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3版)
新时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成就
刘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从评选出的10个精品奖、3个特别奖、2个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项目来看,在展览主题、展品内容、展陈形式、技术手段、宣传推广等方面,均集中反映出新时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成就。
从荣获精品奖的陈列展览项目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主题鲜明、气势恢宏,展品内容丰富,图片具有视觉冲击力,文字解说精准,展陈形式新颖,彰显新时代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使观众深受教育和鼓舞,增强了我们对人民子弟兵的自豪感和保家卫国的自信心;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的“南国烽烟举红旗——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历史陈列展”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展”在发掘内容细节方面下足了功夫,利用文物和图片讲述真实的故事,引发观众的内心共鸣,回望过去的艰辛岁月,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的“侵华日军第一○○部队细菌战罪证陈列”用无可辩驳的史料揭露了侵华日军第一○○部队细菌战罪证;苏州博物馆的“纯粹江南 技忆苏州——苏州博物馆西馆基本陈列”和杭州市临平博物馆的“春风又绿——江南水乡文化展”极具地域特色,充分展示了江南独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就,令人陶醉,流连忘返;湖南博物馆的“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每一件文物都具有浓郁的学术内涵,集中展示了我国古代青铜器蕴含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彰显了中华文明的风采;辽宁省博物馆的“和合中国”立意深邃,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文物通过和合文化主题有机组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陕西考古博物馆的“考古圣地·华章陕西——陕西考古博物馆基本陈列”是陕西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讲述了考古发掘的过程及文物背后蕴含的历史信息,凸显了陕西考古的重要价值及中华文明的璀璨成就;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馆的“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展示了郑州商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硕的考古成果,彰显了郑州作为中国古都的重要历史地位。
荣获特别奖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西藏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基本陈列——西藏历史与文化、民俗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三个展览体现了边疆民族地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而荣获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和广东省博物馆“焦点——18至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对于增进文化交流,增强文明互鉴,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发挥积极推进作用。
新时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得益于全国文博界同仁的辛勤付出。从上述获奖展览项目中可以看出,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现代化、国际化展示水平显著提高,展陈内容匠心独具、丰富多彩,文创产品种类丰富精彩纷呈。走进博物馆,感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走进博物馆,知古鉴今,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增强文化自信;走进博物馆,启迪智慧,丰富人生阅历,开启美好生活。
新时代文博工作的有力发声
陈同乐(江苏省美术馆原副馆长)
2022年度“十大精品”推介活动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代表了博物馆人在特殊时期的坚持,证明了博物馆展览持续的创新力,更是中国博物馆在新时代蓬勃发展强而有力的发声。
入围终评的27个境内展和6个出入境展,范围更宽广、形式更新颖、表达更多元、特点更突出,可以总结为四个“看”:大馆越来越“耐看”,如苏州博物馆的“纯粹江南 技忆苏州——苏州博物馆西馆基本陈列”,大胆融入现代艺术手法,以时代审美超越经典;中馆越来越“好看”,如中山市博物馆的“风起伶仃洋——中山市博物馆基本陈列”独具风味的地方故事和四川博物院的“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颇有人文关怀的人物故事;小馆越来越“可看”,如杭州市临平博物馆的“春风又绿——江南水乡文化展”水乡风韵让人流连忘返,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的“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民族风情让人难以忘怀;专题馆越来越“想看”,如陕西考古博物馆的“考古圣地·华章陕西——陕西考古博物馆基本陈列”的中原气势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的国家气魄,个个精彩、美不胜收。
