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博物馆藏“宝庆元宝”钱浅析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胡国海

湖南省邵阳市博物馆收藏有一枚宋代“宝庆元宝”钱,该钱为圆形外缘,轮廓周正,方形孔,直径3.3厘米,重11.3克,系铁制。钱文由楷体书写,字体俊俏挺拔,苍劲有力,正文自上而右而下而左旋读“宝庆元宝”,背文自上而下读“定三”。这枚铁钱早年由市民朱安清在文物商店中购得,后无偿赠予邵阳市博物馆,2020年7月,经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定为国家二级文物。这枚钱币对于研究邵阳的发展沿革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image.png

“宝庆元宝”为南宋理宗皇帝赵昀统治年间铸造的一类钱币。宝庆乃南宋理宗赵昀于1224年即位后,在1225至1227年间采用的第一个年号。理宗初年,统治集团内部权力纷争激烈,除战争区域内铸行铁钱外,政府未按惯例铸造供社会流通所需的年号纪年钱,故素有“宝庆无铜品”一说。据《宋史·理宗本纪》记载:“宝庆元年七月,乙酉。诏行大宋元宝钱。”可知直至宝庆元年(1225)七月,“宝庆元宝”钱才开始流通使用,而“宝庆元宝”铸造于该诏令下达以前的宝庆元年元月至七月间,时长仅七个月。“宝庆元宝”目前仅见铁钱,一般分为小平、折二、折三三种,钱背纪年、记监或作月纹。从已有出土钱上可见小平钱背文“汉月”,为汉阳军汉阳监所铸,多行用于两淮、京西、湖北路一带;折二钱背文“定二”,折三钱背文“定三”“惠三”“惠正三”等,定指嘉州丰远监,惠指邛州惠民监,均位于四川路一带。“宝庆元宝”因铸造发行时间短,故存世数量不多,如张崇懿《钱志新编》卷十一载:“(铁钱)又有仍以宝庆元宝为文者,绝少。”邵阳市博物馆藏“宝庆元宝”钱应为少有流传的珍稀之品。

湖南博物院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这枚“宝庆元宝”钱进行了科技检测,由检测分析结果可知,除铁元素以外,其他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1%。根据学术界的惯例,2%可作为金属材质的判断界限,由此可知,这枚“宝庆元宝”钱应为纯铁材质。

铁钱是中国钱币史上一类特殊的金属钱币。东周时期以来,中国进入铁器时代,铁也逐渐成为中国历代政府生产制作各类兵器、工具、货币的主要原料。铁钱在两汉至明清时期均有铸造和行用,但铁钱作为政府正式铸造发行的官方货币仅在两宋时期,在中国历代铁钱中也以两宋铁钱种类最繁、数量最多。在两宋三百多年间,中央政府虽然对铁钱的铸造场所、发行数量和流通范围等环节进行了规定和限制,但由于铁钱铸造成本低、铜料供给不足以及五代十国以来遗留币制等原因,导致铁钱的生产铸造活动长期存在,而铁钱的规模化生产既能解决宋代商品市场中流通货币不足的问题,也能有效防止铜钱向西夏、辽、金等外流的现象,因此两宋政府更是专门设立“铁钱监”,用以铸造和管理铁钱。据相关统计,两宋时期有大量的铸币机构在不同时期生产铁钱(邱思达《宋代的铁钱监和铁钱》,中国钱币,1988年)。此外,两宋时期的铁钱生产亦有区别,南宋铁钱的铸造数量和行用地域相较于北宋铁钱进一步增加和扩大。北宋钱币以铜钱为主、铁钱次之,且铁钱主要流通于川陕等地;南宋钱币则以铁钱为主,铜钱次之,且铁钱主要流通于川蜀、京西、江淮诸地(高英民《中国古代钱币》,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铁钱的铸造生产和行用规模在两宋时期迎来了高峰,两宋时期的铁钱生产也具有持续时间长、铸造用量大、行用地域广的特点。宝庆元宝作为南宋理宗元年发行的货币,是两宋铁钱的重要代表,其材质特征和生产规模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关系密切。

邵阳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资水中上游,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文化悠久。邵阳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聚居,夏商周三代应属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古越族群和楚国所据。秦汉时期,邵阳逐渐纳入中原政权的统治疆域范围内,为中央政府统一管辖。自邵阳作为历代政区以来,先后有昭陵、昭阳、邵阳、建州、南梁州、邵州、敏州、敏县、宝庆等称谓,其中以宝庆之称谓最为人熟知,亦沿用时间最长,近700余年,历经南宋、元、明、清等朝代,直至民国十七年复称邵阳(谢园园《邵阳城变迁研究》,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如前文所述,宝庆乃南宋理宗赵昀即位后采用的第一个年号,有喜庆之意,据《宋史·理宗本纪》记:宝庆元年(1225),曾任邵州防御使的南宋理宗赵昀继承皇位后,为纪念邵州曾是自己的分封之地,“诏邵州潜藩可升为宝庆府”,以年号名。南宋理宗皇帝专门以自己登基后的第一个年号“宝庆”来命名邵州,并将邵州破格升为宝庆府,可见其将古代邵阳视为风水宝地。而“宝庆元宝”作为宝庆元年短时间内集中铸造而成的发行货币,现存数量稀少,因而具有重要的钱币学和历史学价值。

宝庆府以地名的形式使南宋理宗的第一个年号得以传承,在这700年里,宝庆人民扬长避短、兼容并蓄、重商助学,以开放积极的心态、顽强拼搏的精神融入世界,赢得了“铁打的宝庆”的称号。

邵阳市博物馆珍藏的这件“宝庆元宝”钱,不仅是宋代钱币制造活动中的特殊产品,更是邵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关键见证。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7347s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