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画——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国博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专题展览“中国古代书画”完成改造提升向观众开放。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以笔墨书写的书画艺术既是伟大民族智慧的高度凝结,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文化气韵与精神追求,是中华文明最为璀璨夺目的代表性成果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庋藏古代卷轴书画近万件,形制齐备,品类丰富,既有珍如拱璧的宋元法书名画,也有体系完整的明清书画名家作品;既能够呈现中国古代艺术衍进的内在关联,也可以反映出历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多样图景。本次展览以“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为主题,精心遴选馆藏五十余件创作于十五至十九世纪的山水画作精品,通过“实景·佳致”“溪山·怡情”两个单元,突出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实”与“虚”两方面——画家的山川游历、行旅感怀与笔墨风格样式之间的互动关系,藉此探究古代中国人体察人生、观照世界的图像方法与思想观念,在古画与今人之间搭建起通畅的对话路径,完成一次中华美学的视觉与精神的山水旅程。

image.png



王绂《燕京八景图卷》(金台夕照)(图1)

明,纸本水墨

王绂(1362—1416),一作芾、黼,字孟端,号友石、九龙山人,江苏无锡人。10岁能诗,15岁补博士弟子员,洪武十一年(1378)到京师供职。后隐居九龙山,潜心于画事。永乐元年(1402),以善书被荐,供事文渊阁。永乐十年(1412)拜翰林中书舍人,他在《北京八景图卷》中曾钤篆书阳文长方形“中书舍人”印。王绂工画山水,风格苍郁清润。

此卷各幅标题篆书,按顺序分别为:金台夕照、太液晴波、琼岛春云、玉泉垂虹、居庸叠翠、蓟门烟树、卢沟晓月、西山霁雪。墨色淋漓,构图严谨,艺术水准很高,具有的鲜明写实特征,应是亲自到过八景实地,并摹写自然真景而成此卷,属具有实景元素的作品。

钤印:中书舍人、王氏孟端、胡广私印、大学士章、广陵

image.png



郭纯《赤壁泛舟图轴》(图2)

明,绢本设色

郭纯(1370—1444),字文通,号朴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明初宫廷画家,擅用“大小李”之法作金碧山水,直宗北宋宏伟风格,布置茂密。得明成祖赏识,赞其“谨厚淳朴,无矫伪”。

此轴绘一扁舟泛于江上,舟上有六人,似描绘东坡游赤壁之故事。山石以青绿着色,近景树木似“李郭”蟹爪枝画法。画中奇峰危崖耸立,崖下近树数株,湖水深沉幽静,崖上松柏葱郁。连绵山峦间楼阁掩映,一江两岸式的辽远构图尽显清旷之意。此画构图新颖,浓淡相称,富于变化,为郭纯金碧山水之佳作。

钤印:玉露余香、郭氏文通

image.png



查士标《邗江放棹图轴》(图3)

清康熙九年(1670),纸本水墨

查士标(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懒老、梅壑散人,安徽休宁人。后流寓扬州、镇江、南京。善书画、工诗文、精鉴赏。与弘仁、孙逸、汪之瑞称“新安四大家”。其山水师法黄公望、吴镇、倪瓒、董其昌,笔墨疏简,格调秀远,书法受董其昌影响较大。

此轴绘一河两岸,溪水从樾荫下流出,画中虽未见人迹,但旁有茅屋数间,增添了些许生意。此作是学倪瓒萧疏幽静之风格,构景极简而笔甚老练,用墨较清淡,极得清冷隽秀之致。

款识:余以庚戌申月发邗江之棹,浪迹三山,因访旧南徐客西郭之富春草堂者累月。每风日晴美,蹑屐扶筇,探幽选胜,殆无虚日。惟吴子玉符雅怀同癖,追随不倦。一时朋友、山水之缘兼而有之,可不谓厚幸哉?因写此图,以志吾乐。 士标。

钤印:士标、梅壑

image.png



董邦达《邓尉香雪图轴》(图4)

清,纸本水墨

董邦达(1699—1769),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富阳(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后入职南书房,以礼部尚书致仕。曾参与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等书。山水近学董其昌,上窥董源、巨然、黄公望。其才华出众,造诣全面,颇受乾隆皇帝赏识。论者有“古今三董(董源、董其昌、董邦达)相承”之说。善用枯笔,勾勒皴擦,多具逸致,画风介于“虞山派”与“娄东派”之间。

邓尉山位于苏州城西五十里光福乡,相传汉代太尉邓禹在此隐居,因而得名。此处湖光山色,有方圆近十里梅林,花开如雪,香风不绝,为吴中绝景。康熙年间巡抚宋荦游历此地,题刻“香雪海”三字于崖壁之上,此后声名大盛,有“邓尉梅花甲天下”之称。康熙帝六下江南,专程三次到邓尉赏梅,流连忘返;乾隆帝效法先祖,更喜梅花,也曾六至香雪海赏梅,亦作《邓尉香雪海歌》。

