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考古发现与研究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刘芬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区北部的城阳区,是青岛核心区域,总面积583.6平方公里。悠久的历史不仅赋予了城阳灿烂的文化以及丰富的城市内涵,更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文物文化资源,待后人考究、保护。考古发掘所揭示的历史,可使研究者身临其境地观察微观世界,也可极大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对文物研究与其背后的文化保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城阳区历史悠久,其文明遗址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区域内的城子遗址、李家宅头遗址、冷家沙沟遗址和半千子遗址等,标志着城阳区自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开始有人类活动。夏朝时期,城阳属于嵎夷和莱夷地;商周时期,分属莱国、夷国、其国,其国也是汉时期古城阳不其国的源头,这时期城阳区的历史遗迹有霸王台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先属于莱国,后属于齐国,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时,齐国置即墨邑后,不其地隶属于即墨。此时,城阳文化遗址有西窑顶遗址和财贝沟墓群。秦朝时期,古不其城属于琅琊郡即墨县,后归属于胶东郡。西汉初,设不其县,属于徐州琅琊郡,这是城阳正式有行政建制的开始,也是古不其文化的开端。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汉武帝东巡不其,建明堂、太一祠和交门宫,汉代不其时期是城阳文化在古代相对比较繁荣时期,城阳区的考古发掘出土也以汉墓最多,见证了古代城阳历史文化的繁荣兴盛、影响深远,如城阳汉墓、后桃林汉墓、文阳路汉墓、玉皇岭汉墓等。这时期的名人文客也多负盛名,如琅琊王氏、不其候伏湛、来讲学的郑玄,和当时极负盛名的不其令童恢等。直到公元214年,不其国才被废除,汉代不其王国存在了184年之久。此后,不其县的隶属关系并不固定,并反复设置和废除,直至公元596年,不其县在经历了恢复和废弃后,才正式并入新设的即墨县,城阳古代不其文化持续了800多年,直到明清,城阳一直隶属于即墨县。民国时期,又重新设城阳乡,可见,城阳地区是青岛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更迭、文化交融,在古代中华文明演进与转型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特别是由于汉不其文化的存在而卓然于世,集结了诸多文化元素,对青岛及山东半岛地区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城阳区近年考古发现

近年来,根据城阳区政府及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城阳区文物保护中心一方面对区内重点行业系统和重点单位的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做了大量的调查复查和复核工作,全面进行数据采集、拍照和网上录入以及审核更新等工作。另一方面,也在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支持下,对一些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城阳区所属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城阳区古墓葬6处。这些文化遗存成为城阳区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做好城阳区文物保护工作,深入挖掘城阳区历史文化内涵具重要作用。

学术界研究情况

目前,关于山东省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论著和论文有《近年来山东汉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胶东地区先秦考古发现与研究述论》《山东考古发现的周汉青铜军乐器——兼及钲、铎、句鑃、于等四器之名实关系辨析》《汉代山东与丝绸之路——以考古发现为主的观察》等等。青岛市的考古发现研究,近几年也有了长足发展,有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出版的《青岛考古(一)》《青岛考古(二)》,地方学者论著《胶州板桥镇遗址》《法若真研究》,也有相关学术论文《胶州板桥镇遗址北宋铁钱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山东平度界山汉墓相关问题浅析》等等。

对于城阳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虽然时间比较早,但以考古发掘报告为主。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本地学者就对当时属于崂山的古庙汉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如时桂山的《山东崂山古庙汉墓》,孙善德的《青岛市郊区发现汉墓》(砖椁墓)对城阳古庙墓葬进行描述,《青岛考古(一)》《青岛考古(二)》所收录的《城阳文阳路汉墓发掘报告》《城阳后桃林汉墓发掘报告》《城阳区玉皇岭汉代墓地发掘简报》对城阳几处古墓以考古报告的形式进行发表,但并没有形成研究性文章。郑禄红所写的硕士毕业论文《青岛地区汉代考古发现与研究》对整个青岛汉墓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有对城阳后桃林汉墓、文阳路汉墓和古庙汉墓在墓葬和随葬品的研究分析。此外,《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上、下)》中,有对城阳汉墓的相关记载:“1976年,出土‘刘禄信’铜印,玉俑、玉璧等,1982年发现砖室墓8座。” 总体而言,目前城阳区的考古研究力量比较薄弱,还没有系统的专著和论述,尚未进行系统化研究。

