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在文物博物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文物保护管理、赋能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支撑。
在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数字扫描技术全面掌握文物本体基本信息,利用数字测绘、三维扫描技术留存文物修缮资料,采用虚拟现实场景、5G、人工智能等推出“数字中轴”项目,精确还原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场景。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分别从三维信息采集、数字勘察、病害监测、虚拟修复、数字复原、云上展示等不同角度,推动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利用中的应用,让珍贵的文物通过数字技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除了对不可移动文物保管展示外,数字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场景更值得关注。如故宫博物院在推动“数字故宫”建设中,联合腾讯设立创新实验室,集合数字孪生、虚拟演播、云音视频创作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提升故宫文物数字生产能力,打造数字与实物创新融合的文博样板。南京博物院推出文物数字展厅,运用实时抠像、动作捕捉等数字技术,将空间、装饰、媒体硬件及数字内容结合起来,营造立体丰富的展示环境。此外,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推出的沉浸式体验游戏“运河迷踪”、苏州博物馆西馆的“苏色生活馆”数字展厅也是数字化应用的成功典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万物有灵·三星堆和金沙古蜀文明数字艺术展”,将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的图片、复制品、数字VR作品、艺术光雕秀等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图谱等数字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了解三星堆和金沙古蜀文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当下,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文物博物馆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的新动能,正逐步影响和形塑文博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愿景。因此,我们要紧紧把握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最新成果持续推动文物活起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一是在发展理念上要有新突破。对于文物数字化的推广应用,广大文博工作者要秉承开放包容的心态,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深入认识和掌控数字技术在文博行业的应用场景,用新发展理念武装头脑,推动文物博物馆行业的数字与实物、科技与传统、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和齐头并进,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文物真正地活起来。
二是在制度举措上要有新突破。要系统摸查和全面分析我国文博领域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开展数字化工作的突破口和落脚点,积极吸收和借鉴部分先行先试省份和单位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联合发展改革、科技、工信等有关部门出台鼓励和支持文博数字化的政策性文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以资源配置为牵引,以目标结果为导向,科学合理规划文物数字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在科研立项、绩效考核、馆企合作等方面推出新举措,切实激励激发文博单位、科研院校和科创企业参与文物资源数字化研究、开发和展示利用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而提升我国文物数字化发展水平。
三是在保护展示上要有新突破。要扎实开展文物数字化基础工作,加快推进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高清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勘察、预防性保护、传承性展示工程,筹备建立国家文物数字化综合信息总平台,统筹全国文物数字化工作;不断创新文博数字化展陈展示方式,进一步丰富和改进文物数字化的应用场景;综合运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集成,加强与历史、文物、考古、建筑、艺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馆藏文物数字化展示、数字化展览和数字化展厅建设,开展五台山佛光寺、应县木塔、北京故宫等代表性文物建筑数字扫描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文物数字化展示的创造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改进文博数字化成果传播能力。
四是在人才培育上要有新突破。数字技术应用是近年来文博领域创新发展的新赛道,也是推动文物活起来的新方向和大趋势。要占领和引领文物数字技术高地,需要一大批掌握数字技术和文博知识的新型高技能人才。一方面,要充分整合现有文物资源,主动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科创企业的交流合作,借助他们在数字技术方面的研发优势,将现有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为数字成果并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机构队伍建设,通过压担子、增才干、提待遇以及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努力培育懂文物、会技术、有创意、能管理的优秀青年骨干人才,使之成为推动文物博物馆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真正实现文物活起来、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