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徐秀丽报道 6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展依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丰富馆藏,展出220余件(组)文物,结合各类场景还原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生动灵活地将近百年来中国在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古DNA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现出来,全面讲述人类从猿到人的百万年活动历程,系统阐释源远流长的文化根系和文明流变。
展览包括“物竞天择”“矗立东方”“智慧灵长”“现代之路”四个部分。“物竞天择”部分以古脊椎动物演变历程展现生物多样性及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矗立东方”部分以元谋人、蓝田人、泥河湾、北京人等重要发现展示中国直立人的演变形态;“智慧灵长”部分展现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智人的发展历程;“现代之路”借助基因组数据成果,展示现代人的直系祖先,即早期现代人的演变格局。经过旧石器时代的经验积累,人类在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等方面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众多新石器时代文化。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就是从利用天然产物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种植农业、饲养家畜为主的“生产性经济”的过程。新石器时代是中国远古时期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的新起点,为中华文明起源奠定了基础。
古人类学是十分特殊的科学,展览基于科学理论和成果,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展品的朴素特征和早期人类标本的特殊性和神秘性,与大众的接受度结合起来,将古代实物展品和图片,视频,半景、全景画结合,提升展览效果和观展兴趣。展览还引入关于中国古人类最新重要科学研究方法,提升展览的学术性,加深公众对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起源发展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