在博物馆陈列展览高速、高频发展的当下,他们带来了新的触动与启发,持续不断发现展陈之美,不在于寻找另类的方式,而在于拥有崭新的眼光。今年,获奖的展览也让我们看到五大能力的提升,即不一般的策划能力、不寻常的转化能力、与众不同的审美能力、不凡的呈现能力、了不起的传播能力。这些都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十大精品”推介活动历久弥新的价值所在。
整体水平高 期待更进步
董理(西安国家版本馆副馆长)
纵观本次“十大精品”终评活动,深感获奖的陈展其及项目单位代表的汇报,总体水平较上一届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和亮点:
一是获奖的陈列展览基本都做到了“三好”,即陈列展览的整体实施效果好、申报材料与汇报材料好、获奖单位代表汇报效果好。
二是获奖的陈列展览项目单位涵盖面广,基本包括了国内各级各类各地区及境外。
三是获奖的陈列展览都能对标精品推介各项标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旨突出,立意高远,注重发掘和表达当代价值。
四是获奖陈列展览的策划筹备,大都以“主题至上”“内容为王”为理念,建立在对主题、内容、展品、艺术、相关学科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且多以专项课题的方式进行,夯实了策展基础,原创性、创新性、独特性明显提升。
五是在策划筹备方面,展陈核心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大幅度提升。一些文物展品资源少、研究力量不足的单位围绕选题,开展了跨行业、跨区域交流合作,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方法,积极整合展品、学术资源和力量,高效实现了“小馆办大展、大展水平高”的目的。
六是获奖的陈列展览均能立足自身优势进行策划实施,其主题及题材各具特色,琳琅满目,可谓百花齐放。
七是陈列展览的筹备运作都做到了“一盘棋”,展示、教育、配套服务、传播推广等完善周到,特别是展教结合、展示与传播的结合,有显著提升。
八是充分发挥策展人(团队)的主观能动性,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不降反升。
与此同时,也发现少数入选获奖的陈列展览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如专业性、规范性不足;选题定位高,但内容发掘的仍不深、不细、不透;空间、动线、平面、色彩、层次、节奏、人性化设计与内容、展品、建筑、观众需求的结合度不太协调统一;各级各类各地区的陈展策划实施水平仍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虽大为改善,但仍然存在;在普遍增加新媒体手段运用的同时,但总体不太成熟、境外展多优于境内展等。另外,本次推介活动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超以往,也提醒主办单位与时俱进,对当前的推介办法进行完善,并积极开展各地区、各行业相关推介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挥好鼓励、激励和引领作用。
琳琅满目 瑕不掩瑜
杨玲(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一级巡视员)
进入2022年度“十大精品”终评的展览,可谓琳琅满目,每一部都如精美的玉石,从不同方面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国家、行业的视角观察,评奖不仅是针对每个展览项目成果,更是我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的整体展现。我们看到了文博人的各种努力、坚守和尝试,看到了行业的文化精神和社会责任。获奖作品内容、形式设计突出,制作精良,即便美玉也偶有微瑕,瑕不掩瑜。具体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面对国家、历史和个体的人,一些展览在展现国家战略、重大建设成果和地区发展的同时,特别关注到事件中的人,每个鲜活的个体生命。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展”,展览中人性的温暖和历史的真实可触可达,展现了更多人文关怀。
二是更大的格局和视野,把一种哲学思想试图依靠物、脱离物而上升到文化、文明层面的表达;把一个时期的历史、一个地区的历史连接到更远的区域,更大的历史跨度,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广阔的历史图景,进而探寻规律。如辽宁省博物馆的“和合中国”、湖南博物院的“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馆的“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
三是从更高行业责任开始更加主动而为的自觉。为了寻找历史真相,靠着微弱的物证碎片、蛛丝马迹,用学术的方法用学人的坚持,不畏困难,一点一点还原历史的真相。如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的“南国烽烟举红旗——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历史陈列展”和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的“侵华日军一○○部队细菌战罪证陈列”,经过多年走访搜集、课题研究,完成了展览内容的确立和实物征集,真实可信可视地呈现了一段被埋没的重要历史。
四是对地方文化的思考提炼与表达,展现中国文化的丰富面貌。如苏州博物馆的“纯粹江南 技忆苏州——苏州博物馆西馆基本陈列”和杭州市临平博物馆的“春风又绿——江南水乡文化展”,展现了江南文化和水乡文化的独特面貌,清新风雅之气跃然在展厅空间。获得特别奖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西藏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基本陈列——西藏历史与文化、民俗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汇集了丰富的边疆民族文物,以物证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连绵不绝的文明特征。