此图描绘了邓尉峰峦逶迤,太湖环绕,梅花雪海千顷,十里香风的景致。画上有汪由敦书康熙帝《御制邓尉香雪海歌叠旧作韵》诗一首。汪由敦(1692—1758),字师苕,一作师茗,号谨堂,一号松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累迁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善书法,以馆阁体著称于时。

款识:臣董邦达敬绘。

钤印:臣、邦达

image.png



法若真《黄山秋色图轴》(图5)

清康熙十一年(1672),纸本设色

法若真(1613—1696),字汉儒,号黄山、黄石,山东胶州人。顺治年间进士,曾任福建布政使参政,与郑成功作战,善用兵,有功,但未得嘉奖。康熙年间先后任浙江按察使、江南安徽布政使,为政清廉爱民,曾变卖家产代受灾百姓纳税达数万两,政声甚著。后因被揭发同官贪污而免官,郁郁而退,归隐山林,以诗书画养心,终其天年。

此轴以黄山秋景入画,色彩斑斓,笔墨所致,风生云起。近景以浓墨写出怪石虬松,放眼望去一片云海。山间红树点点,意趣横生。远景山峦掩映在白茫茫的云海之中。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地徜徉于黄山,体验“卧游”之乐。

款识:黄山西去十余里,则卢敖山。卢生游岙关,在北海至蒙谷见一士,深目而岙准,渠头而鸢肩,轩然迎风而舞。顾见遨,慢然而下其臂。遨往视之,方卷龟壳食蛤蜊。遨曰:夫子从我游乎?若士答曰:我方南游罔?之野,北息沉默之乡,西穷冥冥之里,东贯鸿之光,其外尚有沉沉之泥,下无地上无天,吾能往来子处矣。乃举臂耸入云中。黄山六十识。

钤印:法若真印

image.png

谢时臣《云霞三峡图轴》(图6)

明,纸本设色

谢时臣(1488—1567),字思忠,号樗仙、樗仙子、虎丘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能诗,工书,善画,尤以山水见长。他长期生活在苏州,又师法沈周,得其笔意而稍变,深受吴门画派影响。同时也延续并践行着这种文人风尚,将游历山水付诸笔端,创作大量的山水纪游图。笔势恣纵,结构严密,描绘细腻,设色浅淡。又精于画水,江河湖海俱见其妙。运笔颇有胆气,作长卷巨幛,纵横自如。因其为苏州人,又受沈周影响,谢时臣常被划入吴门画派,而兼有浙派戴进、吴伟之风。

此轴笔法细密,三峡之水波涛汹涌,湍急的流水中有二小舟即将靠岸,船上艄公正奋力勾住岸边以驳船,画中人物神情各异,惟妙惟肖。对岸有二赶马人看向船舶,形成呼应。画面上部用皴法绘以远山,云霞相遮,半隐半现。以流畅的线条和宏大的构图,营造了一幅山雨欲来的云霞三峡图轴。

款识:云霞三峡,樗仙谢时臣写。

钤印:仙谢时臣

image.png

蓝瑛《仿王蒙山水图轴》(图7)

明,绢本设色

蓝瑛(1585—约1666),字田叔,号蜨叟、石头陀、西湖山民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善于疏简粗旷笔触中表现江南葱郁之景。此轴以浅绛设色写秋景山水,巉岩峭壁之下,隐士泛舟于江面,丛树丹黄相间,尽显深秋意境。画家自题称仿黄鹤山樵画法,亦参用沈周点染之笔,用笔顿挫,画风灵动跳宕,为蓝瑛成熟时期画作。

款识:黄鹤山樵画法于西湖香远阁。蜨叟 蓝瑛。

钤印:蓝瑛之印、田叔氏

image.png

龚贤《林溪图扇面》(图8)

清,纸本设色

龚贤(1618—1689),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江苏昆山人,寓金陵(今江苏南京),筑半庙园于清凉山。尝自绘肖像,作扫叶僧,因名寓所为“扫叶楼”。性孤僻,诗文不苟作,惟恐落入蹊径。龚贤山水画早期用墨简淡,着重对笔法的追寻,即“白龚”面貌。中年后思想及画风日益成熟,用墨苍润欲滴,意境雄浑沉郁,即“黑龚”面貌。

此扇面全幅一江两岸,萧疏平远,近坡树木姿态斜逸,中景江水大片空白,远山明净,有透气感。山石用淡墨,仅着少量浓色和苔点,简笔少皴,显得明丽秀雅。画面简淡雅洁,格调静润苍秀,体现了其栖寄高邈、不媚于今的志趣。

款识:野遗又笔。

钤印:半千、宇文收藏书画印、曾在赵荷裳处

(国家博物馆/图)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33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