城阳区考古研究

墓葬为研究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社会习俗、社会构成、经济水平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墓葬文化研究所得可以管窥出城阳区在古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对于研究城阳区古代历史和文化有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墓葬印证了古不其县的存在。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不其县,位置就在城阳街道城阳、城子、寺西三村交汇处,属琅琊郡,范围大致包括了今青岛市内四区、崂山区、城阳区及即墨市南部。如后桃林汉墓群的发现,以科学考古的方式为不其县遗址遗物提供了实物佐证。

第二,城阳区正式考古发掘的墓葬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以汉墓为主,如文阳路汉墓、后桃林汉墓、玉皇岭汉墓、小寨子汉墓等,这些汉墓出土的随葬品大多以陶器为主,也说明汉代制陶业相对发达,汉代生活用品等都是以陶器为主,如陶罐、陶杯、陶甗。另一类为多朝代多文化遗迹墓群。以财贝沟墓和半千子墓为主。财贝沟出土文物表明,从先秦到春秋战国都有文化遗迹,因此处还有大量未发掘墓葬,所以也许延续的时间更久,半千子遗址从龙山文化时期到春秋战国都有文化遗存。

第三,城阳地区汉墓出土铜器以铜镜、带钩及钱币最为常见。其中,在城阳出土的铜镜种类比较多,有蟠螭纹镜、草叶纹镜、星云纹镜等,基本是汉代比较流行的样式,也是城阳随葬品比较有特色的物品。此外,城阳出土的铜镜大多带有铭文,这对于研究该地区当时的文化习俗有重要的价值。从出土汉墓的钱币来看,从玉皇岭汉墓的“五铢钱”到文阳路汉墓的“货泉”,根据五铢钱的形制可以基本断定当时所处的年代,五铢形制“五”字交笔缓曲,“朱”字头方折,“金”字头呈三角形,穿上一横,这都是典型西汉昭帝五铢特点,昭帝五铢曾于海昏侯墓大量出土,据此推测玉皇岭汉墓的时间应与海昏侯墓时间同期,比文阳路汉墓时间早,应为西汉早期,而文阳路汉墓为中晚期。

第四,城阳区汉墓群既有鲁北文化特点,又有鲁东南文化特点。以鲁北文化为主,如墓葬以土坑竖穴砖椁墓为主,流行壁龛、二层台的设置等,如后桃林汉墓。以鲁东南文化为主,体现在下葬以木椁、木棺为主,陪葬品以出土木制漆器,还有铜器、陶器及石器,如财贝沟墓和半千子墓葬。城阳区古庙夫妻合葬墓以石材建墓,其形制属于间切型椁,也是受鲁东南墓葬文化的影响较大。

第五,城阳在汉代大一统文化背景下,文化交融聚集。从出土墓葬随葬品中的漆器附件来看,当时的楚文化对北方文化有一定影响。城阳出土的铜镜很多破碎并叠放,马利清《出土秦镜与秦人毁镜习俗蠡测》《匈奴墓葬出土铜镜及毁镜习俗源流考》中指出铜镜随葬时人为打碎,是秦人特有的丧葬习俗,这也在陕北地区多有发现,如郑倩、范淑英在《陕北地区汉代墓葬出土铜镜初探》中也认为出土的铜镜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这表明古代城阳区墓葬文化也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也说明汉时大一统文化南北交流频繁。

同时,因城阳墓葬受到了早期的盗扰、基本建设破坏、考古发掘资料没有保存等因素制约,加上墓葬环境因潮湿、考古条件不够等原因,一些随葬品如漆木器等无法保存修复,为城阳墓葬研究带来了一定不利因素。

(作者单位:青岛市城阳区文物保护中心)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93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