五是新的展览类型的探索,如陕西考古博物馆的“考古圣地·华章陕西——陕西考古博物馆基本陈列”,以陕西考古学科发展、发掘成果、理念技术,全面探索了考古学视角下的考古类展览展示体系,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江西省博物馆的“寻·虎——小鸟虎儿童主题展”,基于博物馆服务教育精准对标观众群体,以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引导他们了解“伏鸟双尾青铜虎”的历史艺术价值,关注动物保护和文物保护,切口虽小但是精准完整。
建议重视支持博物馆和专业人员的内容研究和写作,作为高质量展览展示的内容和底层;关注指导文化文明类展览的主题、政治导向,写作叙事的国家表达;组织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对中华文明特征的展示视角、解读、展示方式等给出系统性和范本式意见。保证展览传播的知识准确、表达准确、思想正确。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李黎(上海大学现代城市展陈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
综观本次33个入围项目申报资料及现场陈述情况,本届“十大精品”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从宏观角度来看,在核心展品资源整合度、主题及类型博物馆辨识度、所在地区及城市发展定位响应度和国家文化自信战略方向契合度等同构方式具有高度统一性;二是从中观角度来看,申报展览在政治上有高度、学术上有支撑、内容上有创新、形式上有特点,重点亮点突出、制作工艺精良、宣传服务充分、社会影响全面,充分体现了近两年全国博物馆展览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果和品牌影响力;三是从微观角度来看,在地域性、原创性、延展性、体验性和情感性等方面皆有突出表现,呈现“中小馆服务大社会、大型馆引领大方向”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趋势;四是从汇报陈述的表达来看,手段多样、表述得当、方案精美,充分展现不同博物馆与展览的风采面貌。
当然,这其中也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偏差和问题:一是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不够深入,在重视展品本身文物价值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探索博物馆在中华文化特征、历史规律、精神智慧等方面的总结和提炼,关注文化变迁、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过程和结果,提倡以当代思考与表达方式对文物物证进行全新诠释,力求对现实社会产生启发和借鉴意义。二是部分展览选题虽然恢宏,但结构松散,文字欠精准;部分临展一味追求展品等级和数量,叙事表达过于简单、说不清、讲不透,有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因此,要进一步强化陈列语言,梳理不同类型展品与展览价值观转化的关系、有限展陈空间与丰富内容表达的关系、学术观点与观众理解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展陈空间的一致性设计,将展览叙事和展陈空间的连贯性与气质表达得淋漓尽致。三是要进一步深挖地域元素和特色,找到不同题材、不同门类博物馆的展示内涵和气质。四是部分展览在社教、宣传、推广和文创等方面手段雷同、形式单一,与展览本身所呈现的高质量、高品质发展不能同步、同频。建议进一步强化展览知名度、传播度、参与度、融合度、服务度与转化度的全流程、全领域融合模式,构建展览社会影响力传播推广大格局。
建议通过“十大精品”案例分析及数据归纳,找方向、树标杆,统筹开展不同题材、门类、级别的博物馆展览业务培训,促进博物馆展陈水平共同进步、均衡发展。
大含细入 沈博绝丽
张宪义(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大众瞩目的新一轮“十大精品”正式出炉。本届参评的项目依然是群英荟萃,高手如云,折射出我国博物馆展览水平正整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通过参加终评活动,感到本届参评项目主题鲜明、展现大历史观,注重原创、凸显学术价值,表达丰富、呈献艺术魅力。
一是红色主题熠熠生辉。本届入围的几个红色题材陈列展览项目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无论是宏大的思想体系,还是具体的历史事件,都达到了思想性、历史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堪称精品佳作。如“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主题突出,用形象生动的展览语言对新时代强军思想进行了系统性阐释。特别是在3500件(套)展品的选择上,从大国重器到见证部队战斗生活的小物件,无不体现策展者的精心把握,使展览既恢宏大气又关注细节,在带来震撼之余,触动观众的心灵。“南国烽烟举红旗——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历史陈列展”作为一家县区新建纪念馆的作品,5万多字的调查笔记和每一件革命文物的用心征集,为展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艰苦卓绝的游击环境磨炼了革命精神,文物与场景的有机融合唤起了红色记忆,使展览起到精神洗礼的作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展”注重塑造精神空间,是一部反映兵团儿女战天斗地的恢宏史诗,更是一座屯垦戍边的精神丰碑。
二是历史文化交相辉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和合中国”溯源千载,俯察古今,制作大气磅礴,从仰望星空中体会“天人合一”,在文物、空间、色调、数字化的协调统一中感受“和合”之美。展览不是简单地堆砌文物满足观众的猎奇心,而是用文物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用遗址特色讲述商代都城文明,用青铜器皿展示庙堂之上的殷商文化,通过展览可以听到历史久远的亘古回响,让人仿佛回到数千年前的历史现场。
