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济阳区,地处黄河下游北岸,因位于古济水北岸得名,是黄河下游地区唯一中心城区紧邻黄河的区县,域内自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活动的足迹,文明逾四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济阳区博物馆成立于1995年,2020年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千余件(套),其中多件馆藏珍品设计独具匠心、极富想象力。如何让“藏在深闺”的博物馆文物资源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让博物馆真正变成为社会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熏陶的阵地,是博物馆人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时代命题。
“黄河战略”推动了博物馆文创事业的繁荣发展。黄河千万年来奔腾不息,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积极传承黄河文化成为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博物馆文创为突破口,创新文博事业发展途径不但可以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同时也成为激发博物馆力量、打开博物馆发展新空间的重要引擎。
2022年9月,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现场,沿黄九省区200余家博物馆携数以万计特色文创产品参展,俨然一场文创产品“大集”。关公“神勇”书签、黄河粮仓五谷盲盒、鸟尊摆件、“衍圣公·文曲喵”系列功能手办等多件依托黄河文化所研发的网红文创产品,频频吸睛。据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自2019年以来,围绕黄河历史、黄河文化进行文创开发的衍生产品正呈现出井喷态势,不少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呈几何级数增长。
陶瓷类文创产品开辟了博物馆发展的“新赛道”。从文化内涵上讲,陶瓷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刘台子遗址发现的西周早期原始青瓷和黑陶有力佐证了济阳区陶瓷的发展历史悠久,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器为探讨山东地区原始制瓷业来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物证据和线索。土壤地理学研究表明,山东地区陶瓷土资源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粘结力和可塑性以及良好的烧结性能,丰富的瓷土资源为原始瓷的烧制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这也促成了济阳成为为数不多的发现有原始瓷器遗址的地区之一。陶瓷+文创,可以很好地保留陶瓷文化基础,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另外从材质工艺看,陶瓷类产品种类丰富、工艺独特,可以与不同材质原料搭配、采用不同工艺创作,打造出多样的艺术效果,所以陶瓷类文创产品更容易贴近生活、融入生活。由此,陶瓷类文创产品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占比很高。
济阳“黄河五彩陶”——用泥土的芬芳提炼出黄河文化的创新表达。济阳依黄河而居,极具黄河资源挖掘优势和区位优势。区内已发现刘台子遗址、玉皇冢遗址、三官庙汉墓等90余处古文化遗存及鼓子秧歌等鲜明突出的黄河文化符号。如何创造一种属于济阳的黄河文化创意产品,把济阳的区域特色融进新时代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济阳区博物馆以“陶瓷器”为切入点,结合黄河资源、馆藏文物、地域文化特色等因素,与企业合作研发出“黄河五彩陶”系列文创产品。“黄河五彩陶”是依托馆藏文物资源,结合现有黄河流域物质原材料,开拓思路,研发打造的符合时代需要、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创意产品,以黄河沉积泥土为原料,使用传统柴炉烧造而成,具有浓郁的黄河文化特色和时代审美特征。每一件作品上的五彩花纹都是自然天成,具有唯一性。黄河沉积泥土内含有的丰富自然矿物质元素,用此土烧造成陶后,土中各种金属微量元素形成自然五彩之色,展现出黄河上游和煦柔畅、中游激流勇进、下游博大敦厚的独特文化内涵和风采,庄重大气。
以文创之力,绽放黄河文化新时代风采。“黄河五彩陶”系列文创产品一经推出,就引发业界关注。先后参加过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第十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首届“山东手造”精品展、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及“济阳@黄河”——济北手造产品陈列展等多场展会。
优秀的文创产品不仅能充分发掘馆藏文物资源的文化潜能,还能成为打造新时代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黄河五彩陶”的研发、生产及推广为区县级博物馆文创开发及利用带来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