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逐梦“诗与远方”——浙江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与实践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周欢

文旅相融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文与旅相辅,旅因文而兴。新时代,文化走向“远方”,旅游赋有“诗”意,文旅融合渐入佳境。

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文旅资源,将秀美壮丽的山川景色、醇厚浓郁的乡土风情与熠熠生辉的民俗文化等融合,培育壮大乡村文旅产业,积极发展乡村博物馆建设,丰富文化供给,构建文旅融合高质量“大格局”,推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事业在新征程上迈出新步伐。

本文以浙江省乡村部分博物馆为例,浅析乡村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过程经验、存在问题和优化路径,旨在为探索乡村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image.png

image.png

浙江乡村博物馆建设的背景及案例

乡村博物馆是位于乡村范围内,延续乡村文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

如今它已成为促进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通过乡村博物馆建设,留住“乡愁记忆”,提振乡村文化自信,保护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开启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篇章。

浙江省积极开展了乡村博物馆建设的有益探索且取得了良好成效,并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三个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之一。

“十四五”规划期间,浙江省计划建成乡村博物馆1000家。2022年,规划建设乡村博物馆不少于400家。同时乡村博物馆建设还被列入浙江省“十大民生实事”。截至2022年9月30日,浙江省已累计公布乡村博物馆名单445家。同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印发了《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抓好贯彻落实。乡村博物馆建设从最初的各自生长,慢慢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

今年2月13日,《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正式印发。《实施方案》明确总体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全力打造文化旅游胜地。

各项机制的出台制定,政府的鼎力支持,极大激励了社会各界建设乡村博物馆的热情。文旅部门、乡镇政府、社会热心人士等响应号召,依托乡村历史文化脉络与特色资源,提炼当地精神文脉,相继建成了具有各地特色的乡村博物馆。

各馆围绕田园乡情、百工百艺、名人名胜、红色革命等文化主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博阵地建设。一座座乡村博物馆拔地而起,一座座散发泥土气息的文化标识,将散落泥土间的优秀文化收集融汇,并激发出勃勃生机和璀璨光芒。

例如,杭州市钱塘区蜀南展陈馆设置了“良渚文化”“商周文化”“吴越文化”“潮文化”“围垦文化”“沙地文化”“蜀南新篇”7个单元,清晰地展示了蜀南村的历史文化脉络,是乡村博物馆鲜明在地性的典型案例。

杭州富阳区富阳元书纸文化展示馆位于“中国竹纸之乡”湖源乡新二村,馆内展示了元书纸生产的32道大项工艺流程、近72道工序,实景还原了宋代纸农削竹办料、制浆造纸的工艺流程,并推出了非遗研学体验等公共文化服务等。余杭区中共西镇区委旧址纪念馆位于仁和街道花园村林家?,旧址建筑已于2009年被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内部布置了“西镇燃星火”“实物复原展示”“斗争捍省城”3个展厅,打造“革命文化+乡村博物馆”的发展路线。桐庐县彰坞村竹艺非遗展示馆位于江南镇彰坞村彰坞家庙,以“竹艺江南”为主题,分设“竹·寻踪”“竹·艺文”“竹·活用”“竹·巧工”四个单元,展示了彰坞村竹艺的历史、文化、技艺和传承。

与此同时,各馆还推出老物件展陈、新花样体验,形式不拘一格、内容新颖多彩,让民众感受乡愁记忆,让游客沉浸网红打卡,成为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浙江建设乡村博物馆过程中的经验与若干做法

伫立于广袤乡间,乡村博物馆是展示乡土文化、活跃民间交流、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平台。因此,乡村博物馆要以保存、展示、传播乡土文化、本土文化为使命,保持自身的乡土风情,有文化底蕴、有地方特色、有时代新意,要成为“高品位”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作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成为乡村振兴新样板。如今的乡村博物馆既让偏居乡村的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得到了精神上的滋养,也通过乡土文化展陈、文创产品展售、手工体验、风物特产供应等方式,反哺乡村建设,给村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变化,实现文化经济共富。

浙江省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博物馆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有示范意义。根植于乡间,努力建成的每一家乡村博物馆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成为这个区域内重要的文化枢纽和文化品牌。但是要让乡村博物馆充满活力,长盛不衰,不能只是单纯汇聚乡土资源进行展示,因此,各地从多种意义上让乡村博物馆真正活了起来,以创新、整合的思维发掘乡土文化,促进当代文化创造、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并将其融入生活与乡村发展之中,居民看到文化的价值,从而更加尊重先人的创造,承担传承、保护、发展的责任;也让村民看到资源利用所带来的切身利益,以及与之关联的文化提升为生活带来的变化。

与此同时,需要积极研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展示、宣传,为乡村博物馆长效运行提供不竭动力;与文保单位、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充分结合,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集群效应;提升乡村博物馆展陈水平,开发高品质研学线路、文创产品和非遗体验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结合当地特色美食、民宿,催化文旅融合,拉动乡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鼓励开展游研学活动,推出研学课程。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加强文旅融合,在未来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中,展现乡村博物馆的力量。

尤其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相结合,使得遗产保护、文物保护与乡村博物馆建设有机链接,双方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博物馆陈列的文物是承载历史、凝结乡愁的重要载体,因此浙江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文物保护利用措施,一大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防护能力进一步提升,留下岁月沧桑痕迹的文物古迹得到了修缮保护,这些文物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里,向八方游客们展示山水、历史、民俗文化,述说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络绎不绝的游客让这些乡村博物馆变得生机勃勃,文化资源保护和文旅产业发展实现双赢。

当前乡村博物馆建设运营中的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由于乡村博物馆为新生事物,短时间内的建设,会存在定位不够准确、挖掘不够深入、研究不够透彻、藏品短缺不能支撑起整个展陈等诸多问题。对于乡村博物馆的藏品,《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中就已经明确其定义:乡村博物馆藏品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作为见证乡村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特色文化及生产生活的文物、标本、资料、模型、器具及产品等的总称。这个定义的外延是很宽泛的。所以解决乡村博物馆藏品短缺的关键在于,对乡村当地历史文化与乡风民俗、社会生产等各方面能否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同时,需要与乡村地方干部群众做好沟通配合,要深入群众,一定可以挖掘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珍稀藏品。

就当前而言,乡村博物馆建设除了藏品短缺问题,运营人才这部分的缺口也很大。针对这个问题,可以注重培养有技能、有想法的乡土能人,组织乡村博物馆建设、运营、讲解等系列培训活动,并给予一定扶持与优惠政策,推动乡村博物馆在乡村振兴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可以建立“筑巢引凤”机制,解决大学生村官住房、薪资等工作待遇,为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提供必要条件。从整体上将乡村文旅发展和人才振兴统一起来,推动乡村共富。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乡村博物馆建设存在“小、散”,且社会关注程度不高等一些其他的状况。导致多数乡村博物馆的后期运行会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创新管理运营方式,推行“管委会+村庄”模式,由当前的政府部门直接管理转变为在政府指导和监管下运营,成立博物馆管委会,让村民参与管理运营并将博物馆收到的实际效益与村民的利益关联起来,给予博物馆运营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村民文物搜集和保护的意识,逐渐实现对本土民俗的认同,承担起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的责任,同时为博物馆的发展培养内生动力。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汇取得实效,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成为可以惬意享受的体验。新时代将持续挖掘乡村文化特质,淬炼乡村文化品牌,保护乡土、记住乡愁,充分发挥乡村博物馆助推文旅融合的强力引擎作用,守护好文化振兴的根基。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0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