三是创新亮点璀璨夺目。陈列展览有自身固有的规律,而不断创新恰是其特有的规律。本届入围项目创新层出不穷,亮点精彩纷呈,从主题构思、形式表达到文化传播皆有新看点。“纯粹江南 技忆苏州——苏州博物馆西馆基本陈列”娴熟使用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风格,大胆地把自然光与人造光结合起来,赋予了展览空间、色彩与结构新的生命力。“春风又绿——江南水乡文化展”在小桥流水、青砖黛瓦中解读江南文化,注重交流对话,增强了立体化、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感。两个展览相近的主题,不同的手法,前者以纵向为轴,展示了都市里繁华的江南,后者以横向为面,展示了水乡古镇中诗意的江南,可谓珠帘合璧,相得益彰,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江南图卷。
此外,特别奖项目特别精彩并特别有魅力,展览语言立体多维,地方特色鲜明,学术水准高超,值得特别推荐。
国际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博物馆实践
张遇(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
之前参与过《博物馆展览精品解析2013》《博物馆展览精品解析2014》两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之后也陆续关注过每年的“十大精品”活动。今年有幸成为“十大精品”终评评委之一,经历了材料评审、现场汇报等环节,感受到博物馆展览水平的显著提升,政治站位高、学术原创性强,注重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博物馆人的综合素养越来越强,策展人的学术专业背景日益多样化,在策划展览时也愈发体现国际视野、当下结合与学术原创性。
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实践与国际博物馆发展潮流密切相关,一方面中国博物馆以开放的心态不吝吸收国际学术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以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实践为全球博物馆发展提供新的中国模式。
进入终评的展览中,一部分关注到了本馆与本地的关系,也有一部分展览在策展理念、学术水平与社会服务方面体现了策展人对国际理念的吸收,更体现了强烈的中国特色。
苏州博物馆的“纯粹江南 技忆苏州——苏州博物馆西馆基本陈列”将苏式生活、江南气度、天工苏作融为一体,通过对展品、人物、历史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加上对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溯源与当代传承,完整呈现了鲜明独特的江南美学和文化精神。无锡博物院的“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茶会人文主题特展”试图以地方文化为线索,还原无锡特有的茶文化精神。
中山市博物馆秉承“根植乡土 放眼世界”的办馆宗旨,推出的“风起伶仃洋——中山市博物馆基本陈列”重学术、重情感、重体验。除常规展陈手段外,还巧妙利用声音元素,力求调动观众多样感官,打造“耳朵里的博物馆”。同时,考虑到分众传播与接受,在各环节追求人性化、全龄段,甚至给观众创造机会成为展览策划者,试图在有限的空间里为受众创造无限可能。
同样是体现博物馆与地方发展密切互动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把馆外场所打造成当地自发性文化活动的有效空间,民众可以在这里载歌载舞,享受独有的非遗艺术大餐,成为24小时为人民服务的展览。 杭州临平博物馆的“春风又绿——江南水乡文化展”以小切口阐释大文化,确有独到之处。
广东省博物馆在介绍“焦点——18至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时,以全球化视角观照视觉艺术,倡导开放式焦点讨论。特别强调引进外展坚持藏品引进、本馆策划的原则,反映了中国博物馆人的文化自信。
浙江省博物馆的“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主题鲜明,形式上一大创新是先联合全国50家文博机构举办线上虚拟展,再落地形成线下实体展,为展览的长尾效应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博物馆与性别同样是国际博物馆界关注的议题,为此还举办了“丽人行——女性文博工作者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论坛,将展览的影响力辐射到国际范围。
同样是关注女性主题的出境展,南京博物院的“众里寻她——南京博物院藏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展”在主题上更接“地气”。展览合作方为博物馆与社区联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录像访问的形式展现了4位香港当代杰出女性的生活、形象和思想。这些方案的创意与成功实施,为大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而江西省博物馆的“寻·虎——小鸟虎儿童主题展”更是直接将受众群体定位为儿童,这是继2016年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动物园’儿童专题展”之后的又一个儿童主题展。
特别值得提出,也得到众多评委高度一致肯定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展”。它从藏品到展厅、主题形式,都给人们带来情感体验与精神感悟的熔铸,并以丰富的表现手法、新型技术与陈列艺术的结合,形成聚集时空关系的对话,增强观众对文物的感知,全面展现了国家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视和令人感动的兵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