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文物史料讲述雨花英烈事迹“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 巡展在北大红楼举行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

image.png

6月30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巡展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拉开帷幕。

北大红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落成于1918年,原为北京大学校部、一院(文科)、图书馆所在地。这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建筑,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对推动全国范围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七一”前夕在这里启动“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巡展,是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配合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向党的生日献礼。

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展览

此次巡展,是2023年度江苏省博物馆纪念馆精品展览巡回展项目,也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三年巡展项目,第一站选择“七一”前夕在北大红楼举办,寓意深刻。因为在众多的雨花英烈中,有邓中夏、朱克靖、谭寿林、刘雪亮、刘亚生五位英烈是从北京大学走出的,他们见证了北大红楼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的独特地位。特别是邓中夏烈士,他是北大红楼走出的最早一批共产党员,具有典型性。今年是邓中夏殉难90周年,明年是邓中夏130周年诞辰,之所以选择在北大红楼举办此次巡展,具有特殊意义。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一处集中殉难地。无数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最后血洒雨花台。雨花英烈来自全国20多个省,其中大多数是共产党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身份,其中许多人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教育,他们倒在与敌人斗争的最前线,其中很多人被捕后经受了严刑拷打甚至生死考验,最后英勇就义。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闪耀着伟大民族精神的光芒,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次展览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基本陈列为基础,重点选择了与北京密切相关的雨花英烈文物史料,也是首次对在北京地区从事革命活动的雨花英烈的相关事迹进行集中梳理和展示。展览以100余件文物藏品,200多幅照片,直观、深刻地展示了30位雨花英烈的事迹。

诸多珍贵展品首次进京展出

建党百年“红色百宝”之一邓中夏小学时期的手抄课本

雨花英烈邓中夏是北大红楼走出的最早一批共产党员,此次展览展出了邓中夏小学时期的手抄课本,课本长21厘米、宽13厘米。虽然课本边角破损、纸张发黄,但仍能看得出字体端正隽秀,其中抄写的内容也清晰可见。这一手抄课本2021年被新华社评选为建党百年“红色百宝”之一,被誉为是一件蕴含着百年大党“学习基因”的文物。这一展品背后的故事,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邓中夏自幼勤奋好学,以小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进入中学后每门功课都位列全校前三,得到“减免学费”的待遇,直至考入北京大学。他的少年时代是在家乡的小山村度过的,即便是在那个信息传播不便的年代,邓中夏的手抄课本竟然抄录到许多罕见的书籍内容,涵盖许多国家的地理知识,同时细述了中国疆域、水道、形势、海防等各类知识。在评选时,新华社对此予以评述: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提升理论修养,强调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骨子里的“学习基因”,让百年大党与时俱进、愈显年轻。

少年邓中夏的手抄课本无疑是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邓中夏读书不局限于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涉猎广泛、胸怀世界。

在课本中,邓中夏标注各个章节,并分类归纳各部分内容,对其中出现的错别字也一一在空白处修改。如此严谨的习惯,无疑为他在革命时期创办《劳动者》周刊、创建工人夜校打下坚实基础。

邓中夏牺牲后,课本一直由邓中夏的养母保存,之后她将其交给了邓中夏的妻子夏明。1954年,夏明又将其赠送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后被评为馆藏一级文物。

北大红楼是雨花英烈邓中夏曾经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今天,他的事迹和精神随着展品重回母校,让开展当天来参观的北京大学学生喻伟感受深刻,他动情地表示:“透过邓中夏同志的手抄课本,我仿佛看到了年轻的他,那时候他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用遒劲有力的字体,写出了一身正气,那文字承载着爱国的情怀,承载着思想的伟力。文物虽无声,但透过岁月的洗礼,其承载的精神不朽。透过这件文物,仿佛与英雄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视。”

《雨花祭——献给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曲谱的故事

在这次巡展的展厅中,一件尤其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雨花英烈吕惠生之子吕其明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谱写的,有着15个乐章、长达60分钟的管弦乐组曲《雨花祭》曲谱手稿。

关于这份手稿的诞生,吕其明在回忆文章《我的晚年创作生涯》一文中记述了它的缘起——

1998年11月,我家来了三位客人,他们是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我的父亲吕惠生就是在南京牺牲的,并在雨花台有陈列专柜介绍。他们邀请我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写背景音乐。我没有细想,对三位客人说:“我是烈士的后代,为烈士纪念馆创作背景音乐,义不容辞,一定把它写好。分文不取。”当客人问我有什么要求时,我说,希望再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瞻仰学习。我又与纪念馆约法三章:第一,以普通文艺工作者、烈士后代的身份去学习,因为我当时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我不要他们对等接待;第二,不住高级宾馆,不参加宴请活动;第三,不接受媒体采访,不旅游,只瞻仰中山陵。

1999年1月,我在南京一个部队招待所里住下来,每天步行5分钟,走到雨花台。雨花台一开门,我就跟随观众进入,体验着普通观众的心情,思考应该创作怎样的音乐。同时,我阅读大量烈士的英雄事迹……

