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穷其源——新见沈曾植信函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程存洁

image.png

粤籍学人罗原觉(1891-1965)私人信件中,存有一封信函,后由其女罗德慈捐赠给广州博物馆。该函一页,横10.6厘米,纵20.1厘米,从右往左毛笔竖写,共3行文字,因内容过于简单,其学术价值长期被湮没。笔者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王杰的帮助下,试释信函内容如下:

题件二、书件三,藉使缴/呈,复请/原觉仁兄刻安。寐叟。

信中所提“原觉仁兄”是指广东著名文物鉴藏家兼学者罗原觉,“寐叟”即沈曾植(1850-1922)。可知这是沈曾植写给罗原觉的一封信函。

沈曾植,“字子培,号乙盦,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生。1880年庚辰科进士。历任清政府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居刑部十八年,专研古今律令书。寻充总理衙门章京。1898年两湖总督张之洞,聘为两湖书院讲席。旋入京,调外交部,授江西广信知府。历署督粮道、盐法道,擢安徽提学使,赴日本考察学务。1908年2月,署理安徽布政使,寻代理巡抚。在皖5年,又兴实业,办选纸厂等。1910年病归,在上海与郑孝胥、姚文藻等组织宗社党。1911年武昌起义后,定居上海。1917年7月,参与张勋复辟,被任为‘学部尚书’。失败后,闲居上海。1922年11月病逝。著有《汉律辑补》《晋书刑法志补》《海日楼文集》等。”(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第433-434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沈曾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之名蜚声海内外,辞世后,康有为于1923年著《哭寐叟四兄尚书哀词》,高度颂扬沈曾植具有“百学穷其源,九流揽其别”的学术精神(马洪林、卢正言编注《康有为集·诗赋卷(下册)》,第796页,珠海出版社,2006年),认为“论全浙人才,道德学问文章志节,亦莫如沈培老及黄先生(笔者按:指黄仲弢)也。此诚中国人之楷模,非只游士之特达也。”(《康有为集·书信卷·致夏定侯书(一九二二年)》,第598页,珠海出版社,2006年)这位“博闻而强记,钟扣必应节”(上述引文第796页)的学术大儒,其言行,备受学人关注。

上述这封信函既无年款,又未对信函中所提“题件二、书件三”等作出任何说明。根据相关材料,我们推测,信函中所提“题件二”是指沈曾植对罗原觉藏古物题写鉴赏题跋一事。

据王中秀编著《黄宾虹年谱》介绍,1921年3月罗原觉从北平到沪,造访当地学人,黄宾虹为罗藏《李思训碑》拓本题跋:“北海李思训碑,近今流传海内者,神采飞动,毡蜡精古,宋拓佳本似无逾此。原觉罗君,劬学嗜古,复能较其存字之多,一一为之详考,可称物得其主,筠清诸馆不获专美于前矣,志之以誇眼福。辛酉三月,宾谼。”(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该年谱进一步提及:“碑帖尚有王国维、朱祖谋、沈曾植等题跋,显为黄宾虹所介绍。碑帖由有正书局出版。”可知,罗原觉此次访沪,不仅携带李思训碑拓,通过黄宾虹,结识了王国维、朱祖谋、沈曾植等学人,还请他们为该碑拓题跋。沈曾植所写题跋,即是上述信函中所提“题件二”中的一件。

《黄宾虹年谱》又引《黄节致黄宾虹书》云:“宾谼先生:奉手书并赐画,甚感。前次之晋交来画一联五,均收领,已代送一幅与敷庵矣……原觉已回粤否?兹草呈拙诗一纸乞教正,不尽,并问起居。弟节顿首。三月廿七日。”按辛酉年三月二十七日即1921年5月4日。年谱中引用的另一封《黄节致黄宾虹书》:“宾谼先生:日前写寄拙诗,想经詧览,就维起居万福至慰。闻罗君原觉尚未回粤,想有过从……弟节顿首。四月十三日。”按农历四月十三日即1921年5月20日。据此可知罗原觉是次访沪,时间长达数月。

另据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7春季拍卖会公布“黄庭坚书苏东坡马券后赠李方叔真迹卷”绢本手卷,手卷上有张大千、汪迟云、梁启超、罗惇?、罗振玉、黄节、罗惇曧、汪大燮、陈衡恪、徐乃昌、狄保贤、姚华、黄宾虹、王国维、沈曾植、朱祖谋、郑孝胥、王秉恩、马寿华、王世杰、丁治盘、王闻善、王己千、林近平等学人书写的题跋。其中,辛酉年(1921)正月顺德罗惇曧题跋内容是:“吾宗原觉藏此有年,携至京师,展芬怡悦,忻赏竞日。”黄宾虹的题跋内容是:“原觉罗君筐中宝此,宜善藏之。”可知该绢本手卷原为罗原觉藏品,罗于1921年携此宝物北上天津、北京、上海等地,供名家鉴赏。

在这批名家题跋中,沈曾植的题跋内容是:“宋人言德寿学黄书。黄书石墨满人间,德寿书流传亦不尠,何曾有少分交涉?此语大是。书家淆讹公案。今观此卷,居然见德寿抽锋所自来,体变而笔固未变也。吾甚病明世以来告以战掣横放学山谷,遂使山谷与二王隔绝。山谷集有自评元估间书一则。善鉴者味之。辛酉上巳后三日寐叟观记。”按“上巳”即我国传统民间节日农历三月三日。此时罗原觉正携此宝物在上海。据此可知沈曾植的这则题跋当写于上海。在这件题跋上,沈曾植盖有“海日楼”和“俭斋”两方篆体印文。可知沈曾植题写的这份题跋,也应是上述信函所提“题件二”中的另一件。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沈曾植书写的这封信函写于1921年农历三月。此时,沈曾植71岁,罗原觉30岁。该信函是写在“静俭斋”信笺上,“静俭斋”是沈曾植嗣子沈慈护(1898-1963)的斋号。

沈曾植与广东的因缘较早。早在1877至1878年,他住在广东有近一年时间。据《海日楼题跋·王禹卿秋日登文游台诗卷跋》记录:“延恩堂中藏书五万卷,而书画金石特稀。兵燹后,坟屋所存,收拾入粤者,亦仅书籍百一耳。丁丑游粤,省觐叔父,偶见败簏庋室隅,因与六弟发之,乃得此卷,乃金辅之手书长卷。”沈曾植在《家传稿》中也曾提及此事:“光绪丁丑,曾植在粤,于旧箧中得抄本金项合稿一册、竹垞五言律诗一册,持呈叔父连州公。”按叔父即沈宗济。《海日楼题跋·文选各家诗集跋》记载:“蜀中近日刻书甚夥,然颇少持择,犹不逮粤,江、浙无论也。薄游羊城,偶思读《文选》诗,适见此书,遂购之,聊取轻便,利行箧而已,其书固不足存。”

沈曾植致罗原觉函的发现,为人们进一步了解沈曾植与广东的关系及与粤籍学人间的学术交往,添加了一份崭新而生动的资料。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0.05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