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津市核心地带的五大道风情旅游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情区内有2000多座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洋房,其中最具典型的300余幢风貌建筑中,英式建筑89所、意式建筑41所、法式建筑6所、德式建筑4所、西班牙式建筑3所,还有众多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为了守护这些最美文物、老旧街道,2019年国庆前夕,天津市和平区消防救援支队五大道消防救援站正式投入执勤,成为该地区文物保护力量新的安全指数增长点。消防站守护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拥有国家级文物建筑43家,市级文物建筑83家,历史风貌建筑672家。这支守卫“万国建筑”的钢铁劲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24小时执勤备战。
五大道的核心建筑,是现今的民园广场,它始建于1920年,曾经是中国第一个灯光足球场,号称“远东第一”,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著名的“庆王府”则是五大道中西合璧式建筑的经典代表;位于河北路与睦南道交界处的“疙瘩楼”更是和瓷房子风格相似的创意建筑……在这些建筑的内部、周围每天都能看到五大道消防救援站指战员的身影。
文物建筑是不可复制的“易碎品”,为做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五大道消防救援站依据“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安全适用”的原则,将预防火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
根据辖区特点,实施一系列措施为历史风貌建筑打牢“隐患防火墙”:主动申请配备了两台巡逻车,不定时进行巡逻、检查、宣传工作;在历史风貌建筑明显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标识,严禁将易燃、易爆、导火物品带入内部,最大化减少引发火灾的可能;加强消防设施建设,修建消防水池,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配备灭火器、灭火毯、逃生面罩等消防器材,为文物古建安全保驾护航。
面对辖区文物建筑高度密集的实际,五大道消防救援站自成立以来坚持每周至少抽出半天集中研讨砖木结构闷顶建筑的战术战法,并利用“演练日”“演练周”的时机,大家对每一栋“小洋楼”逐一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的熟悉,确保“一区域一结构一类型一预案”,对这些文物建筑“如数家珍”。
在实战中,他们也逐步总结出了“高喷强力压制+顶部强力破拆”相结合的处置经验。
2021年10月28日,已有百年历史的原英国福利公司大楼发生火灾,由于建筑为砖木结构,加之风势较大,火势蔓延快,情况紧急。五大道消防救援站到达现场后,现场火势猛烈,扑救过程中,着火层三层部分区域出现坍塌迹象,为灭火救援带来很大困难,指战员们丝毫没有退缩,从火场中搬运出4个煤气罐,疏散施工人员十余名,按照“先控制、后消灭,强攻近战”的原则,顺利将大火扑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建筑结构的损坏。
五大道既是全国闻名的景区,也是老旧居民区。面对这一实际,工作之余,五大道消防救援站经常组织对文物、古建的历史进行学习。尤其是消防站所在的新华路251号建筑,整体始建于1920年,设计师为奥地利国家建筑鉴定议员罗尔夫?盖苓,是天津市首批挂牌的历史风貌建筑,楼内中西合璧式元素随处可见,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原貌,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修缮,延续它昔日的优雅。
在此基础上,针对风情区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耐火极限低,火灾荷载大,建筑群密集的特点。五大道消防站每逢周末、节假日和旅游旺季,都会在重点区域前置备勤,对历史风貌建筑、文物场所进行安全排查,深入群众家中,为老人、身体不便人员排查家中是否存在消防隐患,确保安全稳定,做好历史建筑的“安全守护神”。
执勤至今,五大道消防救援站累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300余小时,联合开展社区公益活动70余次,便民服务100余次,宣传授课20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千余份。在五大道风景区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和爱心助困活动,积极参加“创卫”“创文”建设、清运垃圾、打扫城市街道卫生和各类公益活动中,总能看到他们熟悉的身影。
自投入执勤以来,五大道消防救援站共接警569起,先后成功处置了“5?12”滨江道、“10?28”解放北路原英国福利公司大楼、“3?28”唐山道68号火灾扑救和“6?30”中国人寿金融中心大厦抢险救援任务,成功救助群众千余人。
这支年轻的队伍,始终以保护一方平安、创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热情不减,坚持在服务人民中传递温暖,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为“万国建筑博览苑”提供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做“最美文物”的安全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