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同盟 创新发展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江西师范大学共建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李归宁 王江伟

2022年6月27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与江西师范大学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结合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新要求,着眼于全面推动校馆双方的合作深化,建立、巩固和发展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签订了合作创建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框架协议书。双方将利用馆校各自优势,打造和建设国家级水准、创新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红色资源研究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革命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和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中心。协同开展革命文物赋能大思政课的实践应用研究,深入挖掘革命文物思政育人元素,开发革命文物大思政课精品教材、建设特色鲜明的革命文物大思政课课程体系、打造革命文物实践点,开展好红色基因传承重大理论研究、革命文物与革命文化传播创新研究、革命文物陈展与数字化等多方面研究。

底蕴深厚“馆”优势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1958年由国家文物局倡议兴建,并于1959年10月竣工开放的献礼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也是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现藏革命文物8000余件,管理革命旧居旧址103处。先后接待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海内外观众5000多万人次。荣获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为守好这个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近年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实践创新工作。

一是革命文物保护方式创新。遵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认真做好井冈山旧居遗址的管理保护修缮、展示利用和革命文物的征集工作。近年来投入专项资金470万元,实施了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为7623件(套)珍贵文物设计制作无酸纸囊匣,进行温湿度环境监测和改善,配置改造文物专用存储柜架,全面改造和提升了文物保存条件。调整内设机构,新增文物保护科、数字信息技术中心、陈列展览科等,进一步明晰和强化了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职能。

二是革命文物呈展方式创新。秉承“红色经典,现代表述”的理念,采取声、光、电等多媒体高科技展陈手段,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坚持现场感受和体验互动的多元融合,增强参与性和体验性,鼓励创新舞台情景剧、采茶戏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应用“互联网+”平台、全息影像等技术手段来提升和改善单一的静态的陈展模式,生动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三是革命文物盘活利用创新。作为中宣部红色基因库项目首批试点单位,在对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转换并进行专业化标注关联的同时,采用VR、AR及互动屏等手段对红色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输送18件珍贵文物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地展出,为配合宣传节目制作拍摄珍贵文物300余件/次,其中“毛主席使用过的油灯”“贺页朵的入党誓词”“陈毅安李志强的书信”等文物成为出镜率非常高的“明星文物”。积极与专业公司合作,深入开展文创产品的开发推广,让游客把文物产品、文物的故事和背后的精神一起“打包”带回家。

四是革命文物研究成果丰硕。承担“井冈山区域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编号 2012BAC11B01)”之子课题“井冈山区域物质性红色资源抢救性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相继开发出《井冈山: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起点——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解读》《党的百年辉煌与井冈山斗争》《建党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等课程,成为井冈山红色培训的经典课程。完成中宣部主管的《时事报告》以及国防部主管的《国防教育》杂志、吉安市委《登攀》的约稿工作;办有馆刊《摇篮》,出版了《题解井冈山》《井冈山革命斗争史陈列概览》《井冈山斗争史料选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旧居旧址集萃》《记忆井冈山》《井冈山廉政史话》《井冈山革命故事》《井冈山的红色文物》《井冈山的红色标语》《井冈山的红色旧址》《芳华》等多部书籍。

术业专长“校”优势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它办学历史悠久,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前身为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与当时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并称“民国三中”,是江西本科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高校;是一所有着鲜明红色基因的大学,于抗战烽火硝烟中诞生,著名教授姚名达在战时发起组织战地服务团效命疆场,为国捐躯,成为“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抗日战争结束后南昌重建的第一个党组织在学校秘密成立,中共原南昌城工部也是以学校的地下党组织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为南昌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59年,学校牵头开展江西省革命文物和革命历史资料收集工作,为后来编写江西党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1969年1月学校改名为井冈山大学,当年8月整体搬迁到井冈山,1972年11月恢复江西师范学院校名,并迁回南昌市。学校十分注重红色基因传承,建立起名达(姚名达烈士)园、名达馆、信念广场、红色文化教育馆等红色育人阵地,编演原创话剧《抗战教授姚名达》、开发党史百年+交响乐(文学、美术)思政大课,打造了系列特色思政教育品牌。

学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等7个文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文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科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过去十年,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5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9项、重点项目12项。学校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五年为全国高校前50位、全国师范院校前11位、江西省高校第1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江西省“一流学科”,近5年来在全国排名保持前10%,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苏区学、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近五年,学校获批马列科社和党史党建类国家级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4项,分别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践经验与制度创新研究》《井冈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研究》《习近平关于历史科学重要论述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研究》,重点项目有《中央苏区红色实物遗存收集、整理与研究》等9项。学校的历史学家方志远教授9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国史通鉴》等节目,被评为观众最喜爱的节目。