据后来采访吕其明的记者记述,他在雨花台采风之后,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即伏案创作,晚上八九点钟尚未停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半年以后, 一部深沉、委婉、令人思绪万千的《雨花祭》终于诞生了。

《雨花祭——献给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曲谱创作完成后,这动人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吕其明回忆,当时请上海交响乐团帮助演奏、录音,随后又有一段让人感动的细节留在他的脑海里——

乐团全年的演出都排满了,只是7月有两天休息时间,他们就安排在这两天。考虑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不富裕,我打预算时只算了6万元给上海交响乐团。100多人的乐队,大家节约交通、吃饭等开销,只花了2万元,剩余的4万元捐给纪念馆。当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领导接到这笔费用和录制好的音碟时,非常感动,给上海市领导写了一封感谢信,最后一句是:“感谢党组织培养了这样优秀的音乐工作者。”

1999年10月,曲谱在雨花台开始展出。吕其明应邀前来参观,他看到曲谱前的说明文字上写着:“吕其明同志系吕惠生烈士的长子。”随后,他又抬头看着父亲吕惠生烈士的遗像,热泪盈眶地感慨道:“父亲在天有灵,会很欣慰。”

雨花台“红星计划”最新征集成果展示

2019年,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启动了文物史料征集“红星计划”,征集范围为与雨花英烈相关的史料及文物。此次巡展展出的一部分文物史料来自“红星计划”的最新征集成果,系首次公开展出。

1947年,因北平地下情报组织遭破坏,丁行、谢士炎、赵良璋、孔繁蕤、朱建国被捕入狱,于1948年10月英勇就义,史称“北平五烈士”。在本次展览的“北平五烈士”展区,展出了他们在狱中所作的诗和书信手稿,展现了他们在北平古城从事地下斗争时的赤胆忠心,以及他们在南京雨花台舍生取义时的大义凛然。展区通过精心设计,让参观者穿越时空与五位烈士对话。在展品之中,有一份是几个月前才征集到的赵良璋烈士的文物史料。

赵良璋自学过音乐创作,全民族抗战期间谱写过多首抗日主题歌曲。今年2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第一次征集到发表有赵良璋烈士歌曲的刊物原件——1942年出版的刊有《雪花飘》曲谱的《青年音乐》,填补了馆藏空白。

此次展览展出的刊有《雪花飘》曲谱的刊物原件,被誉为是能够聆听和唱响的文物。在这次巡展开幕式上,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讲解员现场演唱了抗战歌曲《雪花飘》。“雪花飘,雪花飘,血流心头像黄河,报仇雪耻要吃苦,抗战到最后的胜利呀……”这深情的旋律回荡在北大红楼前,就是从这份征集后首次展出的文物之中“飘起”的。

巡展展柜里陈列的“红星计划”最新征集到的1944年5月30日的《解放日报》,其头版的新闻记载了被誉为“惠生堤”的皖中黄丝滩大堤竣工的消息。吕惠生在抗战期间以皖中行署主任的身份,在战火硝烟里带领根据地人民建设了黄丝滩大堤。《解放日报》的新闻首先记述了大堤落成的消息:

“屏障皖中江北七县人民生命财产的长江边黄丝滩新堤,已于月初落成。计长二千一百三十六丈,约合十三里,费工一百零三万一千九百五十八个,费时三个多月。”

其后,也记载了吕惠生向劳动模范代表敬酒:“人民燃放鞭炮庆祝后,吕主任亲向伕工中的劳动模范朱嗣告敬酒。”详细阐明了根据地军民完成大堤建设的意义:

新堤已几与江水平行,不再受江水冲击。堤身较以往任何一次都坚实,因此以后或可不再退建,保持永久(按:该堤数百年来曾向后退建了十余次),江北数百万人民,从此可高枕无忧。人民对此事不绝赞扬……

新闻的最后则为后人留下了“惠生堤”的命名史实:

为纪念行署吕主任惠生领导皖中敌后人民奋斗的功绩,现新堤已定名为“惠生堤”,并立碑永垂纪念。

这份首次公开陈列的报纸,泛黄的纸张之中仍然清晰的铅字,将历史史实细节呈现给每一位观众。

此外,巡展的展品中还有一份1950年4月3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原件,它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师生响应“红星计划”,今年捐献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多件文物史料中的一件。报纸里的内容对应了雨花台最后一位烈士成贻宾的有关史实。成贻宾在1949年南京“四一”惨案里被敌人打成重伤,于1949年4月19日牺牲,距4月23日南京解放仅有三天。

其头版刊发了有关南京雨花台的新闻——《纪念“四一”惨案周年 死难烈士在宁安葬二万余人集会纪念列队送葬》。其中记述了成贻宾等三位牺牲于“四一”惨案的烈士安葬情况:“今天下午,死难诸烈士安葬于雨花台,出殡时,二万三千多人在雷雨中列队送葬。”

“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巡展北京站将在北大红楼持续至7月31日。展出期间,还配合推出“闪光的人生”社教课程、“与雨花英烈跨越时空的对话”网络原创作品征集、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宣讲等系列活动。(本版文图由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提供)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7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