框上,敲击出有韵律的声音,主人读书窗下,这有韵律的声音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了书中。此次展览的主题正是选自其中,读书写字有如此雅韵,可见其人不俗。中国古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向来都是一张桌子方寸间将文化、才华、学识、阅历体现得淋漓尽致。
刚拿到布展资料时,我们将如何让展览从传统展览里面跳脱出来作为首要目标。此次展览的建筑载体是北京艺术博物馆,是由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皇家庙宇万寿寺转换而来,这里是皇家专用庙宇,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东中西三路建筑。北京艺术博物馆现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十二万余件,主要包括历代书法和绘画,碑帖及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宫室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还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民国的古籍图书十余万册。
我们研究分析了北京同类型的双IP建筑载体博物馆,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五塔寺年代较早,堪称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策展思路上希望将本次展览作为一个载体,统领、链接、融合蕴藏于“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这两大IP当中的建筑、园林、馆藏文物、各专题展览等元素,把文化资源带来的独特性和文化资源与博物馆的融合性相关联。打造双IP,深入挖掘IP内涵,建立内在联系,实现两位一体、共融共存,将建筑本体的寺庙佛文化、行宫皇家生活场景、园林美景与馆藏元素,通过展厅的“数创空间”和新的组合方式建立内在联系,打通万寿寺室内各个展厅之间的展陈内容,打通室内展厅与万寿寺园林美景。将美景融入展厅、建筑融入内容、展品融入场景、诗歌融入美景。
展陈空间意境的重点在于营造书房清雅的陈设,打造生活美学范本。以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这一中国百年美学著作为创意蓝本,构思此次展览空间关系的组合和视觉系统。《长物志》通过对生活细事的推敲来表述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美学理想,这与我们的策展思路相契合。展陈空间的布置上亦是遵循了“度”“合”“雅”“美”的布展逻辑,展览尺寸、材料相宜以求“度”,内外场景、内容相宜以求“合”,设计式样、氛围相宜以求“雅”, 陈设装饰、造物相宜以求“美”。
文房,是一个文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空间,是他们寒窗苦读、著书立说、燕闲清赏、雅集畅叙之所,是其精神世界的外化体现,正所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冬置暖砚炉上。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斋中一器一物,可用可赏。笔墨丹青之余,琴棋书画提升了生活格调,花鸟鱼虫增加了动静之宜,江树云帆赋予了人文情怀。
古人好古,读先贤书,重历史经验,发思古幽情,追求会古通今的乐趣。书画真迹、碑帖原拓、古籍善本自然是书房的珍品,那些文房用具也最好有些古意。明清两代文房器物,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工艺奇巧,凝聚了厚重的文化积淀。文房器具或简或繁,带有一种“雅”的特质,是雅致、雅趣,也是雅韵,代表了主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展览有三个组成部分,“文房雅好”单元主要展示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文房雅玩”单元展示四宝之友——笔墨纸砚的各种辅助用具以及印章艺术、印泥盒方寸之间的书房美学,“文芳雅尚”单元主要展示仿古之风器物及香炉、香筒、如意、钟磬、数珠、镜、钩、琴、剑等等这类“闲物”。三者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前人对于清雅书房的追求方向。在每一个部分的开篇,设置了一处窗景,将原本散落在各个展示节点上的代表性展品做一个统领。透过窗景的解析,观众可以更加清晰地去了解文房雅器材质之精、造型之雅、纹饰之美,品味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感受中国传统文人崇尚自然、简而不繁的审美取向及卓然于世的个性表达。
希望通过这些雅致文房器具的展示,观照古今、达趣通雅,为当下生活寻觅一方自我之境,平添一份对美好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