学校始终以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为使命,充分发挥在江西科学发展中的“人才库”“发动机”和“智力源”作用。在17家重点新型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区域发展研究院、苏区振兴研究院获批江西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其中,苏区振兴研究院入选CTTI中国高校百强智库,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的百强智库。学校参与推动出台两个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近五年获得省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135次,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5次,有的已被转化为政府文件或者项目。

优势互补促发展

馆校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建设示范性平台开展协同创新。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红色资源为主体搭建革命文物与革命文化传播研究平台。适应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现实需要,加强互联网时代革命文化传播规律研究,推动革命文物知识通俗化、大众化、普及化,不断增强革命文化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充分利用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适应新时代受众特征,为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创新模式、提高成效。同时,搭建革命文物陈展与数字化研究平台。加强革命文物收集、保护工作,深入研究革命文物陈展规律、陈展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探索全面提升革命文物陈展效果的新模式,尤其要利用大数据、VR、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加强革命文物数字化转化和革命文物展馆数字化建设,推动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和资源共享;搭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革命老区振兴研究平台。在革命老区深入开展“四史”相关实物、文献、档案、史料、口述史的抢救、征集与研究,对革命文物进行适度、适当的利用,探索统筹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统筹红色文化事业和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推动革命老区振兴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

以江西师范大学教研体系为主体搭建革命文物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平台。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的存证和革命精神的载体,加强革命文物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研究,建立起各个历史时期革命文物与革命精神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在关联,构建革命文物与革命精神的有机结构体系,以物传神,以神释物,形神兼备地阐述革命历史、阐释革命精神,从而为铭记伟大革命历史、弘扬伟大革命精神提供文物和学理支撑。同时搭建革命文物与大思政课研究平台。大力发挥革命文物的育人功能,梳理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革命文物资源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设服务大思政课建设的革命文物资源库,研究提炼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开展大思政课实践与育人规律,推动革命文物资源深度融入大中小学校思政教育。

以深化党史和井冈山精神研究为重点,建立“价值阐释、精神引领、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革命文物协同研究模式,努力建成国内一流、江西气派、井冈特色的全国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到2025年,将中心打造成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井冈山精神研究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革命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中心。

馆校融合创未来

馆校将协同建设基于革命文物资源的大思政课课程与实践育人基地。结合井冈山革命文物资源优势和红色培训经验,深入挖掘革命文物思政育人元素,开发系列大思政课精品教材、精品课程,打造一批革命文物思政育人实践基地,形成教材、课程、基地和新媒体多元一体思政育人模式。比如,开发一系列革命文物大思政课精品教材。根据大、中、小学生不同对象特点,开发编写多样化的革命文物大思政课教材,如《革命文物二十讲》《红色文化读本》《井冈山革命烈士故事》等;建设一系列革命文物大思政课精品课程。根据不同内容主题,培育建设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访谈教学、红歌教学、VR虚拟仿真教学、专题教学等教学形式丰富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打造一批革命文物实践育人基地。根据不同社会需求和革命文物特点,建设一批“中小学研学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党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开办“革命文物青年说”新媒体节目。与省级媒体合作,开展“革命文物青年说”短视频比赛,广泛吸引青年群体参与,打造受欢迎的新媒体传播节目;协同打造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井冈山论坛”,创办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经验交流和推动革命文化传播学术交流的“井冈山论坛”,打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经验交流、革命文化传播学术交流的国内一流平台。

馆校将协同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红色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围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基因传承,重点培育三类人才:

培育革命文物陈展创新与数字化保护利用人才。依托江西南昌VR技术行业领先的基础优势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文物资源优势,整合学校艺术、美术、计算机等学科资源,共同打造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研发基地,联合培养革命文物陈展与数字化保护利用专业人才;培育依托革命文物开展大思政课教育的思政教师。结合江西师范大学的师范教育底蕴和井冈山成熟的红色教培体系,馆校共建大思政课教师培养的摇篮,培育热爱思政教育、传播革命文化的大思政课教师;培育革命文化研究的青年后备理论人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历史学、传播学等学科设置研究方向,构建本、硕、博一体和跨学科的革命文化研究理论人才培育体系,培养一支传承红色基因的理论研究队伍。

馆校协同建设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高端智库。聚焦促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革命老区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深度结合,建设能够破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革命老区振兴融合发展难题的高端智库。研究提炼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经验。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研究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为推动老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咨政支持;研究提炼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发展经验。研究新时代文旅融合新路径,为井冈山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打造世界红色旅游目的地提供咨政支持;研究提炼红色文化融入社会治理经验。着力提炼井冈山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红色治理工作法”,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咨政支持;研究提炼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经验。围绕井冈山红色名村建设、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建设等总结经验,为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提供咨政支持。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江西师范大学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将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保护利用为重点、以学术交流为平台、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目的、以共建共享为保障,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革命文物独特的育人作用,聚焦成果转化,实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新时代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024s